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說到年糕上小學了,我也開始陪作業的事,評論區裡好多人點名讓我說說幼小銜接。
大家的問題我都看了,大概分為三類:
1.幼小銜接到底要不要上?
2.到底要怎麼選這種班、怎麼學?
3.什麼時候開始準備?
在回答所有的問題前,我想先表明自己的态度:我不贊成上幼小銜接班。
具體來說是,中班絕對不要上,大班建議不要上(如果一定要上,上小學前的暑假意思一下就好了,全年班絕對不要上)。
為什麼我的态度這麼堅決?
因為陪年糕經曆了這一段,等到他上小學後我再回過頭來看幼小銜接的意義,對比身邊很多人的經曆,我看到太多父母對它有錯誤的“執念”。
不建議随便報班的理由,我有三個
①超前學習本身沒有意義年糕身上就有個現成的案例。
今年暑假,他也去上了一個知名品牌旗下的幼小銜接班。但是才沒幾天,我就後悔這個決定了。
首先,課程體系非常難。
中午送飯時間,絕大部分的家長都在抱怨課程太難,孩子根本沒學會,回家作業完成不了。可想而知它的不合理。
直到後期,老師開始推銷下一階段的長期課程後,我才明白過來這背後的含義。合着短期班就是為了制造焦慮、讓你下單續課。
另外,這樣的超前學習,本身也沒有意義。
有一個著名的三年級現象,說的是很多幼兒園階段就學過拼音、算數、寫字的孩子,在小學一、二年級非常優秀,但上了三年級,成績就不斷下滑,甚至出現厭學情緒。
因為最開始的知識孩子學過了,他覺得自己都會,老師上課就不好好聽了。
且因為這種“搶跑”,在一年級能輕松得到表揚的孩子,學習心态上容易有問題。超前學習反而可能得不償失。
②“不學就跟不上别人,沒自信了”,這觀點有問題很多人會說,我也沒有非要報班,但是身邊人都報了,老師進度就很快,孩子跟不上自信就被打擊掉了。
關于這個問題,我想說:首先,這是部分學校的問題。
但就算是在這樣的學校,就算孩子 0 基礎,開學之後陪他踏踏實實學兩三個月,也能趕上來的。
(年糕帶着不及格的作業回家,我的心态是 OK 的)
為什麼這麼想?
因為從很早的時候我們就一直在提倡親子閱讀、高質量地陪孩子玩,你和孩子的這些互動,不可能是無用功。
年糕從小看了那麼多科普書,我們花了那麼大的力氣給他講知識,就是為了培養他的見識、給他多一個看待世界的角度、讓他真正明白一個問題的核心邏輯所在。這些東西,才是“信心”的來源。
有人會說,那這些以前都沒做的怎麼辦?
如果是這樣,那麼在開學之前,上一個拼音課突擊一下,給自己點“心理安慰”,問題也不大。
但你自己要知道,這隻是輔助手段。孩子的自信,他的學識基礎,一定是日積月累培養出來的。
③幼小銜接班讓人忽略了更重要的事說完前面兩點,我還想說,隻想着報個幼小銜接班過渡,很可能會忽略“最重要的事”——
以前我們做過一個采訪稿,問了上小學後媽媽們最想提醒後來人的事,他們的答案是這樣的(戳這裡可以看老文):
@麗麗,給女兒報了很多網課,但是最糾結她的課堂紀律
@大源,孩子學了很多東西,但是沒有自己規劃時間的能力
不是幾道算術題、幾個拼音字母,而是時間規劃能力、課堂紀律這樣看起來完全沒有“抓手”的東西。
這些事情起效太慢,不能讓孩子在課堂聽寫上得滿分,也不能讓口算變得更快。但它是孩子學業長期需要的底層能力,可比上幼小銜接難得多。
(年糕讀小學前已經參與家務了,比如打掃衛生,洗洗自己的小毛巾,收拾玩具等等)
我們可以提前準備起來的:
1. 上小學前,要完成分床(如果有條件還可以分房)睡的過程,這是孩子走向獨立的一大指标。
2. 穿脫衣服、系鞋帶、擦屁屁……熟練掌握這些基本生活技能,能提升孩子的自信。
3. 在睡覺、起床、穿衣、吃飯這些方面養成獨立自律的生活習慣。
4. 閱讀與理解能力是學習的基礎能力,每天一定要抽時間陪孩子讀書。
(每一件都可以獨立拆成很多步驟,這就是它們最難的地方所在)
說完這些,我也終于可以反過來說一個重要的事。
不報幼小銜接班,不等于我們在提倡“什麼都不要做”的“快樂教育”。
還是拿年糕舉例吧,他讀小學前,我從沒有給他做過數學算術題,但是數感這件事,我們一直在培養。
比如隻是帶他坐電梯時一起看樓層上升的數字,看到 9 以後是 10,19 以後是 20,這就是十進制的學習。
還有我們玩的樂高、桌遊裡面,就有思維練習、空間感鍛煉,這些全是數學。
年糕現在的數感就挺好的,我也基本不會擔心他的數學成績,這種信心不是刷題給我的。
好的啟蒙方法,一定是符合孩子的發展需求、能讓他理解的。
最後,關于幼小銜接階段大家最關心的幾個班,我想再分别來說一說:
思維啟蒙類課程
以玩實物教具作為載體,讓孩子在玩/實踐中學習的,可以試試。
英語啟蒙
可以有,因為 6 歲前的語言天賦非常好,早點學事半功倍,同理,要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學,光背幾個單詞沒啥用。
拼音
有精力的話,完全可以在家裡自己教,有一套比較好的繪本叫魔法拼音國,身邊很多人都在給娃學,親測很有趣。
市面上還有很多橋梁書,也是孩子學拼音的好辦法,辦公室的叉姐兒子最近就着書學拼音,非常香。
實在沒時間,也有短期的拼音班可以去上一下。但是不要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上面,畢竟孩子學了以後重要的是會用,否則都隻是膚淺的短期記憶。
在生活裡多使用才是正義~像我之前分享過,我和年糕在家就會不斷組詞“ zhu 是住戶的住,是住宿的住。”
寫字班
大班之後,孩子不反感的情況下,可以上,因為“寫字”就是個純刻意訓練的東西,多寫肯定能寫得快。年糕沒有上過,剛入學的時候寫字确實很慢,但是 2 個月後已經進步很大了。
認字班
這個我想重點講幾句。
大家最關心的可能是它了,畢竟關系到小學的讀題等等。但認字絕對不是枯燥地報個班就解決問題的。我們辦公室叉姐家之前發生過一個故事:
有一次叉姐的娃約小夥伴下樓玩,小夥伴的媽媽叫他們等等,孩子還要在 xx app上學 5 個字再下來。
叉姐和孩子在樓下等,這時娃看到草坪上立着牌子“青青小草,請勿踐踏”,兩人當下就把字學會了。
認字最好的地方,絕不是各種識字軟件。生活裡的路牌、甚至是出門時地面上的“小心台階”都是學習的好機會。
另外還有一個方式:親子閱讀。
堅持繪本閱讀,一定是識字最好的辦法。
最開始聽身邊的人說他們家娃識字量都有多少的時候我還很困惑,這是怎麼數出來的?後來才知道他們就是拿着那種“識字大典”,學一個算一個。
但是因為從小看了很多繪本,年糕現在回頭去看小時候的書,自然而然地竟然認識很多字了。還有很多字,他并不認識,但他根據上下文可以猜出來。這事情看起來就是水到渠成的。
寫在最後的話
寫這篇的時候其實有點沮喪的。
這些觀點我多次向身邊的人傳達過,得到的回應基本都是“再過幾年你就不會這麼想了”,“我也不想這樣,是現狀逼我這樣”,“我有什麼辦法,不學孩子就落後了”……
但我還在堅持說這些,因為越是“無解”的問題,越需要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思考和努力去改變。
我堅持認為,會讓孩子在一年級就産生厭煩情緒的教育,是有問題的。
拼音這個紙老虎啊,不過就是個幫助孩子自主閱讀、以後用來打字的工具而已,哪個孩子學不會呢?
那些完全沒必要的課外班,那些強制孩子犧牲童年刷的題,唯一的用處,大概就是承接了父母對未來的不确定性的焦慮。
可是人到中年,成為社會的脊梁,承擔這些焦慮、解決複雜問題本來是我們的責任。
孩子還小,不該替我們承受這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