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的筆記本是純機械硬盤的Thinkpad,但是有個固态的預留接口,于是就加裝了一塊小的固态隻做系統盤,電腦的運行速度就快多了。
現在筆記本退役了,固态拆下來了。
隻有64G,不堪大用,丢了可惜,尋思當個U盤用不是挺合适的嘛。
于是就簡單改裝了下
連接(安卓)手機也沒問題
需要手機具備otg功能,現在的安卓手機标配
發了個朋友圈很多人問怎麼弄的,其實真的非常簡單,就是加個硬盤盒子就完事了,這個具體的操作過程真沒什麼好講的,但我想還是借這個機會簡單聊一下相關的一些基礎知識點,畢竟很多小白其實竟然對這個事情一無所知。
而你要進行這樣的操作,或者有這樣的想法,還是要适當了解一點東西。
以下我隻是談一下很基礎的淺顯的東西,不做深入。
首先,你需要了解一下固态硬盤的種類
目前,固态硬盤就外形來份,其實主要就兩類,一類是樣子跟傳統的機械硬盤一樣的sata接口的固态硬盤,尺寸是2.5英寸,長這樣
跟機械硬盤是一樣的sata3.0的接口,以前的帶有光驅的筆記本,光驅也是這個接口,所以老的筆記本雖然主闆上沒有額外的固态硬盤的預留位置,但是可以通過把光驅拿掉,替換一塊固态硬盤上去,實現加裝固态硬盤的目的,再做個系統遷移,電腦的速度一下子就快很多了,算是經典的曲線救國的方法。
另一種是M.2(簡稱M2),也叫NGFF接口的固态硬盤,長得跟内=内存條差不多,我那個也是。
常用的又有這幾種規格,寬度一樣,長度不同
這種小巧的固态硬盤主要是為輕薄的筆記本設計的。它們兩者的區别,除了體積,能支持的傳輸速度也相差很大,sata接口的硬盤理論最高數據傳輸帶寬為6Gb/s,而M2接口走PCI-E通道的傳輸帶寬可達10Gb/s(m2也有走普通的sata通道的,速度沒有差别)。
媽的,那PCI-E又是啥
PCI- E是總線接口,通道,你可以理解為公路,高速公路,而對應的SATA通道就是普通的二級公路,所以也有M2接口但是走SATA通道的固态硬盤,速率自然是不能跟PCI-E相比。
還有一個東西,就是協議,就是上圖中硬盤上的“NVMe”,支持NVMe協議的高速固态硬盤,一定是要走PCI-E通道,反之則不然。我知道我說的亂七八糟,你也聽的雲裡霧裡,反正你記住,NVMe就是更快就得了。
我們還是說改裝移動硬盤的事吧
所謂移動硬盤,或者U盤,就是通過電腦的USB接口連接,而硬盤本來就是連接在主闆上的東西,當然是不能直接連接USB接口的。這就需要一個東西,就是硬盤盒,硬盤盒說白了就是一個包含接口、芯片、電路的盒子,外置的硬盤連接到硬盤盒的接口,然後通過數據線在跟電腦或者移動設備連接,這就構成了移動硬盤。
自然,不同的硬盤,有不同的硬盤盒,機械硬盤、固态硬盤、m.2硬盤的盒子,淘寶都有,直接搜就可以了。
用我這個舉例,我這個是M2的硬盤,那就買個m2的盒子。
盒子本身沒什麼講究的,有多大屁股扯多大褲衩,你可以買便宜的塑料的,也可以買更好的金屬的,實現功能的就是裡面的主闆,這上面有主控芯片,接口,電路,都可以找到對應的,支持的速率也不同,買的時候與自己的硬盤對應就可以了。
一般的話你就直接搜關鍵詞“m2固态硬盤盒”/“sata硬盤盒”就可以了,如果你是NVMe協議的高速固态,那就要買支持這個的,這個如果看産品詳情頁眼花缭亂,直接問客服就是了。
還有就是注意m2的接口,其實有好幾種,它們之間可能是不兼容的,一定要注意,搞不清楚就跟客服确認一下。
我的這個就是B&M key
M.2 ,2242規格的固态硬盤,長度是42mm
而且并不是NVMe協議個高速固态
你的硬盤要是NVMe協議的
就要買支持的
如果你的硬盤是超級快的外置硬盤
要雷電接口的,也有
注意一般的都是支持usb3.1
長度方面,普遍都是支持這幾種的,所以完全不用擔心,上面那幾個孔,就是針對不同規格的m2硬盤設計的。
安裝很簡單
将硬盤插入,然後在尾端用插銷螺絲固定
蓋上盒子,完成。
我這個很普通,很糙,好點的就買金屬外殼的,質量也更好,比如綠某的這種。
20個G的指環王高清電影,直接插手機上流暢播放,一般的U盤你試試?
其實你如果是需要一個U盤這樣功能的移動存儲介質,這個東西就非常妙了,沒必要買新的,你自己拆機下來的舊固态,或者随便買一個别人的二手的,64G的價格也就五六十塊錢,然後一個硬盤盒子也就五六十塊錢,加起來100左右你就可以擁有一個速度碾壓U盤但是同樣小巧精緻穩定的移動固态硬盤。二手的128G的M2固态價格在100左右,同樣不貴。以後你電腦如果用得着,還可以拿出來給電腦裝,豈不美哉?
小巧的固态移動硬盤确實很舒服,如果你們覺得這玩意好,年底我考慮可以定制一批,做超低福利搞一個周邊?有想法發在評論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