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古今絕唱

古今絕唱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03 10:46:57

古今絕唱?千古絕唱勿錯讀 ——聲援喬國立先生,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古今絕唱?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古今絕唱(千古絕唱勿錯讀)1

古今絕唱

千古絕唱勿錯讀

——聲援喬國立先生

阿丙

春夜與喬國立先生宴芳菲園,燈照酒暖,滿座春風,聽先生開講韓文公。說到韓詩名句被錯讀,心有戚戚,不勝唏噓。

國立先生乃山陽名士,胸羅萬卷,治學嚴謹,見解每有驚人處。他的指謬當然準确,隻因當時酒酣耳熱,座中有票友技癢難捺,欲将檀闆共金樽,故點到為止,此話題未能深入。周末得寬餘,舊話重提,今日欲将拙見從容表達。

韓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以弘揚儒學為己任,辟佛老,繼大統,秉筆為槍,不屈不撓,在中國文學史上有“泰山北鬥”之譽。韓愈一生著述甚豐,尤以散文見長。《古文觀止》選錄他著名文章22篇,獨占全書十分之一篇幅,在所有名家中遙遙領先。倘以文章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至今無人望其項背。

韓愈生活在“安史之亂”後的中唐時期,将近十年的兵連禍接讓盛唐洩了元氣,唐代的輪胎癟了,行走艱難。唐德宗、唐憲宗盡管欲有作為,但勢難回天,社會處于動蕩不安之中。除了文章蓋世,韓文公因時感事,臨風寄意,創作了大量的詩歌作品。但相較他的文章而言,佳什不多。《唐詩三百首》被譽為最優秀的唐詩選本,共收錄了77位詩人的作品。以數量而論,杜甫詩最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隐詩22首,韓愈的詩隻選了4首。而且從體裁來看,四首全是篇幅較長的歌行體,而唐代登峰造極、大行其道的格律詩,韓愈竟未有一首入選。餘秋雨先生在他的煌煌巨著《中國文化課》裡,為讀者開出了“必記唐詩五十首”,詩人名單裡沒有韓愈;又進一步擴大“應記唐詩四十首”,韓愈再次缺席。

當然這無損于韓文公的文名尊隆。為詩為文,各有妙道,鮮能兼善。南宋詩論家嚴羽在著名的《滄浪詩話.詩辨》中有一段很精确的評價:“孟襄陽學力下韓退之遠甚,而其詩獨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他把孟浩然與韓愈作了一下比較:韓愈比孟浩然的學識、筆力、貢獻、影響要厲害得多,但韓愈的詩卻明顯不如孟浩然。應該說,嚴羽這樣的評價,還是客觀公正的。就好像魯迅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雄視萬方,無人比肩,但寫舊體詩卻不如郁達夫。

回到格律詩這個話題,韓愈有兩首相當有名。一首是寫給水部員外郎張籍的七言絕句《早春遊望》;另一首是被貶出長安時寫給侄孫韓湘的七言律詩《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尤其是這首七律,在韓愈所有的詩作中首屈一指,沒有哪一首比它質地更好、份量更重。

詩,是情緒的産兒。因為“谏迎佛骨”惹得龍顔震怒的韓愈經裴度和崔群等極力陳情,保住小命,卻不得不在官吏催逼下貶出長安,踏上谪路。信而見疑,忠而被貶,滿腔忠憤又不敢明說。侄孫韓湘在漫天風雪中趕來送行,韓愈悲不自抑,發而為詩,寫下這首帶着牢騷情緒的内心獨白。

委屈、不滿、窩囊的真實表達,是韓愈這首詩脍炙人口的根本原因。

但正是這首好詩,卻被不少人讀錯了字。“一封朝奏九重天”,首句破空而來,直達本題,猶如滿腔幽怨集中迸發。問題在于,有人把“朝(zhao音召)奏”讀作“朝(chao音潮)奏”,甚至連一些文化名家和權威機構的出版物上,也相繼出現錯讀。北京師範大學古代文學研究所出版的國學教育有聲讀物,是由白雲出岫先生朗誦的。先生是專業出身,曾為讀者錄制了上千萬字的古典文學作品,但在這次宏大制作中,顯然把“朝奏”讀錯了。

至于社會上專業研究之外的文化人,不加斟酌,信口開讀,讀錯的自然相當不少。

有些人對錯讀振振有詞。他們拎出的唯一理由是,韓愈谏迎佛骨,是在昭陽殿朝堂上面奏皇帝的,自然是朝( chao)奏了。

這樣認定,未免武斷和輕率。

首先說明,按照格律詩的平仄要求,這首七律屬于“平起首句入韻”的格式,而“朝”字處于首句第三字。在本詩的這個位置,可以沿用“一三五不論”的特殊原則,不考慮平聲仄聲。更何況,朝(召)也好,朝(潮)也好,,一個陰平,一個陽平,都屬于平聲部落,用哪個讀音都對格律無影響。

但是,還是應該強調:“朝”字在這首詩裡,隻能讀作zhao。原因如下:

其一,“朝”在這裡表示的時間。“朝辭”和下句的“夕貶”相對,構成關聯,很好地表達了韓愈因言得禍、憲宗快速處置的盛怒。早上奏事,晚上貶出,朝夕之間,命運發生重大逆轉。把唐德宗怒不可遏、不容分說的心理揭示得極為生動。

其二,“朝奏夕貶”的快速處置,也與當時的實情相符。韓愈以待罪之身被貶,知道長安留不住了,但他也想稍作勾留,做些必要的準備再離開。但官吏奉旨,朝庭不許,催促上道,急如星火。據潮州文化研究中心張家慶先生考證,韓愈确實是在三番五次的威逼中,當天離開長安的,時在元和十四年正月十四日下午。

清末著名詩人俞陛雲先生(俞平伯之父)有專著《詩境淺說》,對韓愈這首詩極為推崇,“昌黎文章氣節,震爍有唐。即以此詩論,義烈之氣,擲地有聲,唐賢集中所絕無僅有也。前半首謂朝上書而夕貶竄,明知披鱗盛怒,折檻難回,而不欲留弊政為聖朝之累”。

“朝上書而夕貶竄”,一句點睛,俞陛雲先生的解讀顯然和喬國立先生完全一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