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群裡提出一個問題:1970年代的孩子和2000年代的孩子,誰的童年更快樂?
我回答:1970年代孩子的童年更快樂。雖然他們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沒有披薩、沒有溫泉遊泳池、有時還吃不飽飯、穿着好幾年的球鞋還張着嘴……但是,他們有無數的遊戲可玩,而且不是“宅”在家裡,他們是和小朋友們一起玩,發自内心的快樂。
我的童年是在阜新市太平區高德市場附近度過的,南邊的高德營子、一坑、露天邊兒,東邊的西苗圃、果窖,北邊的戶部營子,都是我們玩遊戲的地方。礦山文化、蒙古族文化、關裡文化,讓我們的遊戲有了文化氣息;郊區、礦區、市場、胡同,讓我們的遊戲就地取材、豐富多彩,場地取法自然,玩法多樣。
光說不玩假把式,下面我把小時候玩的遊戲一一道來,沒寫到的,歡迎大家補充。
17、騎馬遊戲:這個遊戲現在來看有點危險。一個孩子裝馬,腰彎成九十度,成鞠躬狀站立,幾個人小跑上前,雙手按腰部,一手按肩頭,從裝馬的孩子身上跨過去。并逐漸增加難度。
18、騎肩耍鬥遊戲:過路婦女皆騎馬,嬉笑兒童識射雕。這個遊戲應緣于蒙古貞的騎馬争鬥。個頭小體重輕者騎在個頭高力氣大者肩上,兩隊成交戰雙方,進行武術或耍鬥,鬥倒肩上的人為勝。
19、轱辘圈遊戲:把鐵絲用鉗子圍成圈或木桶的鐵箍,用鐵勾勾住推着往前跑,轉動着玩。
20、滾石球遊戲:用軟質的石頭磨成小球,也有用泥球或玻璃球的,從較遠的距離使其滾入挖好的坑裡,誰先把球滾進坑裡者勝。
21、老鷹捉小雞遊戲:小夥伴兒按個頭高矮排列成一縱隊,第二人抓住第一人的後衣襟,第三人抓住第二人的後衣襟,以此 類推到最後一人,并把排頭一人稱作大雞,其餘為小雞,把末尾一人稱弱小雞,另一大點孩子稱鷹,在排頭的前邊左右奔跑,撲捉排尾弱小雞,排頭大雞保護小雞,對着老鷹奔跑阻攔,群雞邊唱兒歌:“嘡嘡朋友,跟着朋友,羊羊骨頭,骨頭筷子,叮當銅環,中間鐵心,匆忙的大賊,早早滾蛋!”邊喊“咕什”!“嘎什”! 大雞兩臂左右伸開,護着小雞,小雞們跟着大雞驅趕老鷹,這樣孩子隊似是舞龍,左右搖擺,熱鬧非凡。
22、請“皇後”遊戲:群童手拉手站成圓圈,在圈外有一童,繞圈跳躍着走的同時,還唱着兒歌:“燈燈亮,燈燈亮,頭戴纓帽,鈴鈴響,鈴鈴響,兩千個大兵馬,巴布的兵士,白孟可的兵馬,黑馬戴籠頭,我們請皇後。”唱到哪人身旁,哪人便答道: “皇後未起床”,并把邀請人趕走,該童又跳躍唱着到另一人身旁,此人還答:“皇後未漱洗”,又把他趕走,就這樣循環往複多次,身旁一童無言以對為止,邀請人成為勝者,不能對答的成,為敗者。
23、抄杏核遊戲:把吃剩下的杏核洗淨曬幹。把酒瓶蓋用錘子砸平砸圓。玩法一,甲乙兩人或多人出杏核多者,用大拇指和食指卡住砸平的瓶蓋,把杏核從手心掀到瓶蓋上,不漏杏核者為赢。玩法二,帶甩的,就是把杏核放到瓶蓋上,再抄到手心裡,但得漏出一或兩個杏核為勝。
24、東南西北張大嘴遊戲:這個挺多年不疊了。就是把一個四方的紙折成能把左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放進去的紙套,用筆在折紙裡面寫上東西南北幾個字,玩的時候邊念“東西南北張大嘴”邊用手指控制一張一合。
(待續)
相識40年,從小玩到大。病中的我(左一)慶幸還能相聚虎年。
作者:郭玉勝。現在阜新市傳媒中心(集團)工作(原阜新日報社)。因患世界罕見病格林巴利綜合症+糖尿病不能自理,現在家休養康複。
曾先後在《家庭科學報》、《遼甯農民報》工作。遼甯省旅遊攝影協會會員、阜新市地域文化研究會會員、阜新市作協會員、國家級持證導遊員,曾出版《愛灑民心》、《情暖熱土》、《大清溝史話》、《我的爺爺奶奶》、《金家窪子史話》等書籍。
近年來,陸續在國内報刊及網絡媒體發表新聞、文學作品300多萬字,獲得各種榮譽50多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