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市白馬井漁港一派繁忙景象。
在海南菜裡,鹹魚茄子煲是深受顧客歡迎的一道菜,而這菜裡的鹹魚就是紅魚幹。
近年來,儋州市大力打造紅魚品牌,推進産業升級,這種“胖嘟嘟、肉肥美”的深海魚類,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吃貨列入美食搜索名單。
厲害了 我的儋州紅魚
紅魚是一種生活在南海水深50米至90米處的深海魚類,尤以北部灣海域盛産。它個體大,全身鮮紅色,故得紅魚之俗名。紅魚食小型魚類,因而生得體健身壯,肉厚刺少,蛋白質含量高,營養豐富,被列為優質海産魚類,是著名的海鮮美食。
“無魚不成宴”,這是長久以來儋州的一種風俗。儋州鹹魚品類豐富,有紅魚、鳗魚、紅線魚、小銀魚、鱿魚等數十個品種之多,其中尤以紅魚幹最為著名,是當地人逢年過節時的饋贈佳品。鹹魚的生産和加工已有上千年曆史,積澱了豐富的文化底蘊。在儋州及周邊地區,沿海漁家“三牲”拜祖必有魚,尤以紅魚為上。
“過去,能吃上紅魚是有錢人家的象征。漁民捕撈上來後都不舍得吃的。”在那大鎮最大的海産品銷售區——紅旗農貿市場,一位銷售鹹魚幹的大姐介紹,上世紀80年代,一條紅魚幹賣四五元錢,這對當時的家庭來說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今,一般的紅魚幹在過年的時候可以賣到四五十元錢一斤,品相較好的,可以賣到80多元一斤,一整條紅魚幹就可賣到三四百元。
儋州紅魚幹不僅是當地人愛好的美食,逢年過節還是送禮的佳品,尤其在過年時,儋州人喜歡在家裡挂一條紅魚幹,寓意在新的一年裡“鴻(紅)運當頭,年年有餘(魚)”。
深厚的人文底蘊,使儋州紅魚産品具有先天的優勢。具有地方風情的儋州紅魚等特色産品,最易激發綿長的鄉愁,激發懷舊和思鄉情結,進而提升省内外消費者心目中的“儋州印象”。
獲地理标志商标 産品生産标準化
“2015年,協會為儋州紅魚幹申報地理标志商标,就是為了讓儋州紅魚能夠有統一标志,通過建立統一标準,統一管理,以品質品牌站穩市場、拓寬市場。”專注海産品加工的儋州創華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葉生慧介紹,2017年1月,儋州紅魚幹成功獲批國家工商總局核準地理标志商标注冊。
品牌最有力的支撐是過硬的産品質量。據了解,儋州紅魚産業堅持走出“标準步伐”。近年來,儋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等職能部門,積極引進多所高校的相關專家學者,為“儋州鹹魚”産業突破性發展支招。制定和推行标準化流程、技術标準,申請地理标志保護,多項舉措組合出擊,做大做強這一特色産業。
儋州市海産品加工協會成立于2014年,目的是為了聯結帶動儋州市漁民和加工企業共同發展,規範市場管理。協會由儋州創華實業有限公司發起成立,會員單位有儋州市海明洋冷凍廠、儋州逢秋瓜菜專業合作社、儋州一片海漁業專業合作社,以及50多名漁民船長。
作為協會會長的葉生慧,2015年開始組織申請儋州紅魚幹、光村沙蟲兩個地理标志商标,“協會的職責就是給我市海産品加工企業,以及漁民兄弟提供市場信息,加工培訓新技術和知識産權推廣”。
據了解,儋州市海産品加工協會成立以來,已多次組織企業和漁民兄弟在全省參展,多次培訓企業和漁民兄弟,進行相關信息收集和知識産權使用,“我們隻有一個目标,團結各海産品加工企業和漁民,共同創造更好未來”。
品牌打造助推産業升級
儋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儋州紅魚加工制作主要在新州、白馬井和海頭等鎮。近幾年,儋州市投入資金,扶持企業改造和更新加工設備,對紅魚進行精加工,打造紅魚品牌,擴大銷售渠道。同時,指導和引導儋州創華實業有限公司做好儋州紅魚産品包裝設計,找準定位,提升産品的外在形象,積極打造産品品牌。
主要從事紅魚加工、包裝、銷售等業務的儋州創華實業有限公司,一方面由公司的船隊出海捕撈,一方面從海南、廣東、廣西等地漁民手中收購,将主要産自北部灣的優質紅魚加工成冰鮮魚、紅魚幹,然後通過批發商、出口企業銷往國内外,該公司專為紅魚注冊的“白馬灣”商标,在海鮮品市場逐漸叫響。
葉生慧說,儋州紅魚的品牌已經打造出來,公司将一直嚴把質量關,将純天然的優質紅魚推向更廣闊市場。此外,公司還将進一步延伸紅魚産業鍊,研發更多的以紅魚為原料的優質産品,為儋州紅魚産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千百年來,漁民們傳承祖輩的工藝,将紅魚腌制、晾曬成魚幹,使得這種“香破釜”的美味得以綿延至今。
在數百種本土農業産品中,儋州紅魚依靠着标準化、底蘊厚重、品質高端等系列比較優勢脫穎而出,跻身儋州九大農産品之列,打了一場漂亮的“鹹魚翻身仗”。(李金波 周月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