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讀者讀到《平凡的世界》結局時,對于孫少平最後回到煤礦、回到惠英嫂和明明身邊的結局表示難以接受。
難道因為書名叫做《平凡的世界》,就不能給我們這位各方面都很優秀的男主角有個不那麼平凡的結局嗎?
有人說:如果孫少平一路奮鬥到最後,隻落了個受傷毀容、做一輩子礦工的結局,那他還不如留在雙水村,跟他哥一塊兒辦磚廠呢!
因為少平的結局,讓讀者開始思考他一路做出的選擇究竟對不對,值不值得。
離開家鄉是逃避嗎?
孫少平做出的最重要的一個選擇,是離開雙水村,到黃原攬工。
當時他家的光景已比從前要好一些——主要是哥哥少安做得好,幫助家裡把日子過得好起來。剛好嫂子秀蓮鬧着要分家,分家後,少平就得幫着父親孫玉厚承擔起照顧一家老小、貼補姐姐和外甥的職責。
就在這時候,少平決心離開雙水村去黃原攬工,這就難怪哥哥少安要責怪他不顧家,隻想自己出去逛了。
盡管如此,少安并沒有阻止弟弟的這一決定,隻讀過小學的他,理解少平内心的苦悶。
這有點像那些離開家鄉奔向大城市尋找機會的當代青年,他們在家裡過得不見得會很差,身邊又有親人、朋友可以互相照應,可他們非要離開老家,出外闖蕩。
外面的世界,真的就那麼好嗎?
盡管少平一直在努力賺錢,為家庭貢獻他的力量,從未忘記在他肩上的責任。可是,不管怎麼解釋,都很難否認一個事實:孫少平離開雙水村的做法,多少帶着些逃避的意思。
他要逃離的是熟悉的環境、熟悉的痛苦、熟悉的溫情、熟悉的土地,他想要的是更廣闊的天地和新鮮感。
我沒有批評這種逃避心态的意思,相反,我認為少平的逃避很有道理。
因為熟悉的東西既能帶給人安全感,也很容易讓人産生惰性,慢慢失去鬥志,失去銳氣,日複一日,讓自己成為熟悉的環境中熟悉的那些人。
少平的逃離,就是因為害怕被這種惰性給侵蝕。
有人會問:那麼,孫少安怎麼就沒成為那樣的人呢?同樣是留在雙水村,少安還不是幹得很好,成為村裡的領頭人!
我隻能說,少安是另一類人物的代表,極其樸實、沉穩,又有着不同于普通人的悍性和韌勁兒,具有領袖氣質。
也就是說,孫家兩兄弟中,少平比少安更平凡一些。
在外面那麼苦,值得嗎?
少平到了黃原後,首先遇到的是生存問題,一天找不到活幹,他就得餓肚子、沒地方睡覺。通過一個沒見過面的遠房親戚的介紹,少平主動降價幹起了小工的活,初步解決了吃飯、睡覺問題。
繁重的體力勞動把少平的肩背折磨得皮開肉綻,即便是在雙水村,少平也不會苦成這樣,但是,他并沒有感到特别難受。
因為,他吃的苦沒有被他熟悉的人看到。
熟人關切的目光,會讓我們的痛苦翻倍。在陌生的環境中,人的體能、潛能都會得到最大程度的激發,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們沒有指望,沒有依靠,也沒有顧忌。
少平後悔嗎?沒有。身體上的苦,并沒有讓他難受,精神上的自由,讓他對未來感到困惑的同時,依舊充滿了希望。
的确,如果隻是為了填飽肚子,一個人是必要吃那麼多苦。人活着總要有點追求,就像雄鷹向往天空,溪流向往大海,每個人有着不同的追求。
孫少平踏踏實實地幹好了他份内的活,赢得了東家的賞識,把他視為未來的上門女婿,把戶口給他遷到了陽溝,這也為他後來能從農民變成工人打下了基礎。
當礦工,對少平來說,也是命運的轉折,從此後,他從一個打零工的人,變成了工作、生活有保障的工人。
少平對這個結果很是高興,在他所處的時代,這已經是意外之喜。此外,大牙灣煤礦,又是一個嶄新的世界。人對新鮮的事物,總是抱有憧憬和希望。
孫少平在黃原攬工的經曆說明了一個道理:認真做好手裡的事,機會自然會來。
一路奮鬥的人生既平凡又不凡
不管在哪裡,少平都是一個踏踏實實幹活的人,也是一個願意學習、勤奮進取的人,所以,到了礦上,他也很快成為師傅最得力的助手。
少平後來也當了班長,在新年時為了保護喝醉酒下井的工友受了傷,得到了一個獎勵和一個處分。在住院期間,他拒絕了妹妹蘭香的男友吳仲平想幫他調工作的好意,也拒絕了金秀的愛情,出院後回到礦上,回到惠英嫂和明明身邊。
做出這樣的選擇,完全符合孫少平的性格。他所有的一切,都是靠自己一拳一腳奮鬥來的,他踏實,精神上很滿足。
将來他會獲得怎樣的生活,他也同樣會依靠自己的雙手去争取,而不會借助别的什麼力量。
這是一個奮鬥者的心态,也是一個平凡的人的心态。
孫少平一直給人以不大平凡的感覺,很大程度上是他奮鬥着的樣子很迷人,而不是他真的有多不凡。
我想,在我們質疑《平凡的世界》孫少平的結局時,有可能也是對奮鬥者的結果的不滿。一個人已經那麼努力了,為什麼還是不能出人頭地,卓爾不凡呢?
答案很簡單:這就是生活。
不要為孫少平的結局而感慨,不要問值不值得,奮鬥過的每一步都值得,奮鬥讓人心底安甯、踏實,這就是幸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