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長安十二時辰燈籠圖

長安十二時辰燈籠圖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7-31 07:12:40

原标題:長安十二時辰仙燈上熱搜 古代花燈有哪些“黑科技”?

長安十二時辰燈籠圖(長安十二時辰仙燈上熱搜)1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30日,“長安十二時辰仙燈”登上熱搜。在熱門劇《長安十二時辰》中,一座高大的“仙燈”吸引了許多觀衆的視線,許多觀衆感歎其造型精緻。

實際上,類似的花燈在唐代并不罕見,有些還相當有技術含量。據民俗專家介紹,古代花燈有些體型巨大,有些小而精緻,有的比劇中的“仙燈”還要複雜得多。

花燈,又叫燈籠,主要的作用是照明。古代的燈籠一般由紙或者絹作為燈籠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條制作,中間放上蠟燭。

它起源于漢代,在唐代十分盛行,宋代則遍及民間。花燈的制作十分講究,在具備生活功能的同時,也可以做得富有藝術感。

比如,僅就花燈的種類而言,就有宮燈、紗燈、龍鳳燈、棱角燈、樹地燈、禮花燈、蘑菇燈等;從形狀上區分,則有圓形、正方形、圓柱形、多角形等。

龍燈是其中比較有特色的一類,把燈飾和舞蹈很好地結合在一起:龍燈前有龍首,身體則由數節構成,每節内燃起拉住。龍燈起舞時,還有鑼鼓相配合,場面很壯觀。

民俗專家王娟介紹,古代比較常見的還有體型巨大的“鳌燈”,仿照事物形象編制而成。此外,還有根據戲曲故事、民間故事制成的“活動燈”,如牛郎織女、二十四孝等,十分好看。

除了平時用來照明外,人們會在春節、元宵節等節日懸挂花燈,既增添了喜氣,也有祈求平安之意。上元節觀燈的習俗亦由來已久。

在《長安十二時辰》中,其背景設定便與之有關,講述了在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長安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少年名士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内拯救長安的故事。

在劇集片段中,一盞看上去高大無比的“仙燈”十分引人注目。也有人說,在古代是否真有如此體量龐大還制作精巧的花燈?

答案是肯定的。唐代燈會十分熱鬧,元宵放燈成為很受歡迎的文化娛樂活動,千家萬戶一起出來觀燈,大街上熙熙攘攘,馬車都無法掉頭。人們既是看熱鬧,也是看新奇。那時候的花燈制作,已經很有技術含量了。

有一種花燈,确實形似“摩天輪”。《朝野佥載》中記載:唐睿宗先天二年正月十五,在安福門外做一巨型燈輪,高達二十丈,裝飾着各種絲綢、金玉,燈輪懸挂花燈五萬盞,五彩缤紛。

此外,還有制作精巧的“燈樹”、“燈樓”等。《明皇雜錄》裡記載:唐玄宗時期的工匠毛順手很巧,以缯采結為燈樓。這座燈樓高達一百五十尺,如果有風吹過,燈樓上懸挂的金玉之物便發出清脆的聲音,十分悅耳。

《開元天寶遺事》裡則提到,當時韓國夫人置辦了百枝燈樹,燈樹高八十尺,豎之高山上。此後在上元夜燃燈,光芒亮到百裡皆見。

各式花燈吸引人們流連忘返。唐代詩人蘇味道在《正月十五夜》中寫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随馬去,明月逐人來。”描繪了花燈與月光相映的動人場面。

宋代花燈制作水平比唐代愈加先進。南宋盛行“走馬燈”,設有“輪軸”,也叫紙輪風車,上有剪紙,在燈内點上蠟燭後燃燒産生的熱力造成氣流,帶動輪軸轉動,燭光将剪紙的影投射在燈屏上,圖象不斷變化。

明清時期的花燈品類更多。除鳌山燈之外,清代的元宵放燈中,還出現了冰燈。

王娟說,上元燈俗在漢魏時期就很普遍了,唐代也很流行。此外,無論制作花燈,還是沿襲已久的“觀燈”習俗,代表的都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上官雲)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