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之中有這樣一句話:
毋因群疑而阻獨見,毋任己意而廢人言,毋私小惠而傷大體,毋借公論以快私情。
不能因為大家都持懷疑的态度而影響自己獨到的見解,不要因為固執己見而不重視别人的意見,不要因為貪戀小的私欲而影響了大家的利益,不要借公衆的輿論來滿足自己的私欲。
在這個世上,真理往往隻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很多人總是會陷入随波逐流的世俗當中,總以為世俗的偏見就是最正确的真理,但是殊不知這一切都隻是一種愚昧。
一個人能夠不跟随世俗偏見才是智慧,抛開自己的從衆心理,不為眼前一得一失的表象作出判斷,以免産生不完整不全面的想法,這才是真正獨到的見解。
有這樣一句名言,叫做:熟知并非真知。
永遠不把熟知的世俗當作偏見,這是對于人生最透徹的深思。
人們對于自己熟悉的事情總是習以為常的當做真理,因為在人性中存在着“牆頭草”一樣的特質,所謂的“牆頭草”其實并非是自己主觀的選擇,而是一種被動的接受。
即便是一個人沒有做出主觀判斷的時候,他也會在無意識之中因為外在的傳言而形成自己的見解,這就是一個人心性之中所存在的感情認知,這就是偏見的來源。
當這種現象發生在某個人身上的時候,就會形成一種誤解,比如說一些公衆人物,隻是因為媒體的捕捉到隻言片語的信息,進行了不實報道,就有很多民衆真的信以為真,在這一個現象背後,隐藏的就是因流言而産生偏見的實際案例。
“三人成虎”就是很好的例子,一個人說一件事未必相信,三個人都說的話,這個人一定相信。
但是從實際角度來說,三個人說的也未必是真相,所以就說熟知未必是真知。
所以要抛開偏見,才能明辨是非。
當一個人隻是把自己的認知停留在感性的道聽途說上面,這樣的人生一定會很糟糕,因為他的主觀意見太容易随着外物的出現而出現擺動。任何事物在我們沒有看到的層面,都存在着潛移默化的因素和影響,如果一個人隻是憑着自己外在的主觀去評判事情的對錯,一定會産生有失偏頗的論斷。
有一天範仲淹帶着自己的兒子純仁去拜訪百姓,百姓的房間裡有一隻鼓十分怪異,沒有多久,那個鼓自己滾到庭院裡面,還不停的打轉。
看到的人都特别害怕,因為他們都聽說有關于鼓的流傳,都說這個鼓特别邪門。
而範仲淹特别不以為然,就對他的兒子說:“這個鼓很久不敲了,看見友好的客人來了,自己跑到院子裡面找鼓槌。”于是範仲淹就命令自己的兒子找一隻鼓槌去打鼓,這個鼓立刻被敲碎了。
很多時候,别人以訛傳訛的話未必是真理,要有一種超越真理的心理,不被世俗的偏見所左右。
馮夢龍說:
中流一壺,千金争挈。甯為鉛刀,毋為楮葉。錯節盤根,利器斯别。識時務者,呼為俊傑。
葫蘆本來不值錢,但是在渡河中賣,大家都會出高價錢,那就變得千金難買。甯可做拙鈍的刀,也不要成為中看不中用的楮葉。砍伐盤根錯節的樹木,才能分辨工具是否鋒利,識時務者,才算是俊傑。
所以說,謠言止于智者,世俗的偏見隻是迷惑自己心智的愚昧認知。
文|國學書舍
看了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麼不一樣的感悟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