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紅豆南國紅豆

紅豆南國紅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8 14:48:07

紅豆南國紅豆?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核心閱讀,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紅豆南國紅豆?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紅豆南國紅豆(南國紅豆正青春)1

紅豆南國紅豆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在廣東,粵劇是一張亮麗的名片。承載曆史、連接情感,粵劇與人們的生活相依相伴,在舞台也在街巷,在過去也在今天。如今,通過建立博物館、建立少兒傳承基地、跨界融合多種藝術等方式,古老的粵劇不斷傳承創新,煥發魅力。

如果說文化是一個地區的名片和靈魂,顯然,廣東與粵劇密不可分。

源自南戲,流行于珠江三角洲,後傳播到港澳地區,并随遠行海外的華人影響全球,可以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粵劇”。

它承載着曆史、連接着情感,雖經曆過低谷,但被譽為“南國紅豆”的粵劇,正以新的姿态煥發青春活力。

韻,走進千家萬戶

廣東廣州荔灣區恩甯路127号,一片灰白騎樓間,坐落着粵劇藝術博物館。這片西關老城區,曾是粵劇生長的沃土,如今,一座博物館濃縮了它的前世今生。

走進博物館展廳,一張張老照片、一件件華美的戲服……5000餘件藏品,将粵劇的曆史娓娓道來。

明代時,外來戲班時常入粵演出,孕育了粵劇的種子。清初,演唱“廣腔”的本地戲班出現,為粵劇形成打下基礎。此後,粵劇在本地班向外江班的吸收、借鑒、競争中逐漸形成,後流行于廣東、廣西、香港、澳門等地,并在海外華人聚居地廣泛傳播。2009年,粵劇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展廳内的一艘船格外引人注意。早期的粵劇戲班,為了方便演出,藝人們就乘坐這樣的船隻,沿珠江内河穿梭,遊走四鄉,靠岸演出。

現如今,粵劇的流動有了新的載體。全國首條“粵劇文化主題公交”開通,用粵劇粵曲唱腔為乘客介紹站點的人文風貌,“鄉音”走街串巷,與人們的生活相伴。

記載曆史,更要開啟新篇。粵劇藝術博物館定期舉辦粵劇演出,還建立了少兒粵劇傳承基地,由荔灣區政府和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資助,委托粵劇藝術博物館實施管理,目前已有500多人參與學習。

與博物館僅一牆之隔的西關培正小學裡,學生羅偉銘每周有兩節課學粵劇,周末還能到博物館的舞台上表演。校内招收學員,借助學校場地資源,利用假期和課餘時間教學,開設基本功和折子戲培訓課程。少兒粵劇傳承基地主任唐沛文認為,這種館校協同合作的模式,能夠讓越來越多的孩子成為粵劇的“小小代言人”和傳承者,讓粵劇流淌在千家萬戶。

傳,留住經典底蘊

燈光起,樂聲響,廣州粵劇院青年演員李偉骢一身周瑜扮相上台,身紮粉色大靠,頭戴紫金冠,腳着厚底靴,使一柄長槍,邊打邊唱,武功利落,氣魄沉穩,唱腔一出,足見功力。

感受着粵劇的魅力,觀衆們沉醉其中,看到精彩處,叫好聲連連。不遠處的珠江新城夜景做襯,古粵劇與新都市,碰撞出别樣滋味。

自從“粵韻廣州塔——名家周末大舞台”系列活動推出,每到周五晚,廣州塔下就彙集起許多戲迷,期待着喜愛的粵劇演員前來演出。一場演出,40分鐘,《牡丹亭》“驚夢”、《周瑜》“起兵”等一系列耳熟能詳的經典劇目輪番上演,精彩紛呈的表演總是場場爆滿。

李偉骢回到後台,厚重的妝底和華麗的戲服下,已是大汗淋漓。“粵劇要吸引人,還得是内容好,不然其他的隻能是空中樓閣。”李偉骢說。

深耕粵劇20多年,在李偉骢看來,粵劇的發展要按照一定的規律來,唱念做打是基礎,每一步都得走紮實才行。如今,他可以飾演文武小生行當的周瑜,既有長靠武生的大将風度,又有翎子生的風采氣度;也可飾演小生行當的柳夢梅,氣質儒雅,嗓音清亮;亦可飾演紅生行當的關羽,有花臉的功架、武生的功底,老生的醇厚念白和唱法……李偉骢認為,演員要不斷提升藝術追求,帶給觀衆更多更好的作品,粵劇的影響力才能保持并不斷擴大。

經過一代代人的努力,如今,粵劇已經擁有了20多位梅花獎得主,他們把粵劇帶到聚光燈下。與此同時,在城市的街頭巷尾,粵劇愛好者們也三三兩兩聚在一起,憑着滿腔熱愛,自娛自樂、互相學習。

大舞台上的演出與身邊人的哼唱交織呼應,讓粵劇的生命力綿延不息,濃郁的粵韻風華,滲透進這方水土,成為一代代嶺南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融,煥發時代活力

去年,國内首部4K全景聲粵劇電影《白蛇傳·情》上映40天,票房超2000萬元,刷新了中國戲曲電影票房紀錄,粵劇的更多可能性也受到關注。

每一幀畫面都很唯美,每一次定格都有内容,中國傳統美學和西方視覺表達方式的融合,讓粵劇與電影雙向賦能,彼此成就,引發不少觀衆的共情共鳴。數據顯示,觀影群體以年輕人群體為主,24歲至29歲的占比三成多,35歲以下的占比更是近九成。

熱度不僅在影院裡,劇院版《白蛇傳·情》每次上演,也都掀起“搶票”熱潮。今年5月27日,《白蛇傳·情》巡演登陸廣州大劇院。24歲的韓筱蕭又來到現場,這已經不知道是她第幾次看這部戲了,自從去年11月看了電影版,這個土生土長的陝西姑娘便愛上了粵劇。

“一有空,我就會跑去各地看粵劇演出,光《白蛇傳·情》的劇院版就追過七八場。”談及年輕人對粵劇的接受度,韓筱蕭認為,喜歡粵劇的人并不少,“我們的同好群裡,從中學生到中老年人都有,大家因熱愛粵劇結緣,常常交流感受。”

不僅是電影,如今,粵劇與交響樂、網遊等的跨界融合也頗受青睐,為更多人走近粵劇、了解粵劇打開了一扇扇門。

随着數字技術的發展,粵劇也張開懷抱擁抱新場景。為滿足觀衆的觀看需求,廣東粵劇院推出“線上春班”“粵劇在線小遊戲”“粵劇經典在線”等線上活動,并與各大直播平台合作推出“周末睇大戲”“粵韻ONLINE”等獨具特色的直播演出,在線觀看累計超1000萬人次。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才能激活劇種的活力。”廣東粵劇院院長曾小敏認為,粵劇藝術不能局限在傳統的舞台上,更需要邁出步子,積極擁抱新的傳播方式,讓粵劇收獲更多觀衆,魅力生生不息。《 人民日報 》( 2022年09月16日 14 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