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威
“荷蘭”在日耳曼語中意為“低地之國”,國土有一半以上低于海平面而得名,部分地區甚至是圍海填土形成的,幾乎一半的土地浸泡在海水中。正是這樣的地理條件,促使木鞋在荷蘭能夠迅速傳播開來。荷蘭冬天寒冷潮濕,地上結冰,把木頭雕空制成鞋底厚實、鞋頭上翹的船形鞋,鞋内填充稻草,可以禦寒。木鞋不但可以防潮防腐、成本低廉,堅硬的木鞋在淤泥地行走起來特别輕巧利落。
木鞋和風車、郁金香如今都已成為荷蘭不可磨滅的文化符号。不過木鞋的發明其實最早源自法國的布列塔尼大區。因為布列塔尼地勢低且潮濕、沼氣重,當地居民就根據自然環境發明了木鞋,後來才漸漸北傳到法國的諾曼底、比利時,随後傳入荷蘭。沒想到同樣深受低地潮濕之苦的荷蘭人一下子就愛上了這方便的木鞋,并在之後幾百年的曆史中賦予它典型的荷蘭特色。
在荷蘭,當嬰兒出生後,父母要為小寶寶準備一雙小木鞋,表示孩子将終生與鞋為伴,并在教堂接受洗禮的時候穿上。戀愛時,男生要親手制作一雙木鞋,刻上女生的名字。求婚的時候,還會贈送女孩一雙雕刻精美的木鞋。待到結婚的當天,女孩就穿上這雙木鞋步入禮堂。木鞋對于荷蘭人來說意義是十分重大的。
木鞋取材于荷蘭特有的一種堅硬而且沒有花紋的楊樹。由于容易清洗,原料随處可得,加工起來也不是很困難,所以荷蘭人幾乎都會制作木鞋。木鞋同時也是最安全的勞動防護靴,因為它可以有效地保護腳趾,讓腳掌保持良好的外形,不受壓迫。直到今天,一些荷蘭的農民和漁民仍有穿木鞋的習慣。
木鞋不像制作其他木器那樣,可以粘接、拼裝,在沒有機械的時代,木鞋是由一整塊木頭刻出來的。手工木鞋既費時又費力,即使手藝最好的鞋匠也要兩三天才能做出一雙。一個好的制鞋匠實際上就是一位雕刻家。他們的制鞋手藝十分高超,無論是什麼樣的腳型,木鞋總會做得非常合腳。他們一般先用各式各樣的工具進行初加工,最後用手工來完成鞋子的制作。
根據不同的用途,荷蘭人對木鞋做了很多不同的設計和改進。比如,在傳統的木鞋底下增加較大面積的橡膠墊,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在泥濘地裡幹活;給木鞋配上高高的橡膠套,則能夠在草叢密集的地方保護到腳和腿等更多的地方。如今木鞋在荷蘭不隻是可以穿着這麼簡單,荷蘭人最大限度的發揮了木鞋的用途,比如插花的容器、牆壁裝飾品、河道中的木鞋船等等,遍布了荷蘭的大街小巷。
得益于荷蘭木鞋悠久的曆史,很多有趣的木鞋博物館也應運而生。在荷蘭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木鞋博物館,其中最著名的要數位于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十餘公裡的風車村木鞋博物館。它最初是當地一個風車主的倉庫,後來改成了木鞋作坊。這裡有着各種型号和用途的木鞋,有大到像木船一樣能乘坐幾十人,也有小到一隻火柴盒中就能裝下12雙。博物館門口就擺放着一隻巨大的木鞋,這雙紅黃相間的木鞋号稱世界之最。博物館中收藏的木鞋,材料上也早已超出了木頭的範疇,各種各樣的材料都被用來制作木鞋。像黃金、白銀、青銅、陶瓷、水晶、翡翠等等。除此之外還有世界各國元首在近百年來贈給荷蘭的精品木鞋。
△風車村木鞋博物館
關于荷蘭木鞋,還有個更有意思的節日,聖尼古拉斯節,這是公元4世紀真實存在的一位主教。據說他經常給窮人的孩子帶來禮物,于是每年的12月5日就成了聖尼古拉斯節,孩子們在睡覺之前準備好木鞋,等着聖尼古拉斯爺爺将禮物放在木鞋裡。作為交換,孩子們會提前在木鞋中放入胡蘿蔔或幹草,那是給聖尼古拉斯爺爺愛駒的飼料。
今天,絕大多數荷蘭人都已不再穿木鞋了,木鞋也主要作為紀念品銷售給各國遊客。就在幾十年前,荷蘭制作木鞋的手工匠人至少有數千名。但如今卻僅僅剩下三十餘位木鞋匠人苦苦守着這門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手藝。不少木鞋匠人們開始在這項傳統手藝中加入一些新的元素進行創意設計,比如給木鞋裝上輪子、刻上圖案,推出不同主題和場合下的木鞋,以此來提高木鞋的銷量,希望手工木鞋在現代能夠越來越年輕化,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不是随着時間的推移,逐漸失去它最原本的穿着功能。
本文作者:秋爺公衆号。如需轉載,請聯系秋爺微信公衆号(ID:秋爺),并注明出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