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家園的日行一善時至今日,也正好有一年了,很多道友秉持斷惡修善之念,一路走來,相信很多人已經将自己的心念提純,内觀之時,亦如足金般閃亮了吧。
然而修中覺,悟後修,此路漫漫兮其修遠兮。
今天和道友們來聊聊上智下愚,生活中上智下愚的人畢竟在少數,中才之人實屬多數。衆生的智力也類似于一個橄榄形,上智下愚占兩頭,中才占據了中間的大部分。
子曰:唯上智與下愚不移。
孔子在《論語》裡說,有兩種人不容易改變自己的思見。一種人是上等根器的智人,他本來已經明心見性了,格物緻知到家了,他的不移是不需要移。還有一種人是下等根器的愚人,思見處于無明狀态,愚知愚見且固執不變,他的不移是需要卻不肯移。中才之人有自己一定的細見能力,但未打破思見的瓶頸,遇事易意志不堅定,易被上智和下愚之見所牽引而搖擺不定。
在我們的生活中,上智與下愚之人容易成事,因為上智一說就通透了,下愚之人無需說太多,直接跟從事情也容易做成。中才之人如道德經裡所說的聞道若存若亡,最容易左右不定的前怕狼後怕虎,往往最不容易成事。這種人需要随緣度化。
唐朝大書法家顔真卿相信很多喜歡書法的道友對他比較了解,當然,他也是天象非常喜歡的書法家,為人正派,為官清廉,實為一代楷模,他在他的《顔氏家訓·教子篇》
也有關于上智下愚的論述:上智不教而成,下愚雖教無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這句話無論用于家庭教育和學生的教育都大有益處。他認為上智的人不用教育就能成才,下愚的人即使教育再多也不起作用,對于這樣的人,聽話照做就行了。而大多數的普通人最需要教育,不教就不知道。
還記得天象以前寫過的還初道人洪應明吧,他在《菜根譚》裡也有這樣的論述“上智下愚可與論學,中才之人難于下手。
有智慧的人遇事了然于胸,看到事物的本質,因此遇事過了篩子則不存疑心,按章辦事即可,過程走完,事情自然也辦妥了。天賦愚笨的人遇事也不存疑,全力以赴,這兩種人比較好溝通,上智之人你開了個頭,他就能推斷到結局,能不能做當下就明白了,愚笨的人就如同一個空杯,你隻管把他裝滿就行了,你指哪去哪。反而是禀賦中等之人,說啥都知道一點,跟你扯皮,考慮頗多,疑心較重,事情很難和他們精誠合作。
回到天道看上智與下愚,丁元英、韓楚風、周劍華與伯爵公司的蘇逸文都是上智之人。歐陽雪、馮世傑這一類的人屬于下愚之人。而葉曉明、劉冰這一類的人基本就屬于中才之人了。
你們怎麼看呢?歡迎交流!
四月份的日行一善大家參與的比較多,看着越來越多的道友參與進來,真心地為你們點贊!
也歡迎更多的道友參與進來,因為日行一善,多多益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