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娛樂原創
文|方正 編輯|樸芳
知乎最近突然連更3檔綜藝。
先是8月9日上線《我的高考笑忘書》,講述了12位高考失利者的真實故事。再是8月16日開播《我所向往的職業啊》,把鏡頭對準谷歌程序員、寶潔高管等“高大上”職業。還有正在更新的《荒野會談》,李雪琴與知乎答主、辯手等暢聊Z世代新型社交觀。
如此高密度地推出綜藝,知乎表現得不像一個綜藝界新人。從賽道創新看,3檔節目都在各自垂類做出了些“很知乎”的實驗嘗試,引得知友們在節目彈幕上刷屏“知乎追劇,指日可待”。從播映熱度看,這又注定是3檔出圈困難的綜藝。
按理說,非視頻平台試水綜藝,要麼是想借新内容刺激開拓新的用戶增長路徑,要麼是為了平台的商業化盈利考量,給投放平台的廣告客戶開拓一個長綜藝的投放新域。(《荒野會談》就拿到了聚劃算和零跑汽車的品牌合作)
可知乎做綜藝的姿态,就如它十年如一日“高冷”的産品調性一樣,表現出一向獨辟蹊徑的精英作派,在大衆向的綜藝市場裡顯得頗為另類。
隻為少數派而生的知乎綜藝真的能成嗎?
三檔綜藝,各出奇招
“在知乎看綜藝是怎樣一種體驗?”
聽說知乎要做綜藝的消息,多數人腦海裡都浮現出了上述這個疑問。在這個知乎經典提問句式的背後,藏着人們對知乎自制長内容能力的普遍擔憂。
意外的是,知乎綜藝完成得還不錯。
首檔荒野系青年談話節目,這個足夠有差異化的節目定位,令《荒野會談》呈現出新鮮的内容質感。文化訪談節目很多,在荒野營地裡六七人把一個話題聊到哲學高度的,還真是不多見。
可以說,《荒野會談》就像是知乎高贊話題的“可視化”版本。過往你在知乎某高贊問題頁看到專業大牛們硬核對答的文化盛況,被《荒野會談》全景式還原。
“人可以完全沒有社交嗎?”,這個如今已在知乎擁有707條回答的高熱問題,由李雪琴在《荒野會談》裡提出,圍繞此心理專家李松蔚分享了“應允許一些人有完全不社交需求”的觀點,辯手席瑞則延伸話題認為,現今網絡對現實的高度複刻導緻人們喪失了曾唾手可得的虛拟社交的空間。
好家夥,隻看了一期20多分鐘的《荒野會談》,已經有猶如看知乎大牛們線上對線辯論的火藥味了。該節目呈現出的無論議題讨論的縱深度,還是話題延展開的觀點密集度,都是市面上很少見的。
碼齊從80後到95後的脫口秀演員、知乎專業答主、奇葩說辯手、優秀青年演員等嘉賓,《荒野會談》圍繞對諸如社牛、社懶、牛雜等Z世代新社交詞彙的剖析,像是給青年精英向觀衆定制了一個“重度内容”的綜藝節目。
《我所向往的職業啊》的創制思維也是異曲同工。
在所有中文社區裡,知乎是很少見地能激發精英用戶充分表達欲的平台,該社區裡常年有硬核用戶分享“高大上”職業經曆,知乎的精英調性賦予了《我所向往的職業啊》與超脫其它職場綜藝的場景維度。
Facebook工程師、谷歌程序員、寶潔高管、小米工業設計師、紅圈所律師,這些在普通人眼裡夢寐以求且很少見識到的高端職業,在《我所向往的職業啊》的4期節目裡被鏡頭細緻記錄,讓觀衆見識到了何為真實的“謝邀,人在美國,剛下飛機”答主們的生活。
《我的高考笑忘書》是3檔節目裡最接地氣的。
作為知乎首檔高考紀實人物訪談節目,它很難得地邀請到了12位曆經高考失利卻都活出不一樣人生的“失敗者”分享心路曆程,我們誰沒經曆過人生的至暗時刻,太多戳中我們共鳴的情緒和勵志元素讓這檔節目成了淚點最多的一個。
雖走的不是精英向路線,《我的高考笑忘書》也充分發揮出了知乎的社區基因優勢。學業、高考問題一直是知乎上讨論最頻繁的闆塊之一,這說明知乎上有大量學生用戶有希望得到相關指引的需求,《我的高考笑忘書》可謂是精準打中這部分群體需求的項目。
綜合評測3檔知乎綜藝,他們都從極具知乎調性的創制方向出發,做出了與市面上同賽道綜藝迥異的創意内容,這點值得肯定。但如此受衆面偏狹的創制思路決定了,知乎綜藝距離出圈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制作硬核,出圈渺茫
知乎綜藝似乎是為少數派而生。
通常而言,綜藝這類産品最基礎的屬性是娛樂性,所以綜藝項目在創制過程裡往往都會從用戶層面考量到大衆娛樂需求,可知乎3檔綜藝的娛樂性可以說約等于0。
可以理解知乎的這個打法,畢竟知乎社區的最大基因優勢就是“硬核知識輸出”,所以即便是開發綜藝,知乎或許認為,這個基因還是它行走江湖的立身之本。
但與其說是綜藝,知乎3檔節目其實更靠近紀錄片的樣态。即便是3個節目裡綜藝元素最濃的職場綜藝《我所向往的職業啊》,也采用了純紀實手法描繪素人職員的真實職場生活,不僅全無劇情向的人設和劇情,更是近乎沒有戲劇沖突可言。
知乎綜藝身上有着強烈的矛盾性。
一方面,3檔節目每期僅20-30分鐘的時長,昭示着節目在迎合碎片化、短視頻時代人們的主流觀看習慣,幾檔節目都内嵌于知乎的短視頻區闆塊。
另一方面,這幾檔所謂輕體量的“微綜藝”裡,卻不約而同涉及到高考、職場、社交恐懼等現實向甚至沉重向的話題,與輕量的觀看習慣形成沖突。
換言之,對于喜看硬核專業内容的精英向用戶而言,圖文閱讀可能是比可視化綜藝更高效的知識獲取方式;對于喜愛娛樂内容的用戶而言,經由圖文到向“可視化”轉換的知乎綜藝似乎也并不能拉動這類人群的觀看興趣。
再者,這3檔節目都選擇在知乎的單一平播,而并未與長視頻平台或衛視展開合作。但一來,知乎作為圖文社區産品,播放視頻的産品體驗較差,即便是忠實知友也并未養成在知乎收看超20分鐘長視頻的習慣。二來,僅在知乎播出的節目注定了其影響力難以破圈。
以上共同造成了知乎綜藝的尴尬處境。
從播映熱度來說,幾檔節目裡唯有《荒野會談》有一定的站外讨論度,憑借的還是 #章若楠說自己是社交牛雜# 這類明星向話題的流量帶動。而《我所向往的職業啊》和《我的高考笑忘書》的讨論度、影響力就僅局限在了知乎站内了。
其實客觀來說,《荒野會談》引發的有關“為什麼愛情在年輕人價值排序裡位置靠後”的親密關系議題探讨,《我所向往的職業啊》觸發的關于“你願不願意在系統裡甘心做一顆螺絲釘”的擇業觀探讨,都具備戳中社會情緒引發輿論談論的話題潛質。
但鑒于知乎産品的封閉性、話題營銷能力的稚嫩、受精英向創制思維所桎梏,知乎目前的這3檔綜藝還是難逃出圈希望渺茫的命運,隻能是知乎精英們的小衆自嗨。
可以說,知乎要想在綜藝領域乘風破浪,首先要想明白其做綜藝的核心目标在哪,以及需在内容上更多考量大衆市場的審美需求,才有在綜藝市場長久立足的可能。
知乎綜藝的破圈困境,正是知乎一直在面對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