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冬初,皖南地區所有村落都在曬秋,都是喜氣洋洋的氛圍。曬秋傳承已久,從古代農耕發達時就已經形成一種農俗,即使到了現在,随着時代變遷,農業的地位已不如從前,在皖南地區卻依然保留着這一習俗,而且成為在全國都有名的“一景”。
相比于古村落中的曬秋,新安江畔的這種盛典似乎更隆重也更正式。少了一些随意,多了幾分莊重。依然是紅的辣椒、黃的玉米,心靈手巧的村民卻花費了更多心思,融進了更多創意,将作物做成畫,和身後的新安江山水遙相呼應。
玉米、黃豆、金銀花、紅辣椒、荞麥等五彩缤紛的果實盛放在圓形大匾上,晾曬在房前屋後,展現出各自濃烈的色彩,一起組成美輪美奂的豐收畫卷,隻是看看就讓人覺得欣喜。
到處是紅火的景象,飽滿的冬瓜、黃澄澄的南瓜預示着一年的豐收。春種秋收,一年的辛勞有了豐厚的回報,人們的喜悅之情挂在眼角眉梢,也曬在燦爛的陽光下。
各種色彩的糧食谷物放在圓匾中,好像調色盤擺在江邊,色彩豐富而飽滿,融入山水之中,映襯得新安江水和江畔美景更加旖旎多姿,引得許多人慕名而至,前來駐足觀賞,流連忘返。
秋天的新安江總是格外美,江畔的樹木脫掉綠衣換上金裝。色彩缤紛的曬秋場景與徽派建築的粉牆黛瓦、碧波蕩漾的新安江水一起,把村莊裝扮得色彩斑斓,滿滿生機。
以糧食谷物拼出的“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标識、黨徽等圖案格外奪目,國富強民泰安,因為有這盛世做後盾,才有了農家這一季的豐收喜悅。
兩岸山巒疊嶂,村落倚靠着青山面朝着江水,有着詩意生活的美好。秋冬季節,曬秋的盛大節日為這份美好增加了許多欣喜和心安,民以食為天,但願這曬秋的場景歲歲年年常在。
從古至今,新安江兩岸的百姓有打魚的勞作傳統,捕魚勞作也是新安江漁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深渡綿潭是千年古村,相傳從北宋起該村村民以打漁為生,形成了九姓捕魚的民風民俗,“看不夠的綿潭戲,打不完的綿潭魚”的民謠也流傳至今……
新安江傳統捕魚作業養活了一代代沿江百姓,也形成了新安江漁文化,在徽州山水的輝映下,舟船破浪、漁網翻飛、鸬鹚歡騰、魚兒跳躍的美景,成為具有地域特色的江岸風景,吸引了無數遊客和攝影愛好者的到來。
這棵千年古樟樹被列為省珍稀保護古樹。高達40米,其雄偉的樹幹要11人方能合抱,有“中國樟王”的美稱。
紅妝館也是新安江山水廊内的重要景點,座落在深渡鎮漳潭村。紅妝館是展示古徽州婚慶文化的展館,在館中,小到古時待嫁姑娘做針線活時用的針抵,大到“天下第一床”,展品千餘件,如一一張開展示,可延綿十餘裡,号稱十裡紅妝。
紅妝館内的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天下第一轎”,集古代婚嫁器具和徽州習俗為一體 ,高4.67米,寬2.5米,轎身長2.9米,轎杠長7.3米,自重約一噸,實為罕見。
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裡湖光。遊船搖搖蕩蕩,一路經過曬秋的場景,也一路分享了農人的喜悅。
作為徽州的母親河,新安江哺育着一代代徽州人。她将深藏在大山中的村落和外界連接,送出一代代勇于闖蕩的徽州人。如今的新安江,依然承載着舊歲月的故事,也煥發出新時代的美景。(歡迎您在評論區點贊留言,更多精彩内容,敬請關注/ 落榜進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