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詩詞衆多,紅樓女兒們用詩詞展現才華時,同時也反映了她們的性格、情感和人生遭遇等,這也是作者曹雪芹的天才之處。今天我們從《紅樓夢》中的海棠詩來探尋其中的“奧秘”吧!
《紅樓夢》第三十七回,探春提議結社受到大觀園衆人的贊同。恰好賈芸送來了兩盆白海棠,大觀園衆姐妹以《詠白海棠》為題,寶钗、黛玉、探春、賈寶玉各賦詩一首。第二天湘雲來了,也和了兩首。共六首海棠詩。
詠白海棠
薛寶钗
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
淡極始知花更豔,愁多焉得玉無痕?
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後人評價寶钗詩,曾說道:寶钗詩全是自寫身份,諷刺時事。隻以品行為先,才技為末。寶钗作為大家閨秀,從來認為,女子的德行是最重要的,在整部《紅樓夢》中,寶钗也一直以這樣的形象示人。
這首《白海棠》被李纨和探春推為第一,首聯“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一語雙關,因“珍重芳姿”而緻白晝掩門,既寫詩人珍惜白海棠,又寫詩人珍重自我,描繪出詩人端凝莊重的性格。而“淡極始知花更豔”則體現了寶钗在《紅樓夢》中,話語不多,卻因端重自持而赢得衆人的喜歡。
詠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缟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黛玉作為大觀園中才思敏捷的才女,書中描寫她寫就這首詩:提筆一揮而就,擲與衆人。且詩寫新巧别緻,自成一格,可見其才思敏捷。
此詩寫白海棠,卻處處有黛玉的影子。首句寫看花人,有“湘簾”兩字,大家都知道黛玉住在潇湘館。“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是詩中的警句,将白海棠的風韻寫得十分别緻。而白海棠的高潔則與黛玉的品性有的一拼。末句“嬌羞默默同誰訴”不正是暗含黛玉心中對寶玉的綿綿情愫嗎?
白海棠和韻二首其一
史湘雲
神仙昨日降都門,種得藍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愛冷,非關倩女欲離魂。
秋陰捧出何方雪?雨漬添來隔宿痕。
卻喜詩人吟不倦,肯令寂寞度朝昏?
作為《紅樓夢》中才華可與黛玉比肩的人物,湘雲并沒有趕上結社作詩 。當湘雲得知題目後,揮毫寫下兩首詩,衆人稱贊不絕。
湘雲此詩不落俗套,用藍田玉比白海棠。用嫦娥和倩女來形容白海棠的“性情”。湘雲最愛吟詩作對,在《紅樓夢》留下不少佳句。而這首詩裡最能體現湘雲性格的應該就是最後一句了,開心的詩人吟誦不絕,怎能讓它寂寞地從早晨度過黃昏。
白海棠和韻二首其一
史湘雲
蘅芷階通蘿薜門,也宜牆角也宜盆。
花因喜潔難尋偶,人為悲秋易斷魂。
玉燭滴幹風裡淚,晶簾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訴,無奈虛廊夜色昏。
“也宜牆角也宜盆”表現湘雲的豁達大度,到哪裡都受歡迎。無論是在史家绮羅叢中受到嬌養,還是投靠賈府寄人籬下,都能處處順合環境,随地而宜,受到衆人的喜歡。而“難尋偶”、“燭淚”、“嫦娥”等,皆暗示她和她丈夫後來成了牛郎織女那樣的“白首雙星”。
詠白海棠
賈探春
斜陽寒草帶重門,苔翠盈鋪雨後盆。
玉是精神難比潔,雪為肌骨易銷魂。
芳心一點嬌無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謂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詠黃昏。
探春是賈府四大小姐中最有才華和才幹的一位,她行事頗有男子風度,有決斷,在作詩上,也絲毫不讓薛林。探春的海棠詩則更吟詠的是海棠的精神。
探春的詩中“芳心一點嬌無力”句,使人聯想到她風筝謎中“遊絲一斷渾無力”,與她後來遠嫁時江邊離别、孤帆遠去何其相似。“缟仙”、“羽化”之喻很像與蘇轼前、後《赤壁賦》中寫自已扁舟江上所見所感的糾葛,也呼應她江船與家人離别的情景。
詠白海棠
賈寶玉
秋容淺淡映重門,七節攢成雪滿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為魂。
曉風不散愁千點,宿雨還添淚一痕。
獨倚畫攔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黃昏。
之所以将賈寶玉的詩放在最後,也是呼應文中,寶玉之才不及衆姐妹多矣。其實賈寶玉也是極有才的,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就可看出來。這首詩被李纨評為最後一名。
寶玉詩寫到了與他關系最密切的兩人寶钗和黛玉。寶钗曾被寶玉比為楊貴妃,則“冰作影”寫出寶钗性情中的“冰”。“病如西子”的黛玉以“玉為魂”,象征着她玉潔冰清,憎惡世俗的“污垢泥溝”。“哓風不散愁千點”暗喻着寶钗後來孤寂不盡的漫漫長日,“宿雨還添淚一痕”暗示着黛玉的眼淚不絕,讓寶玉一生夢萦魂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