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語文代詞歸納

語文代詞歸納

知識 更新时间:2024-12-24 02:09:05

語文代詞歸納?助詞是附着在其他詞、短語或句子上,在結構、時态或語氣上起輔助作用的虛詞,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語文代詞歸納?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語文代詞歸納(語文知識22詞類助詞)1

語文代詞歸納

助詞是附着在其他詞、短語或句子上,在結構、時态或語氣上起輔助作用的虛詞。

一、助詞的類别

助詞可分為三類:

(一)用于語句中表示結構關系的助詞是結構助詞,主要有現代漢語的“的”“地”“得”“似的”和古代漢語的“之”“是”“者”“所”等。

(二)用在句中表示事物時态的助詞是時态助詞。在現代漢語常用的時态助詞是“着”“了”“過”。“着”表示正在進行時,例如“他看着我”;“了”表示已經完成時,例如“他走了過來”;“過”表示過去完成時,例如“扛過槍”。

(三)用于句子中、後,表示各種語氣的助詞是語氣助詞。有人稱語氣助詞為“語氣詞”“發語詞”。現代漢語的語氣助詞主要有“的”“了”“嗎”“吧”“呢”“啊”“哇”“呀”“哪”“罷了”和古代漢語的“也”“矣”“乎”“邪(耶)”“哉”“夫”“耳”“而已”等,這些語氣助詞分别表示陳述、祈求、疑問、感歎的語氣。

二、助詞在語法上的作用

助詞是獨立性差、無實義的虛詞,必須附着在别的詞語的後面或前面。凡是附着在詞語後的都讀輕聲。請注意,結構助詞“的”“地”“得”都讀輕聲“de”,少數人習慣于讀輕聲“di”,這三個助詞在語法中常常作為定語狀語和補語的标志。

(一)“的”字常用在詞或短語後,使其成為定語,用來修飾其後的中心語,如“偉大的事業”“我的家”“憨厚的墩墩”“運行的列車”。“的”還可以放在實詞後,與其組成具有名詞功能的“的字短語”,例如“吃的用的”“公司的”“國有的”“大的小的”“我們的”。實際上“的字短語”是可以補出中心語的,比如“國有的資源”“我們的私産”。

“的字短語”是1981年7月《中學教學語法系統提要(試用)》提出來的,過去稱為“的字結構”。

(二)助詞“地”通常用在副詞後,表示前面的詞或短語是狀語成分。當謂語是動詞或者形容詞時,它前面的成分是狀語,應該用“地”,例如“他嚅嚅地說”“小王氣喘籲籲地追了上來”“他從昏睡狀态慢慢地醒來”“謹慎地處理問題”。《中學教學語法系統提要(試用)》曾建議用“的”取代“地”,一度淡化了助詞“地”,而實際語言實踐中人們也确實常常将“地”寫成“的”。

(三)“得”字通常用于動詞或形容詞後面,表示其後面是補語成分,用來表示可能、結果或程度,如“拿得起,放得下”“他激動得哭了”“他笑得直不起腰來”。在語言運用實踐中“得”被寫成“的”概率極高。

(四)文言中的“之”字做結構助詞時的幾種情況:

1.相當于于現代漢語的“的”,例如“道(導)千乘之國”(《論語·學而》)“夫兵者不祥之器”(《道德經·第三十一章》)。

2.放在主謂短語之間,取消該短語的獨立性,例如“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論語·八佾》)“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莊子·逍遙遊》)。

3.表示賓語前置,例如“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孟子·梁惠王上》)“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愛蓮說》)。相關短語實際表達的分别是“不舉一羽(舉不起一根羽毛)”“不見輿薪(看不見整車柴禾)”“愛蓮(喜好蓮花的人)”。

4.表示定語後置,例如“齊豹之盜,而孟絷之賊,女何吊焉”《左傳·昭公二十年》“食之重者與禮之輕者”《孟子·告子下》。相關短語實際表達的意思分别是“叛逆的齊豹,還有邪惡的公孟絷”“分量重的食物跟分量輕的禮法”。

5.湊音節,例如“久之,乃得解”(《史記·郭解傳》)“頃之未發”(《荊轲刺秦王》)。

(五)在此特别強調一下古漢語中的另一個比較少見的結構助詞“是”。

“是”字做結構助詞時,也是表示賓語前置的,作用同助詞“之”,例如“唯利是圖”,又比如“愎谏違蔔,固敗是求,又何逃焉”(《左傳·僖公十五年》)“原田每每,舍其舊而新是謀”(《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今聞夫差……珍異是聚,觀樂是務……安能敗我”(《左傳·哀公元年》)。以上各例相關短語用今天的語言來解釋,分别為“隻圖利”“本來追求失敗”“謀求新的”“聚斂奇珍異寶”“追求遊玩享樂”,“是”隻起到了輔助作用,是賓語前置的标志。

(六)關于結構助詞,不能不說一下“所”。

“所”是放在詞或短語前的助詞,與它後面的動詞性詞語共同構成所字短語,過去叫所字結構。所字短語是相當于名詞性的短語,實際上所字短語是的字短語的翻版。比如“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謂”“是吾劍之所從墜”實際就是“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說的”“這是我的劍墜落的地方”意思。

既然如此,用了“所”就不該再用“的”。

以下所舉例子都是我随手從近期的網文中複制下來的,都屬于畫蛇添足,多用了“所”或“的”字(有些例子還有其他語病):

1.XX所攜帶的核彈頭。

2.非洲國家對于沖突所帶來的全球糧價、燃料價格上漲深感擔憂。

3.還沒有走出美方所制造的困境。

4.兩國領導人所達(成)的重要共識。

5.不少為滿清皇宮中所珍藏的曆代書畫。

6.隻不過是西方國家……不想讓中國成為他們所主導的世界産業鍊體系當中的一員。

7.張XX教授在“世界讀書日”所撰寫的指導文令人絕倒。

8.對于臣下,平日要考察他所親近的人,富有時要考察他所相交結識的人,顯達時要考察他所舉薦的人。

下面幾例雖然不存在“所”與“的”沖突,但“所”字仍然是多此一舉的蛇足,應該去掉。

9.一旦暗物質被人們所發現。

1O.為世界所貢獻了操作系統的選擇,都可能被量子攻擊所監控。

11.也正是因為這三重脫離,導緻他們被西方的學術教育所洗腦。

語言實踐中“所”字用錯的概率極高。

(七)古漢語結構助詞“者”:

1.表提頓:提出人或事物,停頓一下,然後引出解說的内容。例如“陳涉者,陽城人也”(《史記·陳涉世家》)。

2.相當于今天語言中的“……的人”“……的事物”“……的情況”“……問題”“……的方面”等。例如“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往者不可谏,來者猶可追”(《論語·微子》),“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孟子·告子下》)。

3.定語後置的标志。例如“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于溪;其沖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钴姆潭西小丘記》)。在這個例子中,“下”“上”分别是定語。

(八)“啊”作為語氣助詞讀音本為輕聲的“a“,常常要加重讀為“ā”,由于受到前面字的韻母或韻尾的影響,“啊”可能要讀成“呀ya”(如“你找誰啊”)“哇ua”(如“你怎麼不跑啊”)“哪na ”(如“這事咋辦啊”)等。有相當多的人不知道“啊”有變音的屬性,在語言運用中直接就寫成了“呀”“哇”“哪”這個問題我曾在《語文知識4普通話中漢字的變音》中談到。

語氣助詞不是歎詞。有人思維不清晰,常把助詞與歎詞混為一談。必須明确,獨立運用的“啊”之類是歎詞,附着在詞語上的“啊”包括文言的“乎”“哉”之類的是助詞。

(九)古文中常出現助詞連用的情況,主要起增強語氣的作用,例如“弗可為也已”(《左傳·定公六年》)中的“也已”,“是豢吳也夫”(《左傳·哀公十一年》)中的“也夫”“憂之如何,如舜而已矣”(《孟子·離婁下》)中的“而已矣”都是助詞連用。

本文并未對文言助詞展開了講解,隻是針對部分要點難點問題作了強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