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Though there are brilliant things to be seen, the Sage remains indifferent and calm.
沉穩持重是克服輕浮草率的根本,冷靜穩重是急躁莽撞的主宰。所以聖人行事處處有備無患,即便是光彩奪目,也要超然處之。大國之君雖然居高位,養尊處優,哪能以輕浮的态度對待天下大事呢?輕浮就會失掉根本,急躁就會失掉君位。
老子舉出了輕與重、動與靜兩對矛盾的現象,而且進一步闡明,矛盾中一方是根本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從物理的角度來說:重的根一般都是靜的,相對的那一端才是輕和躁,易動、易變。重是事物的“根本”,輕是事物的“枝葉”;“重”所代表的甯靜、鎮靜的部分當然就是“輕”所代表的輕率、浮躁的部分。從人德的角度來說:“重”就是穩重、持重、凝重和忍辱負重的意思。“靜”就是安靜、清靜、閑靜的意思。有“重”和“靜”這種特質的人一般都有淡定雍容的外貌,從容不迫的氣度,遇事不驚不乍、鎮靜自若的風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
“君子終日行不離辎重”就是有“道”的人保持着穩重、持重、凝重的态勢,必要時能夠忍辱負重,為了守住做人和為道的根本。
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一個人能做到“富貴不淫而貧賤不移”說明他有“根”,不是浮萍随風漂。而“威武不屈”說明他有“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為什麼盡管人心浮動而地球還是圍着太陽轉?因為地球有中心有根,那就是太陽。人也一樣,人有根有中心并以此來和諧身心而呈穩定狀态,呈穩定狀态就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幹擾。
諸葛亮也有句傳世名言:“淡泊以明智,甯靜以緻遠。”,老子告誡過我們:“重為輕根,靜為躁君。”的哲理,在日常的生活中如何把握,關鍵在于一個度。“沉和重是浮和輕的根本,甯和靜是躁和動的主宰”。為人處世,不能本末倒置,“根”與“本”不能喪失。為人輕浮,就失去了根本,會被人鄙視而難以為尊;做事急噪,就喪失了主動,難以成就大業。做事不可輕率,而要深思熟慮,不可急躁,而要等待時機成熟。隻有真正做到戒輕、戒躁、戒驕,才能謀大事立大業,否則非但不能成事,還有可能犯下不可彌補的過失。
穩重沉靜就符合自然規律,而輕浮狂躁就是違背自然規律。比如遼闊的天宇因其穩重沉靜而得到永恒;蒼茫的大地因其重沉靜而得到永存;萬年的高山因其高大沉穩而永遠聳立;深邃的大海因其廣闊靜谧而永不幹涸。而天空中的烏雲隻能籠罩天空于一時,就是因為它輕飄浮動;狂風驟雨隻能逞短暫之威風,就是因它狂躁暴烈。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中的“榮”指華麗的、宏偉的;“觀” 指道觀,宮阙;“燕”指像燕子一樣;“處”指居住;“超然”指偏僻而超脫的地方。“雖有榮觀,燕處超然”意為君王雖然擁有華麗的宮阙,但仍把自己的生活場所選擇在偏遠而又超脫的地方,目的是堅守内心的一份清靜。
在現代,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雖然我們在路上、在旅途中,看到很美麗的景觀,住五星級飯店,但心裡頭卻像燕子一樣地安居,而且追求物質的簡樸自然和不奢華。在心态上超然于物欲之外,才叫超然。
莊子曰:“古之所謂得志者,非軒冕之謂也,謂其無以益其樂而已矣。” 這句話的意思是自得自适的人,并不是指那些享有高官厚祿的人,而是指做事做人出自本然的快意,無需憑借任何外在事物的人。真正修德悟道的高人,都是追求适其本性的生活和道德的圓滿,對于物質生活是富貴還是清貧,是不甚在意的。在他們看來,“節序更叠間”、“閑看花開花落、坐看白雲出岫”等尋常美好皆是詩意。
要做到“燕處超然”,就需要一種淡泊甯靜的心态。甯靜的心緒有利于發現人性的真正本源;安詳、閑暇的氣度有利于發現人性的真正靈魂;淡泊明志、謙虛和順,有利于尋找到人生的真正樂趣。因此,我們要時刻保持一種恬靜的本然生活,做合乎本性的事情,做遵循自然規律的事情,如此,我們的人生境界就會越來越高。
歡迎大家品讀中華大家讀書會!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播正能量!
獲家庭更幸福,事業更成功!
感恩萬佛之祥光照耀,感恩神天共佑!
感恩天地滋養萬物!感恩國家培養護佑!
感恩父母養育之恩!感恩老師諄諄教導!
感恩大家的幫助,願大家身體健康,心想好事成!
願所有衆生喜悅、安康、幸福、富足、豐盛、一切圓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