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閱曆的人都看過或知道《智取威虎山》,今天咱們再回顧一下,除欣賞其藝術成就,喚起童年記憶外,再看看該戲中的戲中戲。
——該戲是由上海京劇院一團排練演出,1958年排練并登上舞台,幾經修改,1970年被北京電影制片廠拍攝為電影《智取威虎山》,是八大樣闆戲之一,八大樣闆戲排序一般是:《紅燈記》第一,《智取威虎山》第二,《沙家浜》第三。
——該戲為于會泳設計的唱腔,風格迥異,既有西洋樂器元素,又不離京劇本體,融合的恰到好處,楊子榮《打虎上山》音樂體現的最充分。圓号、京胡,還有闆胡都用上了。他還參與其它京劇的唱腔設計工作,如《海港》、《龍江頌》、《杜鵑山》等。他政治上不怎麼地,音樂上倒有獨到見地,山東威海人。
——該戲曾用其它名字演出過,根據戲曲不用真名真事的傳統,該戲曾改稱《智取飛谷山》,楊子榮改為梁志彤,參謀長改為趙建剛,座山雕改為隋三刀等,後因中央領導認為不妥,除少劍波改為參謀長外仍恢複了現名。
——該戲中楊子榮的唱腔是京劇老生的味道,但打扮卻是武生的樣子,跳的舞又是芭蕾舞,盡管說起來不倫不類,但融合起來,沒有任何違和感、不适感。
——該戲雖然定性為現代京劇,除服裝外和念白外,在絕大部分藝術元素上,仍然保持了傳統京劇的傳統,布景仍采用舞台布景,未用實景。唱腔也基本遵循了程式化傳統,“做”功仍是四功五法的規範,如亮相還是子午相,欲進先退等等。
——該戲遵循的是突出正面人物原則,故而革命和英雄主義情節濃郁,正能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