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我是誰這個哲學問題是什麼

我是誰這個哲學問題是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2 18:11:18

明德與孝思

◆ ◆ ◆

文 |石祿生

01

中華儒家文化傳承數千年,溯其源:

先是發端于上古堯舜禹時期,其時的“儒文化”訴求核心是聖王之道,孝親之志;

我是誰這個哲學問題是什麼(我是誰我從哪裡來)1

後成形于周王朝時代,其形式标志是周禮制式,比如舉行盛大儀式祭祀天地人神等;

再後來則成熟于春秋戰國,其理論基礎是孔孟學說,孝思文化等。以上是早期儒文明的三個發展階段。

從堯舜到周公旦,再到孔孟,中華儒文化中的綱領性精神源頭,走過了一段圓形軌迹:

我是誰這個哲學問題是什麼(我是誰我從哪裡來)2

即從虞舜的孝親為标志性符号,發展到周公的禮儀天下、敬祀天地人神,再回歸到孔孟的孝思文化。

我們注意到,周代的祭祀文化和禮儀制度,雖然是以敬祀天地人神為所有對象的。

但發展到後世,中華祭祀文化的核心逐漸歸結為一點,即敬祀先人或祖宗;而虞舜和孔孟所張揚的孝親文化,其敬拜的對象都是健在的長輩。

在此意義上,我們可以說,中華儒文化的綱領性價值思想,就是祭祀文化和孝文化,它要表達敬意的對象分别是,故去的祖宗和健在的長輩,兩者都是親人。

我是誰這個哲學問題是什麼(我是誰我從哪裡來)3

為什麼說這是綱領性的儒家思想呢?

因為在儒家價值體系下,心中裝有祖先、眼前孝順長輩,是為人的一切基礎,隻有做到了這兩點,才配有其他的德行與功名,否則一切都是無本之木。

事實上,這的确也成為了後世的标杆性準則:

譬如在古代大多數時候,為人臣子的忠君之道,都是排在孝道之後的,對此曆朝曆代的皇帝也予以了認可:幾乎沒有哪個皇帝會以忠君做借口,阻礙臣子回家行孝。

我是誰這個哲學問題是什麼(我是誰我從哪裡來)4

福建品藏天下牌匾藝術館,現藏有一對明末清初的古楹聯,上書長聯:“明德薦雞彜,克承祖業宗功,禮祀宏開百世緒;孝思崇鳥草,待看文韬武略,徽音遠播千秋名。”

我是誰這個哲學問題是什麼(我是誰我從哪裡來)5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粗看這副楹聯,因沒有斷句,頗晦澀難懂。再仔細考究,不禁感歎:實乃一對經典的儒家文化長聯。

為什麼這麼說呢?

上下聯開宗明義,開頭兩個字分别都點出了上下聯的主題:明德與孝思

在這副楹聯語境下,“明德”,與敬拜禮祀祖先有關;“孝思”,強調要有飲水思源之心,如此才能文韬武略、功名遠播。

上下聯共同闡述了一個大命題:敬祖先,孝親人,是開創個人功名或守住祖業的前提條件。

我是誰這個哲學問題是什麼(我是誰我從哪裡來)6

02

接下來我們具體诠釋一番上下聯的深層含義。首先看上聯:“明德薦雞彜,克承祖業宗功,禮祀宏開百世緒。”

楹聯首提“明德”,直接點明了為人的第一品德要求。古籍《大學》也在首句說了這句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我是誰這個哲學問題是什麼(我是誰我從哪裡來)7

《大學》是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的重要文獻,它也首提“明德”,可見“明德”是儒家為人的第一要求。

那麼什麼是“明德”呢?明德是光明之德,它包含了一個人在面對天地人神時,該有的德行。

前面說過,儒家的綱領性德行,在周以後,逐漸歸結為對故去祖宗或健在親人的敬祀或孝順方面。

所以說,“明德”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孝思

對此,古籍《史記·五帝本紀》也是這麼認為的:“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這句話說:天下的明德都從虞舜開始。而虞舜的德行符号是什麼?那就是孝親。因此,孝思是明德的第一要求。

我是誰這個哲學問題是什麼(我是誰我從哪裡來)8

當然了,孝思分兩個層面,一個是對先人的敬祀,一個是對親人長輩的日常孝順。

在館藏的這副楹聯中,着重強調對祖先的祭拜和追思。那麼,緬懷先人最重要的一個儀式是什麼?那就是祭祀。

楹聯中“薦雞彜”,就是祭祀禮的一部分。“薦”,在此處的含義是祭獻。那麼,祭祀祖宗該祭獻什麼呢?

那就是“雞彜”,即雞形圖飾的酒尊,這是古代祭器之一,也是周禮古籍中官方規定的祭器。

我是誰這個哲學問題是什麼(我是誰我從哪裡來)9

雞彜

祭獻了酒尊(當然要盛滿美酒),表達了對祖先的敬意,這就有了“明德”之本。那有了明德之後能做什麼呢?楹聯中又說了:“克承祖業宗功,禮祀宏開百世緒。”

“克承”,中國古文中的固定詞語,意思是“能夠繼承”。

在楹聯中,表達了這樣一層含義:有了敬祀祖先的明德,就可以繼承祖業或宗族的功名。

我是誰這個哲學問題是什麼(我是誰我從哪裡來)10

你看,這就是古人的智慧,強調不肖子孫是沒有權利繼承祖傳的産業或功名的。

“禮祀宏開百世緒”,意思是,敬祭祖先這種事,要經常去做,而且場面越宏大越好,這樣就能使家族事業百年或百世長存、興旺。其中,“緒”,就是事業或功業之意。

上聯全句闡述的倫理之情,乍看上去似乎有些封建迷信的色彩。

但其實不能從因果論的角度去看待,而要從人文情感的角度去理解。它強調的是一種以家族為單位的家風語境下的共同心願。

相同的事情,時至今日,從未間斷過。

譬如,每年清明時節,人們在祭祖的時候,都習慣性強調讓讀書的晚輩多磕頭,讓祖宗保佑他們金榜題名,考試取得好成績。

我是誰這個哲學問題是什麼(我是誰我從哪裡來)11

這當然是一種慰藉人心的情感表現方式,絕不能從封建迷信角度苛責之。

03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下聯:“孝思崇鳥草,待看文韬武略,徽音遠播千秋名。”

這一句開頭直接說了,為人要有“孝思”之心,這跟上聯的“明德”是相關聯相對應的。

那麼什麼是“孝思”呢?這當然很好理解了,意思為人要有孝順的本心。如果沒有孝順的心,假裝孝順,敷衍于表面形式,也是不可取的。

我是誰這個哲學問題是什麼(我是誰我從哪裡來)12

《詩經·大雅·下武 》說:“永言孝思,孝思維則。”意思是說,為人永遠都要講孝心,保持孝順的心态,這是基本準則問題。

孝敬先人或長輩,就有了良好的德行,如此才會有福報。

下聯說長留孝思,福報自然來。這裡說的福報指的是什麼呢?那就是“文韬武略”。

我是誰這個哲學問題是什麼(我是誰我從哪裡來)13

意思是說,有孝心的人,文韬武略都不是問題,反之一事無成。可見,儒家文化把孝思當做基礎性、綱領性的德行,是認真的;沒有孝思,做什麼都不行。

這個觀點,當然也不能從技術層面去看待。因為,理論上,一個人是不是有文韬武略的本事,跟孝思不存在因果關系。

不過,這種關聯對應,表達了儒家文化語境下的人們,對于孝思文化的一種情感寄托,所以受到廣泛認同。

但是呢,楹聯中說“徽音遠播千秋名”,這就跟孝思存在因果關系了。

一個人如果真有文韬武略的本領,又存有孝思之心的話,那麼他其他方面的德行也自然就優秀,聲名遠播就不在話下了,如此,在概率上講,更有可能成就千秋大業,流芳百世。

最直觀的例子,就是虞舜

我是誰這個哲學問題是什麼(我是誰我從哪裡來)14

虞舜

虞舜本人,治理天下的水平當然也是高超的。但如果沒有他孝親的聲名在前,他就算再有治國才華,恐怕也沒有機會獲得唐堯的禅位,最終難免淪為庸庸碌碌之輩。

因此,從社會學的層面來看,孝思的德行,跟一個人的成功,是有着莫大關系的。

以上,是筆者對古楹聯“明德薦雞彜,克承祖業宗功,禮祀宏開百世緒;孝思崇鳥草,待看文韬武略,徽音遠播千秋名”的一點淺見。

粗陋之見,有感而發,不盡全面,願與大家共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