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朋友高先生又打電話給我了,說他的電腦又出小毛病了,能不能幫他看看。我說要不選一台新的?
他說裝機配置有點難,于是我整理了下資料
DIY愛好者,特别是學生都愛組裝機,各種遊戲的高幀的畫面,各種專業應用流暢的在系統運行,要求的是高的裝機的配置,那麼怎麼選呢?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且看裝機五大件。
1.CPU,電腦的核心,主頻,核心數都是主要參數,兩大品牌各争其豔,要穩定選Intel,要高速,遊戲超頻玩家看AMD。
2.主闆,首先考慮的是各種接口的傳輸速率,兼容性,可超頻的穩定性,各種電容,IC芯片,固态電容必須的。所以,最重要的是,選CPU前一定要認識它,北橋芯片,離CPU較近,它對散熱要求比較高,一般會有散熱片。一般主闆的命名與北橋芯的名字為基礎,所以看主闆名稱就知道北橋芯是什麼,也就是适合什麼系列的CPU。另外俗稱的大闆,小闆,決定了機箱大小,擴展槽的多少。
3.獨立顯卡,跟闆載顯卡比,追求圖形工作站,遊戲顯卡不能馬虎,價格有幾百塊的入門到近萬元的專業級别。現在比的已不隻是内存容量,是CPU所沒有的AI人工智能運算力。順便插話一下,英偉達顯卡俗稱N卡,例如高性能RTX系列的3090。另一家是AMD的A卡,其鐳系列是它們家的主打,例如Radeon系列。
顯卡
4.内存條,能多大就裝多大?考慮主闆的内存支持,16G起步已是大多數人的共識,也是主流系統所推薦的。目前有DDR。
5.硬盤,是在過去十幾年電腦運算速度的瓶頸,得益于閃存的發明和固态硬盤的發展,還有親民的價格,這種體積少,存取速度是傳統硬盤的百倍多,很好地解決電腦開機慢,卡頓的問題。老電腦升級必選。
當然他的壽命沒有機械長,六年左右,與閃存粒有關,可參考EVO系列。重要數據還是選配機械硬盤。
最後就是其它雜七雜八配置。電源,外設。
樂趣是留給用心的人去折騰的
沒有人想過上面提到那些配置是一夥熱血青年每天鑽研硬件參數,調整,遊曆各大論壇,是要積攢多少時經驗和金錢,從選配到點亮機器,到調節各種設置,加裝先進散熱,如此一步一步,就像看到自己創造的新生命一般,滿滿的都是青春,對電腦DIY激情所換來的。
兼容性也許是裝機玩家的一個技能,裝機前就能知道嗎?
除了裝機幾大件接口匹配還得考慮芯片的兼容,各種軟件運行時才能體現出來。甚至還會有各種奇怪的小問題,有人曾試過為了一台電腦的系統兼容性折騰了一兩個通宵。
品牌電腦怎麼看突然想起我要回複老朋友。選組裝機讓他再見識一下我的DIY能力,還是選品牌電腦好讓他安心,省心地在家看視頻,辦公?
由此我想起公司那台陪了我七八年的品牌電腦,寫過多少代碼!多少提案?調試多少Bug?卻隻需加裝至8G内存,256G的EVO固态硬盤足已。省事,卻穩定。
已量産過的品牌電腦,經過幾代的專業兼容性測試,市場的檢驗,辦公和家用足已,當然對圖像處理要求高的,也有圖形工作站的選擇。
選品牌電腦也需要一點電腦配件的基本知識,理性挑選,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的青春曾為DIY狂熱過,也不早了,明天還得改BUG去。
謝謝閱讀,喜歡的話可以分享給你的朋友,再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