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9年起,複旦大學
作為最早響應團中央、教育部
組建研究生支教團(研支團)的高校之一
每年派出學生赴甯夏西海固地區支教
山遙水遠情相近, 隔山隔水不隔心
23年來
複旦研支團
一直紮根在西海固的鄉鎮中學
200餘名研究生先後來此支教
從最早一批“70後”到現在的“95後”
研支團的接力棒從未中斷
這場愛心接力
讓東部沿海城市上海與西部山區西海固緊緊相連
拼版照片:上圖是第3屆研支團隊員黃加銳(右三)支教時在西吉縣三合中學的校門前留影;下圖是黃加銳的近照。新華社發(受訪者供圖)
拼版照片:左圖是第4屆研支團隊員邢悅支教時在西吉縣三合中學講課;右圖是邢悅的近照。新華社發(受訪者供圖)
拼版照片:上圖是第4屆研支團隊員湯恒晟支教時在西吉縣三合中學講課;下圖是湯恒晟的近照。新華社發(受訪者供圖)
拼版照片:上圖是第4屆研支團隊員許穎支教時在西吉縣三合中學講課;下圖是許穎的近照。新華社發(受訪者供圖)
拼版照片:上圖是第5屆研支團隊員趙雅超在西吉縣三合中學支教期間的照片;下圖是趙雅超的近照。新華社發(受訪者供圖)
拼版照片:左圖是第5屆研支團隊員徐敏霞支教時在西吉縣三合中學講課;右圖是徐敏霞的近照。新華社發(受訪者供圖)
“用一年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
在西海固,研支團隊員是老師
教授孩子們知識,點亮他們改變人生的夢想
拼版照片:上圖是第7屆研支團隊員李冬茵支教期間與學生的合影(受訪者供圖);下圖是9月8日,李冬茵(中)在位于上海浦東的工作室與同事交流。
李冬茵在辦公室内與當年的學生尹彥壯視頻聊天(9月8日攝)。2006年李冬茵結束支教後,與尹彥壯一直保持聯系。
李冬茵翻看當年支教過後留存的物件(9月8日攝)。
李冬茵說:
“那段支教時光一直給我力量
一種自我肯定的力量
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
我的人生目标磨砺得愈發清晰和堅定
我不僅是将台中學的一名初二英語老師
也是這片土地的學生
這片黃土地上長出來的故事
讓我知道肩上的責任和希望
也能體會到國家克服重重困難
打赢脫貧攻堅戰
給大家創造出更美好生活的不易”
李冬茵翻看當年支教過後留存的照片(9月8日攝)。
李冬茵邊看照片邊講述當年支教期間家訪的故事(9月8日攝)。
李冬茵翻看當年支教留存的留言簿(9月8日攝)。
李冬茵翻看當年支教留存的學生成績單(9月8日攝)。
李冬茵保存的當年支教期間父親寫給她的信(9月8日攝)。
他們也是學生,在這裡
了解農村,了解教育,了解祖國
行走在廣袤的大地上
耕耘在祖國教育和扶貧的偉大事業中
拼版照片:上圖是第12屆研支團隊員于萌支教期間在王民中學内備課(受訪者供圖);下圖是2021年9月8日,于萌在上海市浦東複旦附中分校内批改作業。
于萌說
“直到現在,我有時還會夢到
王民中學的朗朗讀書聲。”
成為教師後
他曾邀請當年帶過的
王民中學學生
來到自己任教的學校分享經曆
“目的也是想讓城裡的孩子知道
你們嘴上常說的‘苦’
和西北山區孩子比,還是甜的。”
拼版照片:上圖是于萌在西吉縣王民鄉與學生合影留念(受訪者供圖);下圖是2021年9月8日,于萌在上海市浦東複旦附中分校内與學生合影。
于萌在上海市浦東複旦附中分校内批改作業(9月8日攝)。
拼版照片:上圖是第21屆研支團隊長霍可涵在西吉縣将台中學支教時講課;下圖是2021年8月,在複旦大學讀研的霍可涵在校園裡。新華社發(受訪者供圖)
年輕的研支團隊員被激勵、被點燃
他們與這片土地結緣
收獲的力量與情感
在之後的人生道路中受益匪淺
複旦大學研究生支教團部分隊員的照片(拼版照片)。新華社發(受訪者供圖)
記者:丁汀、劉穎、王翔
來源: 新華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