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漢書藝文志分類标準

漢書藝文志分類标準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9 14:49:45

《漢書》原本一百卷,今本分為一百二十卷。今本《漢書》中,《五行志》有五卷,在《漢書》十志(合計十八卷)中篇幅最多,同時也是《漢書》中篇幅最多的部分。班固投入大量精力開創并編撰《五行志》,這不是偶然的。關于《五行志》的編撰動機,班固自序說:“《河圖》命庖,《洛書》賜禹。八卦成列,九疇逌叙。世代寔寶,光演文武。《春秋》之占,咎征是舉。告往知來,王事之表。述《五行志》第七。”(《漢書》卷一百下《叙傳下》)他又說:“昔殷道弛,文王演《周易》;周道敝,孔子述《春秋》,則乾坤之陰陽,效《洪範》之咎征,天人之道粲然著矣。”(《漢書》卷二十七上《五行志上》)這些話語明确表達了班固編撰《五行志》的意圖,即:在世道弛敝之時,繼承文王演《周易》、孔子述《春秋》的優良傳統,效法天地之陰陽、《洪範》之咎征,揭示天人之道,以告往而知來,用作治理國家的借鑒。

漢書藝文志分類标準(五行志的編撰性質)1

《漢書五行志校疏》(二十四史研究資料叢刊)

這一意圖是如何實施的呢?

首先,班固擇取《洪範》“九疇”中的“五行”(水、火、木、金、土)作為《五行志》的理論出發點。班固指出:“五行者,五常之形氣也。《書》雲‘初一曰五行,次二曰羞用五事’,言進用五事以順五行也。貌、言、視、聽、思心失,而五行之序亂。”(《漢書》卷三十《藝文志》)《洪範》所雲“五行”、“五事”(貌、言、視、聽、思心),皆為君王治國的大法,其間本無因果對應關系。而班固雲“進用五事以順五行”,則将“五行”與“五事”關聯起來。他認為五事失則五行之序亂,強化了自然之“五行”與人世之“五事”的聯系,二者成為交感互通的共同體。班固的這些觀點,是對董仲舒的天人感應思想的繼承。董仲舒“治國以《春秋》災異之變推陰陽所以錯行”(《漢書》卷五十六《董仲舒傳》),認為“凡災異之本,盡生于國家之失”(《春秋繁露》卷八《必仁且知第三十》),即災異現象的發生與治理國家的偏失有因果關系,為班固編撰《五行志》奠定了理論基礎。

漢書藝文志分類标準(五行志的編撰性質)2

班固畫像

其次,班固吸收《洪範五行傳》“六沴”說,将《洪範》的“五事”、“皇極”與“咎征”結合起來,構建《五行志》的災異理論框架。《漢書·五行志》上篇論述《洪範五行傳》的“五行”(木、火、土、金、水),中篇、下篇論述“五事”、“皇極”。“五事”象五行,“皇極”象天。天變化,為陰為陽,覆成五行。班固說:“五行者,何謂也?謂金、木、水、火、土也。言行者,欲言為天行氣之義也。地之承天,猶妻之事夫、臣之事君也。其位卑,卑者親親事,故自同于一行,尊于天也。”(《白虎通義》卷四《五行》)他采用《洪範五行傳》的“六沴”說,将“五行”、“五事”統于地,将“皇極”統于天。因此,“皇極”(君道)成為“五行”、“五事”之本。班固指出:“人君貌、言、視、聽、思心五事皆失,不得其中,則不能立萬事。凡君道傷者,病天氣。”(《漢書》卷二十七下《五行志下之上》)闡述了君王治國須持中行正的道理。若君道失,則會出現相應的“咎征”。這樣一來,治國偏失、人事禍咎與自然災異之間就構成了相對穩定的因果對應關系。

這裡需要提及的是,《漢書·五行志》關于“五行”的概念有三個不同層次。其一,是《漢書·五行志》上篇第四條引述《尚書·洪範》“九疇”中的“五行”(水、火、木、金、土),指五種不同的自然元素,彼此之間無因果對應關系。其二,是《漢書·五行志》上篇引述的《洪範五行傳》的“五行”(木、火、土、金、水),彼此之間有相生相勝的因果對應關系。其三,是《漢書·五行志》中篇、下篇引述的《洪範五行傳》“六沴”中的“五行”(木、金、火、水、土),彼此之間有與“五事”、“皇極”、“咎征”相匹配的對應關系。這第三個層次,是《漢書·五行志》關注的重點。

漢書藝文志分類标準(五行志的編撰性質)3

《尚書诠譯》(中國古典名著譯注叢書)

再次,班固仿效《春秋》編年記事的體例,将夏商至秦漢的災異事件分門歸類,系于《五行志》災異理論框架中,按時間先後順序依次排列。《五行志》載錄夏、商、西周、戰國、秦之事數量很少,各隻有數條;而以春秋、西漢之事居多,各達數百條。如此編排,使抽象的災異理論與具體的曆史事件配合出現,強化了自然災異與治國偏失、人事禍咎之間的高度關聯,《五行志》也就能夠彰明天人之道,告往而知來,為君王治國提供較有說服力的曆史借鑒。

漢書藝文志分類标準(五行志的編撰性質)4

(本文節選自《漢書五行志校疏》前言)

漢書藝文志分類标準(五行志的編撰性質)5

對《漢書·五行志》及顔師古注的深度整理

研究古代災異事件的重要參考文獻

《漢書五行志校疏》

梅軍 校疏

繁體橫排

32開 平裝

978-7-101-15598-3

52.00元

内容簡介

《漢書》原本100卷,今本分為120卷,其中《五行志》有5卷,為“十志”中篇幅最大的一志。所謂“五行”,指水、火、木、金、土五種不同的自然元素。班固受到董仲舒天人感應思想的影響,認為五種自然元素之間,因相生相克産生各類自然現象,通過這些自然現象,可以獲知政治制度、國家管理等方面之得失。班固自述其創作意圖,在于通過揭示天人之道,梳理古今興衰,用作治理國家的借鑒。此次推出的《漢書五行志校疏》,延續了原志的分卷思路,并将顔師古注作為底本一部分予以吸收,所據底本為《中華再造善本》影印宋刻遞修本,校本有南宋建安劉元起家塾刻本等,除對《五行志》和顔師古注予以校勘外,還吸收了前賢重要的研究成果,對原書中不易理解的地方做了注釋。

作者簡介

梅軍,湖北武漢人,武漢大學文學碩士,上海大學文學博士,暨南大學文學博士後,現為廣西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先秦兩漢文學文獻與經學研究。出版專著有《漢書五行志校疏》《周易通論校注》《周易觀彖校箋》《經義雜記校補》《殷商西周散文文體研究》等。

目錄(節選)

漢書藝文志分類标準(五行志的編撰性質)6

漢書藝文志分類标準(五行志的編撰性質)7

(統籌:陸藜;編輯:白昕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