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全球32個國家的留學生、112篇用漢語撰寫的征文——《百名外國留學生看中國電影》,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昨天,交大書院進行了一場别開生面的新書分享會。
圖說:《百名外國留學生看中國電影》
《百名外國留學生看中國電影》主編、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李亦中談到書的起因時透露,長期以來,中國電影在海外上映後缺乏反饋渠道,從媒體版面上,偶爾能覓見一點點“春消息”——比如在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電影代表團出訪美國,攜去《喜盈門》在華盛頓招待友好人士。雖然這個拷貝沒有英文字幕,卻得到美國朋友認同,認為《喜盈門》提倡子女尊敬老人承擔贍養義務,這也是世界性的主題。“我們注意到,近年來有不少課題組發布‘中國電影走出去’全球問卷調查,相關數據彙總涉及海外觀衆的年齡、性别、受教育程度、職業、觀影渠道、觀影頻次、類型偏好,以及對中國電影認知度等細目。這些工作初見成效,但令人不滿足的是發布的量化數據柱狀圖顯得概念化,缺乏海外觀衆的真情實感。”李亦中說。
《百名外國留學生看中國電影》由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國際傳播專委會發起,得到全國各地25所高校響應,全書分為5個闆塊:興趣和喜愛、故事片、張藝謀作品、動畫片、電視劇和紀錄片。以所評的影片出品年份計,最早的有1960年攝制的黑白片《12次列車》和壯族民間音樂片《劉三姐》,最新的有2021年底上映的《愛情神話》和抗疫題材《中國醫生》等,時間跨度超過半個世紀,可見外國留學生閱片視野之廣。征集的來稿中有17篇都是寫張藝謀導演的,評論幾乎涵蓋了他所有的代表作,所以“張藝謀作品”在書中成為一個獨立闆塊。
為《百名外國留學生看中國電影》撰稿的112名留學生中絕大部分都給自己起了中文名字,或諧音,或有獨特的寓意,感覺十分親切。他們的學曆從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以及短期來華進修生、寒暑假交流生,還包括曆屆畢業生。在華攻讀的專業以“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為主,其他學科還有信息與電子工程、計算機科學、臨床醫學等。
留學生以獨特視角向中國電影人提供“旁觀者清”的诤言。如阿根廷學生羅薩裡奧認為:“中國電影分兩種:第一種風格比較西方化,我作為外國人容易接受,但這種電影難免缺乏中國特色,看起來很輕松,影片内涵往往不深刻;第二種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電影,如武俠片、宮廷片,還有一些藝術片。這種影片對外國人來說,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卻能讓我們從中了解中國文化和中國人的想法。”
越南留學生普遍喜歡《西遊記》,黃氏和同學指出:“電視劇《西遊記》播出時席卷越南,幾乎每個越南人都看過,有人看了三四遍再想看。現在像《西遊記》這種能夠給觀衆帶來歡樂、适合每個人看的影視劇不多了。”失落之情溢于言表。
李亦中不禁發問:“面對這樣真誠的目标觀衆群,中國電影人你準備好了嗎?”(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