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盤是一種工藝要求精密、内部密封的專業數據存儲系統。它集機、電、磁技術于一身,對用戶而言,各類硬盤之間除其品牌型号、家族系列、各類參數有所不同外,最直觀明顯的區别就是硬盤接口的不同,硬盤接口是指硬盤與主機系統間的連接部件,作用是在硬盤緩存和主機内存之間傳輸數據。
硬盤的外部結構并不複雜,主要由盤體、電源接口、數據接口、控制電路闆等幾部分構成。
1. 盤體
硬盤的外殼與底闆結合成一個密封的整體,簡稱盤體。
硬盤正面外殼起到了保證硬盤盤片和機構穩定運行的作用,在其面闆上印有産品标簽,标明該産品的廠家信息和産品信息,例如:商标、型号、容量、轉速、序列号、産地及生産日期等信息,這些信息是正确使用硬盤的基本依據。
控制電路闆位于硬盤的背面,硬盤外部的物理結構總體可以分為外殼和控制電路闆兩個部分。
2. 電源接口
電源接口通過與主機的電源連接,為硬盤工作提供電力支持。對于3.5英寸的台式機硬盤,常見的接口類型有兩種:一種是最為常見的4針D形電源接口;另一種為Serial-ATA硬盤使用的SATA專用電源接口,該接口的寬度與以前的電源相當,這種接口有15個插針。在購買SATA硬盤時,廠商一般會在其産品包裝中提供必備的電源轉接線。
對于2.5英寸的PATA硬盤,可直接由數據口取電,不需要額外的電源接口。2.5英寸的移動硬盤,由計算機外部的USB接口提供電力來源,單個USB口供電約為4~5V 500mA,若移動硬盤盒用電需求較高,需要外接電源供電,或接上兩個USB口才能使用。但現今多數新型硬盤盒(使用2.5英寸以下之硬盤)已可方便地使用單個USB口供電。
3. 數據接口
數據接口是硬盤和主闆控制器之間進行數據傳輸和信号交換的紐帶,根據連接方式的差異,分為EIDE接口、SCSI接口、SATA串口、光纖通道、SAS和USB等6種。硬盤通過硬盤數據線連接到硬盤數據接口。
老式的IDE硬盤采用的是普通40針數據線,現已不常見,目前IDE硬盤采用的是80針數據線。随着IDE接口技術不斷發展,性能也在不斷提高,其特點是價格低廉、兼容性強。
SCSI硬盤數據線有68針接口和80針接口兩種。SCSI是一種廣泛應用于小型機上的高速數據傳輸技術。SCSI接口具有應用範圍廣、多任務、帶寬大、CPU占用率低,以及熱插拔等優點,但價格較高,因此SCSI硬盤主要應用于中、高端服務器和高檔工作站中。
SATA硬盤采用7芯數據線、點對點傳輸協議,這樣可以做到在減少數據線内部電纜數目的情況下提高抗幹擾能力。每個SATA線纜(或通道)隻能連接一塊硬盤,因此也不必考慮主、從跳線的設置。
光纖通道硬盤是為提高多硬盤存儲系統的速度和靈活性才開發的,它的出現大大提高了多硬盤系統的通信速度。光纖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熱插拔性、高速帶寬、遠程連接、連接設備數量大等。
SAS(Serial Attached SCSI)即串行連接SCSI,其技術特點是采用串行技術以獲得更高的傳輸速率,并通過縮短連接線改善内部空間等。是新一代的SCSI技術,和現在流行的Serial ATA(SATA)硬盤相同。SAS是并行SCSI接口之後開發出的全新接口。此接口的設計是為了改善存儲系統的效能、可用性和擴充性,并且提供與SATA硬盤的兼容性。
4. 控制電路闆
為加強散熱,控制電路闆一般裸露在硬盤下表面,但是也有少數硬盤将其完全封閉以更好地保護各種控制芯片,同時還能降低噪聲。硬盤的控制電路闆由主軸調速電路、磁頭驅動與伺服定位電路、高速緩存,讀/寫控制電路、控制與接口電路等構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