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築夢新時代緻未來的自己

築夢新時代緻未來的自己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7 04:57:46

築夢新時代緻未來的自己(建設一個新時代)1

陸建新(左一)在建設現場。 資料圖片

築夢新時代緻未來的自己(建設一個新時代)2

深圳市景。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攝

“我叫陸建新,是一名來自中國建築集團的普通工程師,也是深圳經濟特區千千萬萬勞動者中的普通一員。今天,能作為基層建設者代表在這裡發言,我深感榮幸。”10月14日上午,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在廣東省深圳市隆重舉行,中建集團旗下中建科工華南大區總工程師陸建新作為深圳代表之一發言。

56歲的陸建新已兩鬓斑白,目光炯炯有神,有一張剛毅而質樸的臉。發言那天,他感慨萬千。從慶祝大會所在的前海國際會議中心出發,向北、向東,都會看到陸建新參與建設的高樓或是大樓。它們中有不同年代的深圳最高樓,也有深圳占地面積最大的建築。它們寫下了一個建設者的職業生涯,記錄了中建集團在内的無數建築公司的努力,更刻畫了深圳這個偉大城市的樣貌。

從小漁村到今日深圳,這座城市有一個建設者叫陸建新。慶祝大會後,他接受本報記者專訪,對過往娓娓道來。

一封信,一世高樓情

1982年,湖北荊門,18歲的陸建新收到工友寄來的信,邀請他來南方的一座新城市,信裡說,這裡熱火朝天,還說要蓋整整50層的中國第一高樓。陸建新雖然學建築,見過的最高樓卻隻有5層,讀完信他感覺,“這是何等有幸、頓覺心潮澎湃”。唯一的問題是,深圳的“圳”字不會讀,隻好去查了新華字典——那個年代,中國大地上聽說過深圳的人不多。

南下的火車上擠滿了人,座位上、座位下、衛生間、過道裡,全都是年輕人,懷揣着夢想去南方。興奮的陸建新從武漢坐火車到廣州,從廣州坐火車到深圳,出了羅湖海關才發現,這個火車站還沒内地普通縣城的火車站大。沒有高樓,遍地平房。至于傳說中要蓋50層的深圳國貿大廈,此時隻挖了個大坑。

年輕的夢想尚未追尋,就進入了灰頭土臉的現實。旁邊一棟七八層高的樓上,挂了句口号:“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就這樣,他投入了火熱的建設中。那時,面對中國第一棟超高層大樓,大家都沒經驗,最多就在書本上學過。陸建新學的是工程測量專業,來到這裡專門負責測量放線。僅僅用了一年時間,他就擔任了測量小組的負責人。彼時,沒有太多科技含量,一切都是笨方法,用“大炮筒一樣的激光鉛垂儀”,先測完一層,然後第二層跟第一層如法炮制。

陸建新怎麼也不會想到,這座沒有以高樓迎接他的城市,此後每個時期的最高樓的建設都有他的參加。

說起每一棟參建的大樓,陸建新都能不假思索地說出高度。深圳國貿大廈,當時的中國第一高樓,160米;深圳發展中心大廈,中國第一棟超高層鋼結構大廈,165米;深圳地王大廈,當時的亞洲第一、世界第四高樓,383.95米;北京銀泰中心,當時的北京第一高樓,249.9米;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當時的世界第一高樓,492米;廣州珠江新城西塔,當時的華南第一高樓,437.5米;深圳京基100,新的華南第一高樓,441.8米;深圳平安國際金融中心,如今的深圳第一高樓、中國第二高樓,598米……

“在北上廣深,我都在當年當地的代表性建築上留下了痕迹。”陸建新頗為自豪。

從3天一層樓,到20天一個醫院

“深圳速度”,一個響當當的詞,正是誕生于陸建新參建的第一個高層建築——深圳國貿大廈。

已經過去了38年,陸建新依然記得當年艱辛。一開始,深圳國貿建設速度并不快。具體方法,“跟農村蓋樓一樣”,采用傳統翻模施工,10天一層樓,等混凝土幹了,再繼續施工。為了提高速度,設計師們創造了滑模施工技術。理念雖新,但國内無先例,面對這項新技術,大家都沒經驗。前三次試驗,都失敗了。

在絕望中,第四次試驗成功了。自此以後,國貿大廈31層以上“三天一層樓”,迅速就建成了50層高樓,寫下了彪炳時代的“深圳速度”。

1994年,陸建新參與到深圳地王大廈建設中。這一次,由于是國際招标,與他共事的團隊有日本人和中國香港人,他們帶來了更為先進的技術,以及更為危險的操作方式。原先,陸建新一直站在樓闆上用儀器測量,在新的方法之下,需要站在高空走獨木橋。那年月安全防護措施差,人經常搖搖晃晃,過個10分鐘,就會發現手心全是汗,腳趾蜷曲在鞋子裡。

這還不算,大樓一直建設到100米了,還沒安裝電梯,他每天要背着10公斤的儀器和木質三腳架,一天上下兩次,下了班坐公共汽車回到鎮上,先走一段平路,再走一段山路,才能回到宿舍。一沾床,倒頭就能睡着。

有一幕深深地印在陸建新腦海中。那一天,地王大廈快封頂了,他正在高空作業,一擡頭發現有6、7個人在大廈裡參觀,一位老人沖他揮手緻意,他也揮手還禮。老人揮着手忽然哭了。等到下樓以後,領導告訴他,看到一幫年輕人在用生命幹活,老人家感動哭了。

就這樣,深圳地王大廈創造了10天蓋四層樓,“兩天半一層樓”的速度。這是上世紀90年代的“深圳速度”。

時間來到21世紀,2007年陸建新第一次做執行項目經理,負責當時的華南第一高樓廣州西塔建設工程,在他的率領之下,項目克服了重重困難。比如,西塔外圍的柱子全是斜交網格結構,鋼柱直徑最大1.6米,柱子傾斜度約在37度,如何讓這麼粗重而且傾斜的柱子在焊接之前立起來,穩得住?國内已成建築并無參照對象。陸建新很快就想出了辦法。

就這樣,廣州西塔的施工速度,達到了“兩天一層樓”。盡管施工地在廣州,但對陸建新來說,這同樣是屬于21世紀頭十年的“深圳速度”。

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時,陸建新還在江蘇老家探望父親。一星期後回到深圳,這位金牌項目經理,在家裡實在待不下去,拖着行李箱投入了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應急院區的建設。那天,他連車都打不到。跟醫院隻有一牆之隔,沒人願意去那麼危險的地方。

在這裡,陸建新跟480多名管理人員、1萬多名工人日夜奮戰,一天上班16個小時。最辛苦的時候,他連續熬了三個通宵。夜裡,看到深圳第三人民醫院的燈一層層往上點亮,他心裡清楚,疫情不容樂觀,于是更加努力投入建設。這座有1000個病床位、高标準負壓的院區,僅僅用了20天就建完了。

“體現了新時代的深圳速度!”院區建成後,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視察時,這樣感慨。

從深圳出發,為中國建築創新

“第二座比薩斜塔要誕生了。”聽到這句嘲笑時,陸建新隻有20歲,正在參與深圳發展中心大廈,中國第一棟超高層鋼結構大廈。那時,樓體是日本人設計的,鋼結構的材料是從日本買的,國力如此。所以在中國施工隊伍拿下招标之後,外界有了這樣的聲音。

“我是搞測量的,你說要建成比薩斜塔,那這樓就是給我搞歪了呗?”陸建新憋着一股氣,用最笨的辦法,反複測量,重複勞動。

大概從這樣的歲數起,通過創新來提高中國建築施工水平,就成了陸建新職業生涯的重要使命。而他本人,也成為中國施工技術從低水平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參與者、見證者。

他舉了兩個大廈的例子。

一個是深圳地王大廈,因為施工太累、太危險,陸建新不得不進行了一系列創新。比如,因為爬上爬下,帶着三腳架不方便,他索性做了一個轉接件,通過螺絲上到柱子的耳朵闆上,再把測量儀直接放到連接闆上,省卻了人工之累。

再如,在二三百米高空測量時,地面三級風,上面就有六級風,不但危險,測量精度還不準。即便從香港借來全站儀,也必須配合一個很大的反光鏡才能用,陸建新結合上學時的知識,專門去儀器店買來拇指大小的反光鏡,這樣揣在兜裡就能帶上高空,人也就安全了。直到如今,這還是行業的标配。

就這樣,地王大廈蓋到封頂時,偏差也隻有25毫米,而當時美國的标準是向内偏差允許可達7.5厘米,向外偏差允許可達5厘米。陸建新創造了一個行業奇迹,拿到了人生中第一個有分量的特等獎。

第二個例子,是如今的中國第二高樓深圳平安國際金融中心。

在主體結構施工階段,塔吊需要像壁虎一樣攀附在牆上,每隔一段時間攀升一次。這在之前沒有先例,所以陸建新拉着一位清華大學畢業的力學博士,一起設計并為塔吊安裝了支承架。安裝上之後他才發現,即便沒風的時候,塔吊都在搖晃,還發出“咔咔”的響聲。

“塔吊随時可能掉下來,萬一出了事,是要終生問責的。”陸建新吓出一身冷汗,連家人都勸他别幹了。他咬牙堅持,發現問題出在鋼銷子粗細上,原本設計5毫米的間隙太大了,于是重新加工銷軸,設計間隙縮小為1毫米。為了加快進度,他找到一家可靠的小工廠,不分白天黑夜趕制,終于把4台塔吊架子上的150多個銷子分批更換。

說來容易,但整個過程持續了3個月之久。那3個月,項目經理陸建新夜夜失眠,度日如年。但正是在這棟大樓摸索出的塔吊吊挂拆卸技術,獲得了2015年的國家發明專利,并在2017年4月的日内瓦國際發明展上被評為特别嘉許金獎。

在新時代繼續建設城市

一個問題,讓陸建新腼腆地笑了。

本報記者問他,後來是否去過自己建設的高樓時,陸建新如實回答,都是最近兩年才上去拍的照片。這位建築師的一生,是不斷起新樓,而不是享受繁華。他幾乎沒上自己蓋的樓消費過。

回想過去,陸建新覺得,中國建築的水平,是一代代建設者傳承、積累下來的。從摸索深圳國貿大廈開始,老一代人的鑽研精神,就在陸建新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如今,他要把這些傳承下去。他的不少徒弟已經成為中建科工的中堅力量。而他的許多發明創造和創新理念,也已成為國内建築行業的共識。

38年來,陸建新輾轉工作于國内外8個城市,參與46項工程施工,國内已封頂的7座100層以上鋼結構摩天大樓,他主持承建了其中4座的主體結構,參建工程總高度達3600餘米。他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次,取得國家專利16項、國家級工法1項。如今,陸建新所在的中建科工,在全國各地400米以上的地标性建築中占比高達90%,處于絕對領先地位。

陸建新特意為自己“正名”:“我可不是隻愛建高樓,也愛其他建築。”他舉例,去年剛剛建成的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光長度就有1.8公裡,是全球最大會展中心。再之前,他還建設過沈陽桃仙機場二期航站樓、廈門會展中心、廣州花都新白雲國際機場,等等。

至于陸建新接下來的目标,也大多都不“高”,而是豐富多彩。他說,接下來想為深圳建設學校、醫院、城市綠道、立體停車庫,想做舊城改造、口岸改造,想讓深圳更美好。

說起自己的名字,陸建新自言自語道:“現在的解釋應該是,在這片土地上,建設一個新時代。”(本報記者 劉少華)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10月29日 第 05 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來源: 海外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