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以為生茶與熟茶之間的轉化不會成為有争議的問題,沒想到竟有不少網友對“普洱生茶放久了會不會變成熟茶”這個問題感興趣,今天小喜年就來給大家好好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要說明,在自然存放下,普洱生茶無論放多久都不會變成熟茶,隻會變成老生普。
我們都知道生普屬于緩慢後發酵茶,熟普屬于後發酵茶,你知道“後發酵”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嗎?
根據國标(GB/T22111—2008)規定,“後發酵”是指:
雲南大葉種曬青茶或普洱茶(生茶)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經微生物、酶、濕熱、氧化等綜合作用,其内含物質發生一系列轉化,而形成普洱茶(熟茶)獨有品質特征的過程。
從某種意義上說,生茶是可以轉化成熟茶的,但是要“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經微生物、酶、濕熱、氧化等綜合作用”。換句話來說,在一般的條件下,是不能實現生茶到熟茶之間的轉換的。
那麼,什麼是“特定條件”呢?
特定的溫度
曬青毛茶或普洱生茶要變成普洱熟茶,還需要渥堆,且在堆溫為40~65℃的條件下進行。而我們買回來的成品普洱生茶肯定是在常溫下儲存的,即便是夏天最高的室溫一般也很難達到40℃,在這種情況下,生茶如何能變成熟茶呢?
特定的濕度
曬青毛茶的含水量在10%左右,蒸壓成型再幹燥得到普洱生餅,這時的含水量是低于10%的。而制作熟茶時,1、2、3級毛茶發酵初期,灑水增濕28%~30%,發酵中期是20%~25%,遇到梅雨天氣則減少灑水量。如果是自然存放條件下的普洱生茶,根本不可能達到這個濕度,且一旦達到這個濕度茶葉很快就會變質。
特定的微生物和酶
微生物包括外源水體微生物群、發酵場地微生物群以及曬青毛茶原料自帶的微生物群,酶主要有酵母、黑曲黴、根黴、灰綠曲黴等微生物生長并分泌的的胞外酶,在這些微生物和酶的共同作用下,才能發生轉化。
簡單概括,就是特定的增溫加濕、微生物和酶參與的渥堆發酵。
熟茶的“渥堆發酵”也是極為複雜的“一系列轉化”,包括氧化、分解、降解、聚合、縮合等,而普洱生茶是緊壓後的曬青毛茶經過自然緩慢氧化得到的,兩者的制作制作工藝有着本質的區别。所以說想要在沒有人工幹預的自然條件下實現生茶到熟茶的轉換,除非“自然”發生極端變化,否則根本不可能。
我們再換一個思維來想,如果生茶放久了會變成熟茶,那麼需要放多久呢?在1975年熟茶的人工渥堆發酵技術試制成功之前,普洱茶都是以生茶存在,如果生茶放久能變成熟茶,那麼當時候存放久了的生茶為什麼不直接叫熟茶?轉念一想,問題都能推翻問題。
最後再說一遍,想要生普變成熟普,特定技術可以,自然存放不行。
本文為原創,轉載需注明出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