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請您在閱讀本文之前,點擊文章上方的“關注”,以後您就可以免費收到三農大喇叭每天推送的最新農資價格行情、三農政策、農業技術等内容了。謝謝您的關注與轉發!
農民朋友不知道有沒有注意到,複合肥的包裝上有高氯、低氯、中氯等字樣,在肥料質量抽檢中,有不少是因為氯離子超标而被判定為不合格,氯離子對作物有哪些影響?含氯的肥料在價格上有什麼區别?今天就來說一說,複合肥包裝上所标注的高氯、低氯、中氯究竟是怎麼回事?
低氯意味着複合肥中的鉀素是由氯化鉀提供,氮素之中沒有氯化铵,氯根含量在3%~15%之間;
中氯意味着除了鉀素是氯化鉀外,氮素由一些氯化铵提供,氯根含量在15%~30%之間;
高氯産品基本上都是中低濃度的複合肥,氮素主要由氯化铵提供,氯根含量大于30%。
由此可見,複混肥料(複合肥料)生産标準GB15063-2009的要求,如果生産的複合肥中:
氯含量為3%~15%,需要标注為“低氯”;
氯含量為15%~30% ,需要标注為“中氯”;
氯含量在30%以上,則需要标注“高氯”,
低于3%的則不需要标注。
因為在複混肥料(複合肥料)生産過程中,廠家考慮到成本問題,原料有可能采用氯化铵、氯化鉀等,氯是微量營養元素,作物需要的量非常少,而氯的含量過高,會影響種子的萌發和造成土壤的闆結、鹽漬化等。
在此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果樹是禁忌氯基肥,而且小麥、玉米還是其他作物,建議少施用氯基肥。市場上複合肥價格一般分硫基型和氯基型的。當然,在氯基肥料中,相同養分含量時,高氯肥料比中氯和低氯的便宜。
不同作物對氯的耐受程度如何?
有些植物對氯離子非常敏感,當吸收量達到一定程度,會明顯地影響産量和品質,通常稱這些植物為忌氯作物。
氯離子較多時,不利于糖轉化為澱粉,塊根和塊莖的澱粉含量會降低;氯離子能促進碳水化合物的水解降低含糖量;氯離子多,會影響煙草的燃燒性,卷煙易熄火;氯離子多時,常對敏感作物幼苗造成危害。
氯對茄科作物會産生不利影響。有些作物使用含氯肥料,隻是影響口感并不影響産量,并非所有蔬菜和果樹都不可使用含氯複合肥。
1、耐氯能力強的作物。土壤氯濃度大于600毫克/1公斤條件下能正常生長的作物。如:水稻、棉花、紅麻、菠菜、甜菜、高粱、谷子等。
2、耐氯能力中等的作物。土壤氯濃度大于300—600毫克/公斤條件下能正常生長的作物。如:小麥、油菜、玉米、大豆、蠶豆、豌豆、甘蔗、花生、番茄、黃瓜、蘿蔔等。
3、耐氯能力弱的作物。隻能适應土壤氯濃度小于300毫克/公斤條件下能正常生長的作物。如:馬鈴薯、西瓜、柑橘、茶葉、辣椒、笕菜、葡萄等在土壤含氯小于50毫克/公斤的地區,這類作物可以适量使用氯化鉀,含氯的低氯肥料。莴筍、白菜、甘薯、烤煙、草莓、蘋果、幼樹為忌氯作物,最好不用氯化铵等含氯化肥。
實踐證明,除了煙草,某些特殊作物以外,低氯複混肥完全可以适應大多數果樹、蔬菜要求。使用低氯複混肥,可以有效降低投入成本,而不會對品質造成明顯影響,而且提高産量。如同有人是敏感體質,某些作物對肥料中氯元素的反應也比較敏感,被統稱為氯敏感作物。“氯敏感”概念是舶來品,翻譯成“慎用”更貼切,但由于“氯敏感”被不當譯為“忌氯作物”, 氯元素正面作用遭否定,負面作用被誇大,肥企、農戶談“氯”色變,久而久之,忌氯成為了“禁用”,嚴重影響了優質含氯肥料的發展。實際上,氯是作物生長必需的元素,依據作物需氯特點和土壤情況,慎用、科學适量施用含氯肥料,将有利于提高産量和品質。
戴了“氯”帽子,肥料不好賣
近年來,随着水肥一體化技術的大力推廣,水溶肥市場迅速發展。但是,由于“忌氯作物”概念的傳播,不少肥企和農戶談“氯”色變、敬“氯”遠之,影響了一批優質水溶肥的發展。
氯敏感作物,指作物對氯吸收量達到一定程度時,會明顯地影響産量和品質。長期以來,馬鈴薯、葡萄、柑橘、甘蔗、煙草、西瓜、漿果類等被認為是典型的氯敏感作物。
“氯化鉀是水溶肥的重要基礎性原料,其在發達國家得到廣泛使用,在我國也理應得到大力推廣。”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張承林表示,“遺憾的是,由于‘忌氯作物’的錯誤概念,企業大量生産硫酸鉀型複混肥,氯化鉀和硫酸鉀的發展本末倒置。”
“從養分含量看,氯化鉀的鉀(K2O)含量比硫酸鉀高10%左右。從溶解度看,雖然二者溶解度都随溫度升高而提高,但在相同溫度下,氯化鉀溶解度顯著高于硫酸鉀,以10℃為例,100克水可溶解31克氯化鉀,而硫酸鉀僅溶解10克。從溶解速度看,相同條件下,氯化鉀明顯快于硫酸鉀,比如達到溶解度的90%,氯化鉀需11.2分鐘,用時僅為硫酸鉀的1/3。”張承林介紹說。
事實上,許多地塊并不适合施用硫酸鉀。“在水肥一體化系統中,硫酸鉀在小面積田塊使用,一般溶解困難不大。但在大面積農田,用量大、溶解慢,嚴重影響施肥速度。”他認為,“如果在灌溉水硬度大的地區,應用滴灌系統施用硫酸鉀可能會形成硫酸鈣沉澱,堵塞滴頭。”
從經濟角度,氯化鉀比硫酸鉀價格便宜,有助于降低農民負擔。“基于2014年市場價格計算,氯化鉀價格平均比硫酸鉀價格低800~2000元/噸,而折算成單個鉀(K2O)養分,氯化鉀每個養分平均價格為39.6元,硫酸鉀則為74.4元,接近于2倍。”張承林算了一筆經濟賬。
“無論從養分含量,還是資源節約,抑或是農民負擔方面,水溶肥中氯化鉀比硫酸鉀具有明顯優勢。但是‘現實很骨感’,硫酸鉀倒成了香饽饽。這一切,都是‘忌氯作物’錯誤概念導緻的結果。”他幽默地說。
張承林表示,由于在我國存在“忌氯作物”的錯誤概念,幾十年來對含氯肥料沒有正确的認識,今天這種錯誤認識演烈,已到把含氯肥料妖魔化的地步。在一些經濟作物區,氯化鉀或由氯化鉀制造的複合肥已難覓蹤迹。
忌氯作物?翻譯不當
氯,是作物生長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植物體内含量達0.2%~2.0%。自然界的氯,廣泛存在于土壤、雨水和空氣中。由于來源廣泛,加之土壤溶液中氯離子易被根系吸收,自然界很少觀察到缺氯症狀。
“在作物生長過程中,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張承林介紹說,“一方面,參與光合作用,調節植物細胞的滲透壓;另一方面,參與細胞水合作用,活化多種酶系統,可調節氣孔開閉;此外,還可以提高根系、莖稈及葉片抵抗真菌病害的能力。”
“實際上,并不存在絕對的忌氯作物。一般認為是忌氯作物的煙草、柑橘、馬鈴薯等都需要适量的含氯肥料。”張承林舉例說,柑橘和葡萄上的試驗結果表明,合理施用氯化鉀,不僅不會産生不良作用,甚至還會起到增産的效果。以色列的柑橘和葡萄都施用氯化鉀為原料配制的液體肥。
既然氯在作物生長過程中如此“給力”,為什麼還會有“忌氯作物”的錯誤說法呢?原來,這一切都源自于翻譯不當。
“忌氯作物的概念是一個舶來品,英語詞源為Chlorinesensitivecrop,應譯為對氯敏感作物,而不是忌氯作物。”張承林解釋說,“再如,Boronsensitivecrop同樣句式,譯為對硼敏感作物。”
他進一步解釋道:“漢語中,‘忌’是‘禁止、忌諱、避免’的意思。‘忌氯作物’的字面意思就是作物不能含氯,不能施用含氯肥料,将氯元素‘一棒子打死’,這是錯誤的。如果某些作物禁止施用含氯肥料,那麼有機肥也不能用,因為有機肥就是含氯肥料。”
“大量試驗說明,作物并不存在忌氯與非忌氯之分,隻是對氯的敏感度不一樣,這跟其他的營養元素是一緻的。”張承林認為,“敏感”的詞中之義是“慎用”,意指不合理施用可能會造成負面影響,必須注意正确用法,并非說這個元素對作物是有害,必須禁止施用。
他說“有些作物對氯比較敏感,當超過一定量時會起到抑制生長的作用,如甘薯、烤煙、莴苣、白菜、草莓、葡萄、蘋果幼樹、茶樹、馬鈴薯、甜菜、柑橘、甘蔗、辣椒、莴筍、苋菜、西瓜等,而有些作物對氯的敏感性較弱,需要在較高含量情況下才會對生長産生不利影響,如棉花、猕猴桃、番茄、甜菜、水稻、谷子、高粱、小麥、大麥、玉米、黑麥草、茄子、豌豆、菊花等。即使是對氯敏感的作物,也需要吸收氯,隻是量相對少而已。隻要是合理施用含氯肥料,不僅不會對作物造成傷害,還會起到促進生長的作用。”
含氯肥料,科學施用
“盡管氯能起到重要作用,但是還是應慎重施用含氯肥料。”張承林提醒道,“不同作物對氯的敏感程度不同,同一作物不同生育期對氯的敏感程度也不相同,應根據對氯的具體敏感程度,确定含氯肥料施用量。”
“還應加強測土配方施肥,根據土壤的實際情況确定含氯肥料施用方式和施用量。”張承林說,一般情況下,宜施用在pH值>6.5、含鈣較豐富的中性或鈣質土壤上。若在酸性土壤中施用,宜先配施石灰或其他堿性肥料,施後土壤混勻,再覆蓋深施含氯肥料。在多雨地區或多雨季節,施用含氯肥料,氯離子可随水流失,不易被土壤吸附積累而引起作物氯害,在降雨量大的地區及水稻産區,适合施用含氯肥料。在鹽堿地土壤中,因氯離子含量較高,應少用含氯肥料。
他介紹,含氯肥料可作基肥或追肥,但根據氯離子的水溶性,不宜用作種肥。氯遇水溶解,會提高水溶液鹽分濃度,對作物種子發芽及幼苗生長不利,故不宜與作物種子及幼苗直接接觸。作基肥宜施入土表以下4~6厘米,或條施在作物行間,以免接觸種子及幼苗根系。旱地作物追施可以采用撒施,施後及時中耕。含氯肥料的合适施用量以氯濃度小于200毫克/公斤為好,折合每畝施氯化鉀30~40公斤,氯化铵20~40公斤,氯化鉀複合肥40~50公斤。總之,在非鹽土壤上,少量多次施用含氯肥料是安全的。如果一次性施入量過大,也是有風險的,可能會産生顯著的鹽害。
“就對植物有效性而言,不同含氯肥料都是有效的。一旦施入土中,氯就是氯,沒有變化,學術研究已證實了這點。選擇購買或使用哪種含氯肥料應根據肥料在市場上是否容易買到,該肥料與其他液體肥料的相容性以及價格确定。”他建議道。
含氯肥料施用三原則第一原則,優先用于耐氯能力高的作物,其次是耐氯能力中等的,最後是耐氯能力相對較弱的。即使是耐氯能力相對較弱的作物,它的耐氯指标也要遠高于大部分土壤的氯含量。
第二原則,優先施用于氯含量較低的土壤,高含量的鹽堿地慎用,以100毫克/公斤的含量為分界線,我國大部分的土壤、大部分的作物能夠施用氯肥。以對氯最為敏感的煙草為例,在含氯為100毫克/公斤約的土壤中,生長周期内下15公斤的氯耕作層(30厘米土層,容重1.5克/立方厘米)土壤才能夠達到臨界值,相當于30公斤的氯化鉀,相當于120公斤以氯化鉀為原料生産的複合肥(15-15-15)。對于黃瓜而言,生長周期内下150公斤的氯,相當于300公斤氯化鉀,1200公斤氯基複合肥(15-15-15)才能夠使耕作層土壤達到臨界值。而這是未考慮氯淋洗情況下計算得出的結果。
第三原則,水肥一體及少量多次施用,氯在土壤中容易被淋洗,特别是在雨量較多或者結合灌溉的情況下,氯在0~60厘米的土層中積累非常少。降雨較多的西南和華南地區,連續3~6年施含氯肥料,0~60厘米土層氯離子含量增減幅度不超過5%,采用合理的施肥方式,作物的耐氯能力還可大幅度提高。
正确使用含氯肥料
現在我國的含氯化肥是生産量和施用量較大的一類肥料,但各種作物對氯的敏感程度不同。比如有些植物對氯離子非常敏感,當吸收量達到一定程度,會明顯地影響産量和品質,通常稱這些植物為忌氯植物。
使用含氯化肥要注意什麼?
在氯離子較多時,不利于作物糖轉化為澱粉,塊根和塊莖作物的澱粉含量會降低;氯離子能促進碳水化合物的水解,西瓜、甜菜、葡萄會降低含糖量;氯離子多,會影響煙草的燃燒性,卷煙易熄火;氯離子多時,常對敏感作物的幼苗造成危害。
對含氯化肥敏感的作物有:煙草、甘薯、馬鈴薯、白菜、辣椒、莴筍、苋菜、蘋果、葡萄、茶、西瓜等。
喜氯化肥的作物有:水稻、高粱、谷子、棉花、玉米、小麥、花生、大豆、番茄等。
施用含氯化肥的注意事項:
一、避免用于敏感作物和作物的敏感期:
因為不同作物和品種對氯的敏感性和忍耐性有很大差異。對氯敏感的作物稱為忌氯作物,有煙草、茶葉、柑橘、葡萄、西瓜、馬鈴薯、紫雲英等,一般不施或嚴格控制含氯化肥施用量。
二、講究含氯化肥的施用方法:
用含氯化肥做基肥時應提早深施并蓋土,一般在播種或移苗前一個星期施用,施在種子或幼苗下側,以距表土5~7厘米處為宜。作追肥時:采取穴施或條施,并與作物植株相距5~10厘米,切忌撒施。
三、含氯化肥盡量在降雨量較多的季節和地區施用:
在多雨的季節或降水較多的地區施用含氯化肥,氯離子可随水淋失,不易在土壤中積累,因而可避免對作物産生副作用。而無灌溉條件的旱地、排水不良的鹽堿地和高溫幹旱季節以及缺水少雨地區最好不用或少用含氯化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