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晚間,芯片廠商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勳主持的GTC秋季開發者大會拉開帷幕,會上,萬衆矚目的40系顯卡也正式曝光。然而,價格一經公布,全網卻一片嘩然——
與之前廣大用戶預測的“顯卡價格暴跌”不同,RTX4090售價12999,RTX4080(16G)售價9499,RTX4080(12g)售價7199,40系顯卡在性能并沒有爆殺30系舊卡的前提下,價格反倒一路上漲。而用戶們的怨氣與震驚千言萬語彙集起來,核心就一句話:
礦難已至,還玩這套,等死吧。
“礦難”并不難猜,與這些年常常聽到币圈“挖礦”行為有關,但在這條評論下方,“以太坊”一詞也頻頻出現,也就是另一條幾乎撼動了整個加密世界的大新聞:以太坊合并。
9月15日,全球最大的去中心化互聯網平台,身兼加密貨币和“操作系統”雙重身份,基于區塊鍊技術開發的以太坊(Ethereum)宣布完成合并(The Merge)。以太坊創始人(圈内人稱V神)在推特表示,這是以太坊成立以來最複雜的一次系統升級。
以太坊是什麼?作為以太坊“地基”的區塊鍊又是怎樣的技術?以太坊的這次升級何以影響整個加密世界?又是如何與英偉達這樣的芯片廠商,以及其顯卡價格扯上了關系?接下來,我們一一來看。
···
要回答上述所有問題,就需要從一切的源頭,區塊鍊講起。
那是金融危機爆發的2008年,10月31日,一位叫做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神秘人在加密(Cryptography)郵件列表中出現,郵件中一篇《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比特币: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白皮書”橫空出世,拉開了整個虛拟貨币世界的最初的帷幕。2009年,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币比特币正式誕生。
這位中本聰自稱日裔美國人,直到今天,他的真實身份也無人知曉,甚至已經變成了網絡世界裡的一大未解之謎。而順着這位數字貨币開山鼻祖最初的郵件,我們将一步一步走進加密世界。
在中本聰最初的構想裡,區塊鍊是一種“分布式賬本”,它的主要任務與銀行賬戶一樣,用于記錄用戶的餘額及交易行為。在現實中通過各地的銀行網點存取錢時,一定存在一個總行的中心服務器,擁有最高權限,對各個網點的交易記錄進行管理,這也就是“中心式賬本”。而與之相對的“分布式賬本”就并不存在這樣一個總行和中心服務器。
沒有了中心,在區塊鍊這個“賬本”上要如何生成唯一、真實、可靠的賬本記錄呢?
假設這時區塊鍊中的“網點一”與“網點二”發生了一次交易,交易完成後,會通過軟件技術将此次交易的全部信息進行全網廣播,推送給網絡中所有的“網點”。收到信息之後,所有網點又會對此次交易進行一次記賬,也就是“全民記賬”。
現在,每個網點都生成了一個小的賬目,該以誰的為準?需要全網達成一個共識。這時就會基于某一種共識機制進行評估,最終選擇一個記賬記得最好的“網點”,假設是“網點三”,那麼這一“網點”就獲取了此次記賬的單筆記賬權。
評估一旦完成,“網點三”所記錄的賬目就被确認為是總賬的第一筆交易,這條記錄也就會再次全網廣播給其他所有“網點”,使得全網都獲得了此次交易的一個賬目副本。
在整個流程中,交易一旦發生就會全網廣播,這保證了交易的真實唯一性,而在交易完成并被記賬後全網都能得到的賬目副本,則使得賬目幾乎無法被篡改,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其可靠性。
圖源:網絡
再将上述流程放到網絡裡:發生交易、進行記賬的“網點”就是節點,賬目在網絡世界中的存儲形式就是區塊。每一條交易記錄都需要對應的區塊來存儲,而一個區塊也可以存儲N條交易記錄,每個節點産生交易記錄以區塊的形式連接起來,就是區塊鍊。
區塊鍊技術是之後所有加密貨币的底層技術,而要理解被稱為“區塊鍊2.0時代”代表的以太坊,我們還得先看“區塊鍊1.0時代”代表的比特币。
其實,中本聰在2008年推出區塊鍊這一技術概念時,也同時給出了“比特币作為基于區塊鍊這一技術的初始的設計和實現。
這是一種應用了區塊鍊技術的貨币。我們上面說到,在區塊鍊網絡的記賬過程中,會依靠一種關鍵的“共識機制”來評估全民記賬裡誰的賬最好。其中有一種共識機制是這樣的:
在記賬時,必須對SHA-256密碼散列函數進行運算(可以将其理解為一道超級複雜的數學題,因為其答案是一串略短于圓周率的無規律數字),最先算得答案的節點就能獲得記賬權(即被共識機制評為記賬記得最好的),同時還會獲得獎勵。
這一機制被稱為POW(Proof of Work),也就是“工作量證明”機制,即一種對某個特定值進行計算的工作。整個運算過程就是現在俗稱的“挖礦”。而由于運算過于複雜,必須用計算機來完成,因此用于完成運算的電腦就被稱為“礦機”,節點上操縱電腦的用戶就是“礦工”,而礦工們最終獲得的獎勵就是“比特币”。
圖示:進行運算的“礦場”
中本聰在最初設計時限定了比特币的總量為2100萬個,再将其流入市場,之後比特币總量保持恒定,再無人有權對這一貨币進行增發。因此,比特币也被英國經濟和金融曆史學家Niall Ferguson稱為“數字黃金”。
“在行業早期,很多公司都會以比特币作為員工的工資發放,在進行一些币圈的項目合作時,也會以比特币進行支付,所以它(比特币)的支付、流通、收藏價值都是非常高的,基本可以算作是我們圈内的硬通貨。”一位業内人士這樣形容。
可以說,由于底層技術帶來的去中心化、安全、總量恒定等特點,比特币這一産品為價值轉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代表了區塊鍊的1.0時代。
而接下來,我們就可以正式進入區塊鍊的2.0時代,并開始講述其代表——以太坊的故事。
···
在區塊鍊和比特币誕生三四年後,已誕生了不少相關社區,關于比特币要增加怎樣新的功能性,全世界的區塊鍊以及比特币愛好者都在如火如荼地讨論。而作為在比特币創建初期就參與建設的Vitalik Buterin也不例外。
不過他的想法與社區中的不少人都不太相同,Vitalik認為,建立一個全新的編程語言才是比特币的當務之急。
2013年,大學在讀的Vitalik發表了《以太坊白皮書》,書中寫到,希望能夠創建一個擁有通用的編程語言功能的區塊鍊,人們可以基于此創建除了貨币以外的各種應用,比如社交、交易、遊戲……
白皮書一經發出便得到了比特币社區的強烈反響,Vitalik也在不久後辍學,用大學中得到的10萬美元的獎學金開始全力從事以太坊的建設工作。最終在2014年,Vitalik與幾位夥伴正式推出了以太坊項目。
與比特币一樣,以太坊同樣是一種加密貨币,擁有上述的區塊鍊底層技術的特性。但不同的是,以太坊同時也是一個世界級的分布式操作系統,用戶通過支付以太币,就能在其上進行同複雜程度的操作,比如開發應用鍊,發布自己的虛拟代币。換句話說,以太坊是一種“可編程”的區塊鍊。
現在币圈中的ICO項目(源自股票市場的IPO概念,是區塊鍊項目首次發行代币,募集比特币、以太坊等通用數字貨币的行為)大多都是基于以太坊開發的,而ICO項目越多,以太坊系統的生态就會越豐富,用戶群體就會越大,對以太币的需求也随之擴大。
并且,與身份成謎的比特币創始人中本聰不同,以太坊的創始人Vitalik及其團隊一直在持續經營着以太坊,因此,在比特币世界完全按照未知創始人的那本白皮書,完全自動化運行的時候,以太坊則在團隊運營中穩步擴大自己在操作平台和系統上的優勢,逐漸積累各類項目、開發者以及用戶。
根據歐科雲鍊OKLink數據,目前以太坊已經擁有超過1500萬個區塊、3000名開發者、7500個活躍節點以及數以百萬計的用戶。可以說,以太坊是當今公認的加密世界當中最完善、最繁榮的、也是最大的生态。
圖示:以太坊與其他相似加密生态的市值對比
當然,也是全球最大的“礦池”。
在這所礦池中采礦的不僅有專業的礦工團隊,也包括諸如英偉達、AMD這樣的芯片巨頭——不同币種有不同的挖礦方式,但其效率都逃不開計算機的性中央處理器(CPU)、圖形處理器(GPU,是計算機顯卡的核心)兩大模塊的性能,而這兩者都是芯片中的一種,也是芯片廠商們的重要産品。
在創建之初,以太坊采用了與比特币相同的POW共識機制,但POW共識機制的全民記賬的特性,注定了其網絡的效率非常之低。但作為承載了一個龐大生态的以太坊,卻不得不考慮效率問題。
因此,以太坊在創立不久後就進行分叉,在其他鍊上引入了另一種叫做權益證明的POS(Proof of Stake)共識機制。這種機制會通過計算用戶持有占總币數的百分比以及持币時長來決定記賬權,簡單來說就是擁有的币越多,擁有時間越長,獲得記賬權的概率就越大。近兩年來,以太坊底層就同時運行着兩套并行的機制。
而事實上,在2014年的那份最初的白皮書中,就明确規劃了以太坊升級的四個階段,分别是邊境、家園、都會、甯靜。其中第四階段,也是最終階段“甯靜”就是要完全從POW共識機制轉向POS共識機制。
2022年9月15日,在以太坊上的數千名開發者和數以百萬計的用戶、全球各大主流金融監管機構、半導體巨頭、國内外互聯網巨頭一同見證和參與之下,第四階段如約而至。
“這是我們這個行業近半年以來最重要的一件事,熱度非常之高。”業内知名交易平台歐易的一位研究員這樣表示。
随着以太坊主網與PoS共識層信标鍊正式合并,POW工作量證明機制也由此轉變為POS權益證明機制,上文中說到,“挖礦”這一行為本就是基于POW機制進行的,而關鍵的共識機制已經完成轉變,自然就意味着以太坊告别了大規模挖礦的時代。正如以太坊在9月15日當天的公告中寫的那樣:
以太坊的挖礦時代已經結束......截至目前,不可能再使用顯卡或AISC機器在以太坊網絡中挖掘以太币。
···
就在不久前,英偉達CEO黃仁勳(芯片廠商代表人物,圈内人稱“老黃”)才說:“我們的GPU支持着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分布式超級計算,這就是它在加密貨币領域大受歡迎的原因。”,但以太坊升級正式完成,芯片巨頭們卻首當其沖,遭到了不小的沖擊。
根據英偉達發布的财報顯示,英偉達在2021年第四季度有45%營收來自“遊戲”(在英偉達的财報中,礦工購買顯卡帶來的收入與普通用戶的一起,被統一歸類為“遊戲”),金額達34億美元。而在2022年第二季度,遊戲營收下降至20.4億美元,同比下降33%。
圖源:英偉達2022年Q2财報
英偉達首席财務官Colette Kres對此表示:“加密貨币市場的波動性,包含價格下跌或是驗證交易方法的變化,過去影響我們的産品需求以及準确計算幹擾程度的能力,這種情況未來還會繼續發生。”
而從英偉達的老對手AMD(美國超威半導體公司)公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的财報來看,包括挖礦顯卡在内的計算和圖形産品營收達48億美元,占總營收的54%。
國盛證券在分析報告中表示,雖然英偉達和AMD并未拆分挖礦業務,導緻人們無法直接得知兩家半導體公司挖礦業務的具體收益,但以太坊合并對這兩家公司的營收影響明顯。
巨頭公司尚且如此,大大小小的專門挖礦的團隊就更不用多說,以太坊規則的更改使得這座全球最大的礦池告别了挖礦時代,礦工手中的顯卡也就失去了作用,出于回本的考慮,很多挖礦團隊會向二手市場以極低價抛售顯卡,這也就是文章開頭所說的“礦難”。
“礦難”之下流入二手市場的大量低價顯卡,必然會與半導體公司們發售的一手顯卡搶奪市場,那麼老黃們要端上來的肯定是性價比爆表,或者至少是經過一輪降價的新産品——這就是最新一代顯卡宣布發售之前,不少用戶們的想法。
但最終的結果呢?正如開頭所說。
在大衆的買家看來,這次的定價過于離譜,并且也百思不得其解:為何在礦難來臨之際,芯片廠商還敢如此頭鐵?
“在我看來,這次的情況嚴格意義上來講不算是礦難。”歐易研究院高級研究員Lockie這樣表示。她解釋道,業内定義的所謂“礦難”常常指一些不可預測的事情(比如國家政策出台)導緻币價大幅度下跌,進而使得礦工挖出的礦無法與成本平衡,隻能選擇大批量停機。但這次以太坊的合并導緻的加密貨币價格下跌是有預期的,畢竟以太坊的長期計劃就寫在白皮書裡,所以不管是礦工還是芯片廠商,肯定都早有準備。
“而且就我了解到的信息,那些芯片廠商們的顯卡庫存早就消耗光了,所以也就不存在因為‘礦難’降價,以求增加銷售量的情況。”Lockie補充道。
但不管如何,對于龐大的個人用戶來說,除了少數的建模或代碼的工作需求,絕大多數都是為了追求更好的遊戲效果,然而首發的高價直接擊退了不少潛在的買家,有玩家表示“你不買我不買,老黃還能降500,繼續等呗,說不定再等等我遊戲都能戒了。”
不過Lockie也表示,雖然這次以太坊的合并不會給礦工和巨頭公司們帶來太劇烈的沖擊,但随着挖礦時代的結束,之前挖礦熱時代的對于顯卡、芯片、礦機的需求都會逐漸下滑,因此被擡到虛高的産品價格也會慢慢回落到它們本該有的價格上去。
···
那麼最後,以太坊的升級還将帶來哪些更深遠的影響呢?
肉眼可見的一點,就是入圈門檻的降低。
在原來的POS機制下,算力決定效率,那麼要控制更多的節點,挖取更多的礦,就需要購買大批量的礦機,還要耗費複雜且大量的人力成本和場地成本去運營一個礦場。但現在,都不一定要懂挖礦,隻要有錢,能買到足夠多的以太币,就能在以太坊中獲得足夠高的話語權。
其次,最直接的從POW轉向POS的共識機制上的變化,其持有币越多,時間越長,對網絡的控制權就越強的特性,将帶來無法避免的“富者恒富”的問題。
“甚至在我個人看來,這種所謂的去中心化的底層技術就隻是一種表面公平,”Lockie說,“對于現在采用的POS共識機制,掌握虛拟世界的網絡話語權的是簡單粗暴的‘有錢人’,而在原有的POW共識機制下,也依然是有資本購入大批量礦機的人更有話語權。事實上,每一條鍊上都有一些‘超級節點’,或是把持在項目方手中,或是把持在大戶手裡,但一定不會在像你我這樣的散戶手中。”
采寫:南都見習記者楊博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