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光驅哪個品牌最好

光驅哪個品牌最好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7 03:02:49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光驅正在逐漸消失。

過去,無論是“品牌機”還是“組裝機”,光驅都算是标準配件,有差别的僅僅在于是否帶有刻錄功能。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台式機與筆記本電腦都默認不安裝光驅了。

4月17日,随着微軟正式宣布将發售無光驅版的Xbox One S,似乎,就連遊戲主機也開始加入了“去光驅化”的行列。許多年前,光盤在與卡帶的競争中獲得了勝利,更是迫使軟盤退出了曆史舞台——現在,同樣的命運是否輪到了它自己頭上呢?

沒有光驅的機器

如果你還在購買最近的PC實體版遊戲的話,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一些實體版遊戲中并沒有“實體”——遊戲光碟,取而代之的是一張記錄着激活碼的卡片,有的還會将遊戲的安裝包放入U盤之中。

今天,購買實體版PC遊戲更多是為了收藏。去年發售的實體版《古劍奇譚3》便不提供遊戲光盤,玩家可以使用U盤拷貝遊戲的安裝程序。

光驅哪個品牌最好(正在消失的光驅)1

《古劍奇譚3》沒有提供安裝光盤,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紀念U盤——玩家們對此幾乎沒有提出什麼反對意見

并非所有遊戲都抛棄了光盤。同樣是去年發售的《河洛群俠傳》《天命奇禦》等遊戲在實體版中仍然附帶了光盤,隻不過這些遊戲分離了光盤和驗證步驟。換句話說,玩家即便是不使用這些光盤,也可以利用激活碼(像數字版一樣)遊玩遊戲。

在這些遊戲官網的“常見問題”中,也常常列出“我沒有光驅,怎麼安裝遊戲?”之類的問答——看來沒有光驅,已經是PC遊戲的發行方必須要考慮的問題了。

《河洛群俠傳》官網的問答,這樣的問題被列出本身就說明了光驅的現狀

電腦不帶光驅,這好像還挺常見的,但遊戲主機不帶光驅就比較讓人驚訝了。微軟這次宣布發售的純數字版(All-Digital Edition)Xbox One S,除了移除光驅外,機器的配置與Xbox One S一緻。

在人們的印象中,雖然PC已經是數字遊戲的天下,主機卻仍然保有大量的實體版遊戲。純數字版的Xbox One S卻像是一個信号——此前微軟雖然一直緻力于推廣訂閱制,但也沒有做到發售“無實體版遊戲主機”這個程度。

其實,早在微軟發售純數字版的主機之前,“無光驅主機”就已經在市場上流行了。在遊戲主機的二手交易中,有一些價格極低的二手主機,它們有各種各樣的缺陷(型号過舊、配件不全、外觀殘損),其中最便宜的要屬沒有光驅的老機器(被稱為“數字機”)。

光驅哪個品牌最好(正在消失的光驅)2

“無光驅”的機器往往會便宜很多,當然,便宜或許還有些别的原因

現在,在網絡上搜索無光驅的機器,得到的搜索結果往往和破解相關。但早在幾年前,也有一些用戶購買沒有光驅或光驅損壞的機器遊玩正版遊戲——如果你隻玩數字版,有沒有光驅并不影響。

這些機器之所以沒有光驅,有的是壞掉了(多為早期批次機器維修後的結果),也有被商家(俗稱JS)拆去用作維修的情況。

索尼從未發售過無光驅的“數字機”PS4,因此,沒有光驅的主機明顯是有問題的。即便如此,它仍然有市場,這足以說明并不是所有玩家都對實體版遊戲有需求。在兩年前的一個讨論中,許多玩家表示,雖然自己沒有購買“數字機”,但事實上機器的光驅本身也沒用幾次。

或許,有一天主機也會面臨與PC相似的情況。

曾經的革命者

光盤與光驅日漸衰落,這多少有些令人唏噓。曾經,在不同的平台上,光盤在面對它的對手時都曾大獲全勝,引領了一場巨大的變革。

在PC上,此前光盤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競争對手可能是軟盤(Floppy Disk)。上個世紀,軟盤一度是PC上最流行的移動存儲裝置,但軟盤的容量很小,且極易損壞。以最流行、也是最成熟的3.5寸軟盤來說,它的容量隻有1.44MB。因此,老玩家或許會有手提一袋軟盤去别的地方拷貝一個不足50MB遊戲的經曆——即便在光盤開始流行之後,這種情況也還存在,因為許多光驅僅僅支持讀取而不支持刻錄功能。

光驅哪個品牌最好(正在消失的光驅)3

從左到右分别是不同尺寸的軟盤:8、5.25、3.5英寸

作為存儲的載體,哪怕是較早期的CD光盤,每一張也擁有700MB的儲存容量——這可是486張軟盤的容量。并且,CD光盤也更穩定,不像軟盤那麼需要擔心受潮等問題;容量上巨大的差異使得成本的計算也失去了意義——就算軟盤成本更低,那486張軟盤總不會比一張光盤更便宜吧。

另一方面,在遊戲主機領域,光盤的主要競争對手是卡帶。

長久以來,任天堂都是卡帶(準确說是ROM卡帶)的堅定支持者。1981年發布街機遊戲《大金剛》(Donkey Kong)後,任天堂逐步成為了全世界遊戲界的霸主,甚至一度可以說是一家獨大。任天堂推行的“權利金制度”規定,所有卡帶都必須在審核後由任天堂生産,對第三方需要收取相關費用。這一制度固然确保了質量,在另一方面卻也提高了準入門檻,因此一直伴随着種種争議。

光驅哪個品牌最好(正在消失的光驅)4

遊戲卡帶的曆史非常悠久,FC和Switch這兩個相隔30多年的機器支持的都是ROM卡帶,當然,技術有了不少進步,閃存的出現使得卡帶的體積小了很多

打破任天堂壟斷的,正是采取另一種載體的其他遊戲主機。同世代的世嘉土星和索尼PS(都是1994年發售)都采用了光盤作為遊戲載體,從這兩台主機的流行開始,任天堂逐漸失去了遊戲主機領域的霸主地位。除去機器與遊戲的原因外,遊戲的載體顯然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任天堂曾考慮過讓SFC也能使用光盤作為遊戲載體(以外接光驅的形式),并已經與索尼展開了相關合作,但經曆了一系列狗血劇情後,最終因利益問題而未履行合約,這之後才有了索尼PS,1996年發售的N64使用的仍然是卡帶。盡管N64也很成功,但從多方的消息來看,N64上發售的許多遊戲都受到卡帶容量的限制——盡管卡帶擁有更快的讀取速度,但在當時它的存儲空間比光盤少很多,而且成本也更高。

更重要的是,對其他遊戲廠商來說,乖乖給任天堂交權利金,讓自己的遊戲在任天堂的平台上獨占已經不是唯一的選擇了,主機市場就此發生巨變。從N64之後,再也沒有哪個用于電視的遊戲機使用卡帶(當然,Switch有些特别),就連任天堂自己的機器(Wii等)都用上了光盤。

作為一種載體,光盤擁有低廉的價格、超大的容量,這使得它成為了那個時代的霸主。唯一的問題在于,時代本身仍然在改變,新的遲早也會成為舊的。

在數字化時代……

與“實體版遊戲”相對的當然是“數字版遊戲”。光盤雖然不用下載,但也有諸多毛病:要等待運輸,或親自去遊戲店購買;讀盤噪音大;有時候會因亂扔找不到盤;更不用說每次更換遊戲都要爬起來換光盤的麻煩了。

數字版遊戲能夠解決上述所有問題:随時打開,關閉後立刻切換,不用光盤驗證……而下載的等待根本不算事,現在的網絡下載遊戲遠遠比實體光盤的運輸方便得多。

現在是數字遊戲的時代,人們早已經習慣了在Steam上“喜 1”,在PSN商店打折時也往往管不住自己的手買下許多最近不會玩的遊戲……

光驅哪個品牌最好(正在消失的光驅)5

現在幾乎所有數字平台都有常駐的折扣,當然,Steam平台還是最具代表性的

對廠商來說,數字版往往也是一種更優選擇。在過去,實體版的銷售意味着一整套的線下渠道,遊戲公司需要把銷售獲利分給發行方、代理和銷售方(可能有好幾層)和店鋪,還需要承擔實體光盤的制作費用和運輸費,制作方的獲利往往并不多。銷售數字版遊戲隻需要給對應的平台分成,就算最近飽受批評的Steam平台也能讓開發者拿7成的收益——這可比實體版的分成高多了。

除此之外,對廠商來說,數字版意味着随時都能賣,而不受實體版線下投放的限制——實體遊戲的銷售高峰往往是遊戲發售之時,而數字版遊戲更容易長賣。

似乎,無論是對開發者還是玩家來說,數字版都是一種更優的選擇。

訂閱制的推廣更是為數字版遊戲提供了新的形式,如果說實體版遊戲可以交易二手和進行租借的話,訂閱制就像是數字版遊戲的租借。EA的橘子會員和Xbox的XGP(Xbox Game Pass)提供了供會員遊玩的遊戲庫,PSN會員每月有固定可領的免費遊戲。訂閱制對玩家來說節約了一定資金,對廠家來說則提供了一種長期而穩定的可預期收入。

光驅哪個品牌最好(正在消失的光驅)6

相比金會員,XGP加入了更多新遊戲,甚至是一些首發遊戲——訂閱制能否取代“買遊戲”呢?

“雲遊戲”似乎也是實體遊戲潛在的敵人。這裡的“雲遊戲”可不是指“視頻通關”,而是指與谷歌Google Project Stream相似的計劃。通過網絡,别說實體遊戲,甚至連實體遊戲機都可以不要——這可能就是“雲玩家”的最高境界吧。

數字版、訂閱制、雲平台,種種因素共同限制了實體遊戲的空間,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遊戲機的光驅看起來都沒有那麼必要了。不過,還有另外一些因素決定了光盤也不會因此而消失,在可以預見的将來,它仍然有存在的必要。

它還能存活多久?

在數字遊戲興起之前,實體遊戲的生産、銷售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網絡,即便在數字遊戲興起之後,這一銷售模式也仍然得到了保留。舉例來說,遊戲的實體版發行商有自己的宣傳渠道;超市或遊戲店銷售實體遊戲,也不僅僅是為消費者提供一個選擇,還起到了促銷的作用——在貨架前挑選遊戲的現象在海外頗為常見。

對遊戲公司來說,選擇實體發行的确會分成更少,讓出更多的利益,但往往也意味着銷量的上升。可以說,在開發者支付的發行費用或零售商分成中,有一部分用作了廣告宣傳。如果完全抛棄實體版,帶來的不僅是銷售額降低的問題,還可能會不利于遊戲的短期宣傳和長遠的知名度,這些東西都很難用純粹的“分成”與“獲利”來衡量。

光驅哪個品牌最好(正在消失的光驅)7

線上與線下的銷售有不同的渠道,在實體店中購物的感覺也與網購不一樣

對玩家來說,實體版遊戲也是必要的。除了看得見摸得到的收藏感外,二手遊戲交易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可以說,有實體遊戲的時候就有了二手遊戲市場,玩家間的二手交易節省了不少金錢,廠商盡管不樂意,但也沒什麼太好辦法。一旦數字遊戲完全取代了實體遊戲,事情會變得麻煩許多——現在數字遊戲的所謂“合購”往往被廠商們施加了多種限制(如需要斷網才能遊玩等),并不方便,而且嚴格說來,合購也不符合用戶協議。

當然,不談遊戲,高質量的影音光盤也是這一形式存在的另一個理由。許多影視作品都會發售藍光版,不管是用作收藏還是用作觀賞,這種感覺還是難以被數字版所取代的。

最重要的原因是,盡管略顯式微,但光盤仍然是最好的數字載體——在擁有高容量的前提下,它的成本遠遠低于卡帶或其他載體。隻要我們還需要所有數據擁有一個“實體”,光盤就仍然是最好的選擇之一。

在過去,光盤面臨的競争是數字載體的競争,光盤、卡帶、軟盤、硬盤,它們都算是“實體”,至今,光盤在這些“實體”載體中的優勢仍然是不可取代的。遺憾的是,“實體”的時代似乎正在過去——屬于“實體版”的份額日漸減少,大容量的存儲設備(如硬盤等)加上網絡傳輸的方案越來越流行。

是否有一天光盤會消失不見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