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X架構作為當前市場上的主流機箱架構,相信DIY愛好者都了如指掌。ATX的英文全稱為AT Extended,是英特爾公司在Baby AT主闆的基礎上進行擴展改進而成。為了規範主闆結構,英特爾公司于1995年1月發布作為PC機規範性結構的擴展AT主闆結構,即ATX主闆标準。
ATX大闆和Micro ATX小闆
ATX主闆
ATX主闆衍生發展為ATX大闆和Micro ATX小闆,它們的尺寸分别是 305 x 244 mm 和244 x 244 mm 。ATX大闆的優點是插槽多,擴展性強,适用于更換配件或追求高端性能的裝機愛好者。而小闆集成度高,經濟實惠,适配各種顔值高的精緻小機箱。市場上的機箱除了簡單兼容這兩個ATX主闆外,還在架構上不斷進行優化和改進,追求更舒适的裝機使用體驗。
ATX機箱架構
第一代的ATX機箱架構(ATX1.0)對Baby AT主闆機箱架構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進。将主闆旋轉了90度,調整幾何尺寸為30.5cm×24.4cm;針對插槽進行了規範,采用7個I/O插槽,CPU與I/O插槽、内存插槽位置更加合理;優化了軟硬盤驅動器接口位置,符合人體工程學;規定CPU散熱器的熱空氣必須被外排,增強散熱能力。
第二代ATX機箱架構
經過多年發展,出現了第二代ATX機箱架構(ATX2.0)。特點是将電源下置并設置獨立包倉,隔絕熱空氣,保障電源穩定運行;增加背部走線功能,讓機箱内部整潔精緻;取消前置光驅位,硬盤倉下置,将前窗空間造成全風道口,進一步增強散熱。ATX2.0架構也已經成為目前主流機箱的配置架構。
ATX3.0架構
但在配件多元化、高端化的發展趨勢下,ATX2.0架構已經暴露出許多結構性的制約因素,ATX3.0架構當然也就應運而生。它主要包含了三大結構性調整:水平風道、顯卡垂直安裝、I/O朝上隐線輸出。
前進後出水平風道
新ATX3.0架構機箱内部采取上下全封閉式設計,隻保留前進後出水平風道。對比ATX2.0的立體風道,帶來的全機散熱效果可将CPU、主闆、及内存溫度整體最多降5℃。顯卡垂直安裝則直接消除顯卡對主闆卡槽的重力影響,從源頭上避免顯卡與PCB卡槽雙雙形變,甚至撕裂PCB的情況出現。
增強散熱設計
并且ATX3.0架構打造上置獨立I/O束線設計,原後窗I/O接口處改造為風道出口,貼面直吹顯卡,增強散熱的同時機箱外接線材齊整簡約。
ATX3.0架構
總的來說,ATX3.0作為最新的ATX主闆機箱架構,很好地繼承了ATX2.0架構的優良設計,且結合自身颠覆性的創新設計應用,有機會取代ATX2.0成為機箱市場主流架構配置。
(7219593)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