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漢,位于東湖高新區的中國信科集團園區内,一尊球體雕塑頂端,一顆标注為“FiberHome”(烽火)的小行星引人注目。
該雕塑落成于2019年5月17日。許多人不知道,它與貴州大山深處的國之重器——FAST“中國天眼”有關。“天眼”核心部件、保障海量天文觀測數據傳輸的“視神經”動光纜,即由中國信科集團旗下的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烽火通信”)研發而成。
為感謝烽火通信的突出貢獻,國家天文台将中國科學家此前發現的第121547号小行星永久命名為“烽火通信星”。
1976年,在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趙梓森“抻”出中國第一根具有實用價值的光纖。時至今日,立足于中國光谷的烽火通信,已發展成國内領先、國際知名的信息通信設備與網絡解決方案提供商。
2018年4月26日,在烽火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考察。他語重心長地對企業負責人說,新發展理念,創新是第一位的。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過去那種主要依靠資源要素投入推動經濟增長的方式行不通了,必須依靠創新。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技術,是企業的“命門”所在。企業必須在核心技術上不斷實現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關鍵技術,掌控産業發展主導權。
“核心關鍵技術必須掌握”
“我當時在現場,和大家親切握手,察看烽火自主研發的芯片和光網絡産品,了解産品用途、性能、國産化率、在國際同行業中的地位等情況……”34歲的邱小青至今非常清晰地記得4年前,來到公司考察時的一幕。
展品中,有烽火通信研發的我國第一款可以商用的25G高速激光器芯片,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再次強調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國之重器必須立足于自身。他指出,過去在外部封鎖下,我們自力更生,勒緊褲腰帶、咬緊牙關創造了“兩彈一星”,這是因為我們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下一步,科技攻關也要這樣做,要摒棄幻想、靠自己。
光芯片是光通信系統中的關鍵核心器件。相對于傳統三五族材料光芯片,矽光芯片采用矽光子技術,是将矽光材料和器件通過特色工藝制造的新型集成電路,具有集成度高、成本低、光波導傳輸性能好等特點。一直以來,其技術壁壘很高。
4年來,烽火通信憑借打造“中國芯”的信念,堅持自主研發,突破了多個“卡脖子”難題。
在研發出100G矽光芯片後,烽火通信研發團隊一度面臨抉擇:是沿用舊有的産業鍊和技術路線,還是繼續開發更小體積與成本的下一代産品?
當時,國際同行已采用全新的技術路徑開發下一代産品。“技術掌握在别人手裡”,必須依靠自己拼。烽火通信為研發團隊增加人手與經費投入,大家夜以繼日讨論技術方案、測試、修改。
經過3年的艱苦研發,2021年底,烽火通信推出了中國首款、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400G相幹商用矽光收發芯片。這是目前國際上已報道的、集成度最高的商用矽光集成芯片之一。
今年,中國信科集團國家重點實驗室還發布了國内首款1.6T矽光互聯芯片。這意味着,我國矽光芯片技術實現向Tb/s級的首次跨越,這也将為超級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産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堅持創新、不斷攻克核心關鍵技術,中國信科集團的專利牆上,34330件全球申請專利中,發明專利超過90%,累計榮獲國家級、省部級的科技獎項100多項。烽火通信自研核心芯片已批量應用,預制棒、光纖、光纜實現完全自主生産,各類産品國産化率不斷提升。
針對汽車行業近年出現的“芯片荒”,2021年9月,烽火通信與東風汽車集團聯合成立“車規級芯片聯合實驗室”,2022年成立武漢二進制半導體有限公司,共同打造高可靠性的汽車芯片産品,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
“跨越更遠的山海”
每當端詳和同事們一起與合影的照片,邱小青總會想起來考察時的場景——書記對大家說,你們所從事的光通信行業很重要,要建設網絡強國,需要你們加快腳步,更快地占領一些制高點。
4年來,她明顯感覺到,同事們的幹勁更足了。原本在公司從事宣講工作的邱小青也對自己提出了更高要求,她主動申請調往專業性更強、挑戰更大的技術銷售崗位。經過幾年曆練,如今已成長為公司國内營銷部售前經理。
自我加壓、不斷革新、創優争先的精神氣質,自烽火通信成立起,就已融入到文化基因裡。
20世紀80年代,全國上下從農村電話到國家骨幹電話網,用的都是國外進口的設備,行業内流傳着“七國八制”的說法:當時的中國通訊市場上總共有8種制式的機型,來自7個國家。“巴統”(全稱“輸出管制統籌委員會”,總部在巴黎——記者注)對中國實行技術封鎖和限制。
20世紀90年代,我國光纖通信技術不斷進步,但一大問題是研究成果遠離市場需求,許多技術的商用化水平遠落後于發達國家。
在科技體制改革大潮中,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率先開展企業化轉制,轉制為烽火科技集團,并發起創立烽火通信。
2000年,烽火通信在印尼設立海外辦事處,開啟國際化拓展之路。經過20餘年發展,現在已擁有27家海外子公司,并且在南美、東南亞、歐洲建立起生産基地和研發中心……截至目前,該公司産品出口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數據顯示,2021年,烽火通信在國際市場實現逆勢增長,進出口額達到140億元,其中出口額突破100億元,同比增長49%。
面對海洋通信産業,烽火通信投入研發資源,如今已成為國内唯一、國際屈指可數的集岸端傳輸設備、中繼器等濕端産品、海纜三大類産品和海纜工程施工于一體的企業,具備完整的海洋網絡解決方案和工程項目總承包能力。
為保持企業競争力,烽火通信不斷加大研發投入。2021年,該公司營業收入263.15億元,同比增長24.87%;淨利潤2.88億元,同比增長高達181.52%。公司全年研發投入超過37億元,研發費用同比增長34.20%。
打造年輕人喜愛的成長平台
“目前我們的第一代産品已經規模商用,第二代更高速率的産品也會在今年正式投産。”能夠作為核心人員參與超高速相幹矽光芯片及器件的研發,為實現“中國芯”的夢想添磚加瓦,飛思靈模拟IC設計工程師盧魯璐子覺得“非常有成就感”。
2018年,盧魯璐子博士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光學工程專業,入職烽火通信旗下的飛思靈微電子從事芯片研發。
烽火通信對青年員工實行導師制、項目組培養,這讓盧魯璐子倍感親切。她經常與項目組的夥伴們共同學習、探讨國際會議和産業會議的前沿知識。“項目組很像大學的課題組,團隊在項目推進艱難的時候,總能互相鼓勁、齊力攻關。”這也使得她能夠心無旁骛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
“科技創新,人才是第一資源。”烽火通信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徐東磊介紹,公司每年從全球各大高校招聘的優秀畢業生就有1000多人。通過股權激勵、“人才房”項目等,提高人才歸屬感,促進企業與人才共同發展。如今,公司員工平均年齡29歲,90後經理人已達數十位。
這裡鼓勵科研創新,也倡導年輕人喜歡的生活方式。今年春天,《烽火已點亮》RAP視頻在光谷朋友圈流傳。畫面中,一群青年男女頭戴鴨舌帽,跳起街舞唱起嘻哈。這群年輕人全部來自烽火通信,作詞、表演也均由他們自己完成。
作詞徐沐嶽,30歲出頭,現在國外從事客戶經理工作;主唱袁俊,是位剛入職的新員工,屬于菲律賓地區部;主唱沈晶聶就職于美洲地區部,在公司奮鬥了10年左右,已邁入中層,是一名客戶群經理;幾位伴舞,來自銷售部門、支撐部門等。網友評價:“平常看大家安安靜靜地都在工位上,暗地裡卻是個Rapper,太卷了!”
“新發展理念,創新是第一位的。”自主創新,也是給光谷、給武漢、給湖北布置的“重點課題”。
5月29日,湖北省委召開發布會公布數據:2021年,全省規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實現營業收入10964.3億元,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達到10196.5億元,均為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東湖高新區成為全省優質企業聚集地,擁有4300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在全省占比近三成。
堅持以創新驅動發展,當前,以湖北東湖科學城為核心,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建設加快推進。
全球創新指數,武漢再進位。不久前,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發布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武漢排名連續4年上升,位列世界城市集群第25位,城市發展含“新”量不斷遞增。
本報武漢6月12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娟娟 通訊員 凃燕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
來源:中國青年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