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鄭州暴雨救援感人瞬間?澎湃新聞記者 胡丹萍每年9月的第二個周六是世界急救日,中國紅十字會在今年的急救日首次評選出了“十大最美救護員”今年7月河南暴雨洪澇災害中在鄭州地鐵救人的見習醫生于逸飛被評為了“最美救護員”9月10日,中國紅十字會召開的2021年“世界急救日”新聞發布會上,于逸飛回憶了在鄭州地鐵裡為了救人連續做了六個小時心肺複蘇的種種細節,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河南鄭州暴雨救援感人瞬間?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澎湃新聞記者 胡丹萍
每年9月的第二個周六是世界急救日,中國紅十字會在今年的急救日首次評選出了“十大最美救護員”。今年7月河南暴雨洪澇災害中在鄭州地鐵救人的見習醫生于逸飛被評為了“最美救護員”。9月10日,中國紅十字會召開的2021年“世界急救日”新聞發布會上,于逸飛回憶了在鄭州地鐵裡為了救人連續做了六個小時心肺複蘇的種種細節。
今年的世界急救日的主題是“做學校、社區的急救英雄”,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成員、副會長孫碩鵬在對今年主題解讀時表示,英雄不是我們平常理解的頂天立地的英雄人物,而是經過應急救護技能培訓,關鍵時刻會救人、敢救人的普通人。
學會急救有多重要?真正碰到緊急關頭能夠挺身而出展開急救的普通人就是英雄。在河南暴雨中救人的于逸飛被諸多媒體稱為英雄,在地鐵裡急救的那六個小時他經曆哪些驚心動魄的瞬間?他是如何動員周圍人一起施救地鐵中的傷者?
以下是于逸飛的口述:
我所在的車廂是比較靠前的車廂,所以我算是比較早的那一批被疏散出去的乘客。我出去的時候,水大概是到我胸口的位置。因為跑得比較急,然後水流又比較快,我的鞋子被沖丢了一隻。當天是我第一天到醫院報到試工,所以帶了許多像學位證、畢業證這些比較重要的證件。因為逃生的過程中泡水了,所以我很擔心這些證件損壞。
在被疏散到一層安全的平台之後,我就把我的證件整理了一下。然後就聽見了下邊不斷傳來呼喊聲、哭聲以及求救聲。畢竟我也是從地下隧道裡逃難跑出來的,我心裡大概能想象出來下邊的一些情況有多糟糕。我判斷會有溺水的情況,這個時候時間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也沒多想,腦子一片空白,也不知道怕了,隻想着回去趕緊救人,所以就又折返回去了。
因為我們那天試工醫院給大家發了胸卡、白大褂,我包裡剛好帶着這些東西。在那種情況下,如果被困的乘客看見了有救援力量,有白大褂,就證明有醫生存在了,最起碼在精神上他們會受到很多很多的鼓舞。這對于我的搶救工作會起到很大的幫助。所以我當時選擇了披上白大褂回去。後邊的情況,也證明了我當時穿白大褂那個選擇是非常非常正确的。
當時的情況太混亂了,根本就來不及去想一些什麼事情,唯一想的就是趕緊救人。我剛下去的時候,遇到的乘客情況還算挺好的,主要是有一些嗆水,有一些乘客逃出來的時候受到外傷。我問地鐵人員要來了地鐵裡的應急醫療箱,從裡邊找來了繃帶紗布一類的東西,用這些東西去給那些受傷的乘客清創、止血、包紮。
時間越往後,情況就變得越來越差了,有一些被拉上來的人就完全沒有意識了,因為溺水時間太長。我對于這些乘客的救治是先把他們平放在站台安全的地方。把他們的頭側向一邊,手伸進嘴裡把一些泥沙、樹葉的東西給摳出來,怕這些東西堵塞他們的呼吸道。這些工作做完之後,就開始進行心肺複蘇和人工呼吸。
因為我一個人不可能同時對第二個人做心肺複蘇。所以那個時候如果想提高效率,你就必須讓更多人參與進來。我當時組織了一支由地鐵工作人員還有熱心乘客組成的臨時救助小隊。我花了有大概30秒的時間,去在一個人身上邊做邊教,告訴他們按壓的頻率、深度,按壓與人工呼吸相結合的頻率等一系列心肺複蘇的要領。讓他們分散到每一個不同的溺水乘客身邊,去完成這些搶救,這是在當時那個情況下唯一有用的辦法。不過有些乘客完全沒有接受過這樣的訓練,他們并不是很容易能掌握這些要領,感覺真正實施起來還是有些力不從心。我就還得再去做一些指導,很浪費時間。絕大多數人完全沒有接受過心肺複蘇的訓練,這是我覺得最那天最大的難度所在。
我印象當中非常深的一個事是有一個溺水的乘客,熱心群衆給救上來之後大家都在把他的頭給倒着控水,去掐人中。根據我所掌握的知識,還有我所接受過的急救訓練來說,這個方式是很不正确的,所以我當時趕緊跑過去,接管了這個乘客,進行了正确的搶救。我覺得像一些簡單的急救方法,比如說海姆立克法、心肺複蘇法,這些都是很基礎、很簡單的急救知識,我們如果願意花上一些時間去學習去訓練,經常回顧,基本上就能掌握了。隻有把這些技能變成一種本能,才能在真正用上它的時候得心應手。
我呼籲大家把學習急救技能當成保護自己生命健康的的大事來對待,都去學習必要的自救互救技能。學校、單位組織大家經常去學習、練習,熟練掌握它。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急救知識的普及率,在關鍵時刻保護自己、幫助他人。
責任編輯:鐘煜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