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先看下面三個人物形象,哪個更貼合“文質彬彬”一詞的描述呢?
左邊那人像個粗野大漢,酷倒是挺酷,隻是不夠斯文。右邊那人則過于斯文,像個書呆子。隻有中間這位帥哥,斯斯文文、純純酷酷的,符合“文質彬彬”的感覺。
真正的“文質彬彬”是這樣子嗎?文質彬彬,其原意差不多就是上文描述的樣子。
不信?請看《論語》第六篇《雍也》: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啥意思呢?就是說,一個人的氣質呀,如果質樸多過了文采,未免太粗野;如果文采蓋過了質樸呢,則又太書呆子氣。隻有“文“、”質”配合恰當,“文質彬彬”了,才能成為君子。
那麼,問題又來了,您給舉個例子呗,倒底什麼人“質勝文則野”,什麼人“文勝質則史”,又什麼人“文質彬彬”,你家《論語》有說嗎?
文質彬彬首先,孔子的弟子大都屬于“文質彬彬”。
“子曰”為證:“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狂簡”就是“質樸”,“斐然成章”就是“有文采”,兩者都有,而且不知道怎麼裁剪才能變得更好,說明已經“彬彬”了,這不就是“文質彬彬”嗎?
質勝文則野
再者,誰“質勝文則野”呢?
子路,必然是子路。
因為他曾被孔子罵作“野哉”,還敢當面斥責老師“子之迂也”,他若不野,實在無人可野了。
文勝質則史
最後,誰“文勝質則史”呢?
季文子,必須是季文子。
魯襄公給他定的谥号就是“文”。而且孔子都嫌他行事過于謹慎,像個書呆子。
“三思而後行”就是季文子的名言。孔子聽了後,還給了個評論:“再,斯可矣”。意思是說,三思太多啦,思考兩次就夠了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