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啟蒙文學的主要特征和意義

啟蒙文學的主要特征和意義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7 07:46:28

啟蒙文學的主要特征和意義?朋友稱,工作冗繁時,隻要一想到下班回家有一屋子的書在等他,便滿心歡喜我打量自家書房,書架上倒也滿滿當當,隻不過大部分書似在可棄可留之間,未見得有多麼重要在我看來,那些比較有價值的書主要在于能夠提供豐富的思想資源,現簡擇十本談之,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啟蒙文學的主要特征和意義?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啟蒙文學的主要特征和意義(閱讀帶來的思想資源)1

啟蒙文學的主要特征和意義

朋友稱,工作冗繁時,隻要一想到下班回家有一屋子的書在等他,便滿心歡喜。我打量自家書房,書架上倒也滿滿當當,隻不過大部分書似在可棄可留之間,未見得有多麼重要。在我看來,那些比較有價值的書主要在于能夠提供豐富的思想資源,現簡擇十本談之。

女性意識的啟蒙

兒時閱讀離不開各種畫本,比如瓷廠工人用的畫譜資料。麻姑獻壽、紅線盜盒、西施浣紗,畫成人們想象中古代美人的樣子,以特定姿态和似笑非笑的表情代表着某個遙遠的故事。20世紀80年代初,在郵票、筆記本的彩插上看到劉旦宅畫的金陵十二钗,比瓷廠工人的畫譜顯然生動了許多,但仍然畫黛玉必是葬花,畫寶钗必是撲蝶,名著中的美女也烙刻着審美的程式化。及至某次去初中同學家玩,借到一本綠色封面、繁體豎排的《漱玉詞》,讀得有點磕絆,但絲毫不影響我借此走進一個獨立而豐富的女性精神世界。書裡沒有美人畫,卻比任何美人畫都更真切、絢麗,令我着迷。李清照的身世與作品,體現了她的女性意識,她的思想獨立性。《漱玉詞》成為我青少年閱讀中很重要的一本書。

讀各家詞,我發現柳永、秦觀等人寫女性是“英英妙舞腰肢軟”“奴如飛絮,郎如流水”“簪髻亂抛,偎人不起,彈淚唱新詞”,男性視角似乎是另一種女性的畫譜。李清照絕不會這樣寫。她以女性視角摹寫女子的心理狀态、情感體驗、性格特征,筆下形象情态畢現,風趣天成,氣度不凡。國破、家亡、夫死的深切憂患,更成為其女性意識發展的催化劑,于是有“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沉痛,有“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那般家國愁、人生愁的疊加,有“九萬裡風鵬正舉,風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的氣勢。讀她那篇評點諸家詞人表達自己創作主張的《詞論》,格外引我思索。也許正因為是女性詞人,李清照比當時的男性詞人更能意識到“詞别是一家”的特性。

《漱玉詞》的重要,在于讓我看到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真實的有着獨立思想、豐富情感、鮮明個性的女性。她的生活,她的視角,她的思維,她的靈魂,我作為女性有着天然的共鳴,并受到感染和影響。

尋求獨立的思想,擁有真實而豐富的人生,這是《漱玉詞》對于我女性意識的重要啟蒙。

學習懷疑和批評

關于魯迅,他的照片、畫像、雕塑,他選入語文教材的文章,在漫長的時光裡都有一種符号感。1999年冬,我以青年教師身份出訪日本,在仙台住了大概10天,其中有個雨天被大巴車拉去魯迅紀念館。透過雨絲,翻譯指着大巴車窗外一幢二層木闆房提示我們注意——那就是魯迅的仙台故居,魯迅住二層,一層飯店包辦囚人飯食,對面曾經是監獄。一瞬之間,魯迅的畫像、課文裡的細節、眼前雨中的木屋神奇地聯系起來,從此再讀魯迅很有些不同,并漸漸感到魯迅的作品永遠常讀常新。

閱讀魯迅的批判文章,一大收獲乃是得以認知自己成長過程中的社會習得性精神痼疾,從而培養自己的批判精神。很長時間,我為他特别的文體、深刻的思想所折服。不過随着年齡漸長,閱曆增多,回想起魯迅對國人的批判,漸有些懷疑。事實上,一些基本的人性如愛情親情、憐憫慈悲、好逸惡勞、貪吝妒忌……世界各民族是一樣的,非獨中國人所有。盡管魯迅極擅長批判、揭示人性,但我注意到他似乎并不着重于救治及改良。但也不能否認,他對國民性卑劣一面的無情揭露嘲諷以及嚴肅的批判鞭笞,是不可或缺的。

直到今天,魯迅所批判的一些事物,舉目所及仍然環繞四周,令我驚異魯迅洞察之深刻,也使我對現狀時有警惕。之所以在閱讀書目中提及魯迅,并非我讀得全面深入,而是我感到今日閱讀魯迅作品依然必要。

向魯迅學習了懷疑和批判精神,嘗試談一談卡夫卡的《變形記》。繁複的場景,複雜的心理,抑郁的情感,以病态的自我意識流動構建出一幕幕荒誕的場景和故事。卡夫卡的作品充斥着人性的陰郁暗淡,他擅長訴諸一種寫作本能,寫下一些看似對某種秩序或制度意象式的抱怨訴苦。他的作品中,對心理刻畫、事物描寫可謂細膩繁複、絲縷畢呈,然而閱讀起來令人有一種“夢魇”感。将卡夫卡的作品列入書單,是因為人們在閱讀中總會有一些作品難以接受,隻是許多讀者面對享有贊譽的作者和作品不敢批評。

也許有人會說,你不認同卡夫卡,那你寫一篇試試?那我要引用魯迅先生關于文藝批評的舉例,魯迅說:“譬如廚子做菜,有人品評他壞,他固不應該将廚刀鐵釜交給批評者,說道你來做一碗好的看。”因此我有理由認為,任何閱讀者在認知上固然有限,并受其主觀能力限制,但批評的權利是應該有的。

被文學撼動的心靈

約翰·斯坦貝克的《月亮下去了》,買下它是源自翻開書頁即被書内簡潔有力的文字吸引,甚至當時不知道斯坦貝克是諾貝爾獎獲得者。他的文字精準、幽默,令我對作品中的情景、人物有一種更豐富的想象空間。延展閱讀了斯坦貝克的《人鼠之間》《罐頭廠街》,更加驚歎于作者對自然的描寫優美壯闊,對事物的描摹深切動人、細緻入微。

斯坦貝克在《人鼠之間》《憤怒的葡萄》這兩部作品中非常明确地具有社會主義傾向,含蓄地譴責了資本的“野蠻殘酷”,深切地表達了他對破産農民的憐憫同情。應該說,作者的主觀觀念并沒有影響作品思想的深刻性及豐富的文學性。在《月亮下去了》一書中,作者的意識形态大大地讓位于對正義和邪惡、征服和反抗的簡潔叙事。話劇場景般的描繪,使人對曆史中民族間的擴張征服和反抗帶來一種新的反省。

俄國文學令我感到深深折服的并不完全是托爾斯泰的文學作品。蒲甯的中短篇讓我體會到俄國文學的優美、厚重,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的關切。索爾仁尼琴的作品讓我體會到了俄羅斯文學傳統的深厚博大。從文學技巧看,索爾仁尼琴對俄羅斯文學的繼承也許不能說是超越蒲甯的,但是他的俄羅斯精神相比于托爾斯泰或者陀思妥耶夫斯基毫不遜色——深厚的宗教情懷,偉大的俄羅斯人道主義精神。

與一些政治哲學家的抽象闡釋不同,索爾仁尼琴更多從樸素的傳統和生活常識着手來揭示某個時代的醜陋和弊端,充滿道德批判的力量。索爾仁尼琴在《癌症樓》中描寫科斯托格洛托夫等人的言行,表達了他的人道主義觀念。他的作品描寫的是活生生的社會,活生生的人。其作品中的人物,并沒有具備多麼高深的知識和智慧,僅僅是他們沒有丢失傳統和常識,在複雜的社會變遷中保有善良的天性和清醒的判斷。

茨威格的《異端的權利》初讀之下,他豐富而極具情感的文字感染了我,閱讀時被其深深吸引。他在這本有一定紀實性的文學作品中,為不同思想觀念、不同信仰做了強有力的辯護。在加爾文專制精神籠罩下的瑞士伯爾尼市,凡不符合宗教觀念的行為都被禁止(打牌、歌舞、節假日音樂會等),社會看似純淨虔誠實則黑暗。書中的修士卡斯特利奧向宗教改革家加爾文發出雷鳴般的聲音:“你殺死一個人從來不意味着捍衛教義,而僅僅是殺死一個人。”其話語震撼人心。

思想的拓展

在我走上講台的最初幾年,堅持和幾個夥伴畫素描和水粉,熱衷于怎樣考美院。随着在講台上越站越穩,藝術的夢想也就隻剩在語文課堂用粉筆來上幾筆簡筆畫了。好在讀到了貢布裡希的《藝術的故事》,無須上美院,我跟随貢布裡希的講述系統而完整地建立起藝術的認知,包括藝術理論、藝術曆史、藝術發展路徑,并規避掉一些虛妄而錯謬的藝術觀念。

這本為中學生寫的《藝術的故事》,能夠很好地闡釋貢布裡希的藝術理論。他把藝術的曆史以一種平易翔實的方式講述給讀者。在他的藝術觀念中,絕無以往所常見的“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陳詞濫調,他強調不存在“過去沒有的、全新的”藝術形式。一切新的藝術表現形式都不能完全脫離過去——他認為藝術的表現形式是有傳承的,是逐漸演變的,即一個聞所未聞、前所未見的全新的藝術事物是不存在的。

貢布裡希讓我認識到,任何藝術作品的内涵,一定是而且必須是可以在事實中觀察得到并可以描述的。不僅是中學生,我認為教師更應該讀一讀,因為整本書展現了更為真實的藝術認知,建築、雕塑、繪畫,包含了不同國家、不同曆史階段、不同地域、不同種族的藝術觀念。

書中,貢布裡希最後說,如何認知藝術作品的優劣呢?新聞和展覽中出現的藝術作品可能是優秀的,但誰知道呢——也許我們在旅行中某個地處偏僻的小旅館裡發現牆上有一幅某個年代默默無聞的畫作,它可能引起了我們的驚訝,這才是那個時代最優秀的作品呢!最優秀的,不一定是通常為人們所熟知的。就像梵高一生僅賣出一幅畫,同時代人的審美水平不低,但沒什麼人欣賞他作品的獨特性。随着時代的變遷,人們會發現,當時不被認可的藝術表現形式後來獲得了普遍的贊譽,如莫奈繪畫對自然光色的使用、德加由浮世繪得到啟發而繪畫的舞女等。

意大利人維柯的《新科學》是一本18世紀的著作。17世紀笛卡爾掀起抛棄、否認一切傳統的唯理性主義思潮。維柯在這本著作中,通過梳理大量曆史發展事件過程論證了傳統文化對後續創新發展的啟迪以及新舊文化更叠的連續性,有力反駁了笛卡爾唯理性、理智主義至上的教條。不存在笛卡爾所謂的完全獨有、與傳統沒有任何關聯的全新的東西,正如波普爾在他的《科學發現的邏輯》中一再闡明的,所有的發明創造都是在前人研究基礎之上的再發明、再創新。

維柯所論的詩性與我們尋常所理解的詩性大相徑庭。我們對詩的理解是心有所感而形于言,所謂“詩言志”,少有論及詩與創造和智慧之間的内在關聯。維柯所論的詩人即希臘文中的“作者”或“創造者”。他用以論證新科學的大量曆史事物,雖然粗糙甚或以訛傳訛,但是他從曆史、語言文字、神話、寓言故事中敏銳地發現,科學、邏輯、法律、倫理、物理、天文、曆法、地理等知識俱源于詩性智慧。詩性智慧是構成和促進人類存在的一切科學和未來發展的根本因素。

我非常看重他在書中所說的“詩的最崇高的工作就是賦予感覺和情欲于本無感覺的事物。兒童的特點就在把無生命的事物拿在手裡,戲與它們交談,仿佛它們就是些有生命的人”。維柯向我們證明,在世界的童年時期,人們依本性就是崇高的詩人——創造者。這對我的教育工作有重要啟發,我深深地意識到教育者最重要的工作是如何使兒童保有最初的自然天性——創造力,即詩性的智慧。

社會科學的認知

步入中年,我才讀到《曆史決定論的貧困》。

作者波普爾開篇即明确:“……我們不可能預測曆史的未來進程。”此書闡釋了關于社會科學的一些基本邏輯常識,它破除了過去某些簡單認識,比如社會發展會越來越美好、越來越合理:希望通過“發現”某種社會發展規律,以積極的能動精神構建理想的社會……這本薄薄的書,闡明了兩個重要的觀念認知:一是曆史發展沒有或不可能有科學規律;二是人類的理性不足以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社會。

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更清晰地解釋了社會真實複雜至極的面貌。這是繼波普爾著作之後,我讀的另一本社科類著作。哈耶克本人雖然是經濟學家,但他對政治哲學的思想認知深度不亞于或遠遠超于一些政治哲學思想家,如盧梭、伏爾泰、穆勒等人。他基于對人類社會經濟學的深刻認知,有邏輯地演繹出自由與私産、平等、正義、民主之間的關系。

哈耶克關于社會構建的演化所闡釋的“自發秩序”啟示了我在學校管理、教師專業發展、課題研究等工作領域的思路,為我清楚地看到學校組織内部的局限并予以解決相應問題提供了最佳思想資源。我意識到,在學校層面,對教師個人成長做整齊劃一的計劃和要求是不科學的,更應該關注的是提供教師個體自由成長的土壤、營造寬松支持的環境,從而啟迪激發教師個體創造力的自然生發,這一點至關重要。

(餘志君,江西景德鎮人。全國優秀教師,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現任廣東省珠海潮聯學校校長。從教34年,聚焦兒童言語表達與創造力研究,首創“創想城”課程,著有《漾着詩性智慧的課堂教學》《想象教育本來的樣子——我的活力教育探索與實踐》《未來三千年》等)

十本書書單:

《漱玉詞》

李清照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魯迅經典全集

魯迅 著

中國文史出版社2020年版

《變形記》

〔奧〕卡夫卡 著

張榮昌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年版

《月亮下去了》

〔美〕約翰·斯坦貝克 著

董衡巽 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2019年版

《癌症樓》

〔俄〕索爾仁尼琴 著

姜明河 譯

譯林出版社2013年版

《異端的權利》

〔奧〕茨威格 著

任曉晉 譯

光明日報出版社2007年版

《藝術的故事》

〔英〕貢布裡希 著

範景中 譯

廣西美術出版社2011年版

《新科學》

〔意〕維柯 著

朱光潛 譯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曆史決定論的貧困》

〔英〕卡爾·波普爾

杜汝楫 邱仁宗 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通往奴役之路》

〔奧〕弗裡德裡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

王明毅 等譯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

《中國教師報》2021年04月14日第8版

作者:餘志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