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楚國真覺得自己是蠻夷嗎

楚國真覺得自己是蠻夷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4 14:43:12

楚國真覺得自己是蠻夷嗎(先秦吳國人的自我認知變化)1

很多文字中保留了遠古時代的文明密碼。這些信息有助于我們理解古代吳國先民的一些情況。吳國的"吳"的本字是"呉",屬于會意字,有"口"和"大"組成,根據《說文解字》,《毛詩序》等典籍的解釋,吳的意思是大聲的意思。

"吳"指的是什麼樣的聲音呢?"吳"和"虞"在先秦時代相通,先秦時代的虞人指的就是掌管山林狩獵的官員,所以吳人很可能是一個善于狩獵的部族。

國名來源

楚國真覺得自己是蠻夷嗎(先秦吳國人的自我認知變化)2

根據古文字和地名線索,遠古吳人的活動範圍也是有迹可循的。他們最早來自于西北地區。在陝西和山西地區,有過很多與吳或者虞有關的地名。比如山西有吳山,虞坂,虞城,陝西有吳嶽等等。吳人最早屬于炎黃部族集團,吳女吳樞是黃帝的母親,吳權是炎帝的臣子;黃帝的後裔,颛顼之子吳回曾經擔任火官,死後成為火神。但是這些吳人的後裔,最後在上古部族的征戰與融合中消失,沒有顯赫的子孫名留青史。

今人所熟知的春秋時代的吳國王族,其實是姬周貴族泰伯與仲庸的後人。周人最早在山西地區活動,在周太王時代遷徙到岐山之下,休養生息,并與當地西戎,還有早期的嬴秦部族有了接觸。商代末年,周人開始策劃蠶食商的天下。而在周部族内部,為了避讓得勢的季曆,于是這些周人先逃到了陝西地區的西吳,因此該部族得名為"吳"。後來,這個部族千裡迢迢遷徙到長江下遊一帶,将"吳"的名字帶到了當地。周武王滅商之後,尋找泰伯等人的後裔,這時泰伯已經傳到了周章,于是周章被封為吳國君主,周章的弟弟虞仲被封在山西平陸的北虞,成了後來成語"假道伐虢"裡的主角虞國,該國在公元前7世紀被晉國吞并。

根據《史記》記載,南遷的周人部族自稱"勾吳",吳國青銅器銘文上的"攻吾","工呉","攻吳",印證了司馬遷的記載。

勾就是"勾勒,勾畫"的意思,說的是吳人對自我形象的描述:他們學習南方土著,在身上繪畫魚龍形的紋身。這是當地荊蠻部族的交感巫術,以免受到水族的傷害。和楚人,流亡到朝鮮半島的先秦居民,以及南越武帝趙佗一樣,吳人為了統治當地族群的需要。也為了獲得更多的自由度,采取了斷發文身的自我蠻化政策。在北方的同宗虞國被晉國滅掉之後,吳國成為了泰伯碩果僅存的血脈。

.早期曆史

楚國真覺得自己是蠻夷嗎(先秦吳國人的自我認知變化)3

在南方的時間裡,吳國君主保持着公爵的爵位。他們以部落酋邦的形式默默存在了19代,和越人一起,在長江、東海、杭州灣和皖南山區圍繞的封閉地理單元裡休養生息。吳人生活在甯鎮地區,越人生活在太湖地區。彼此語言相通,有很多類似的文化習俗,下層人民幾乎不分彼此。直到壽夢時代才開始走出酋邦時代,兼并了周邊的其他部落,擴充了領土。吳國的疆域北鄰郯國,西部與、徐國、鐘離國,州來,群舒部落相鄰,向南在黃山、天目山,太湖一線與越國接壤。

在稱王之後,吳國政權内部王位更叠十分血腥。壽夢王十分喜歡四王子季劄,但是季劄以遵守長子即位的傳位法則為由。為了政權的穩定,拒絕了父親的想法。諸樊為了順應父親和民衆的意願,決定将王位傳給弟弟餘祭,希望以兄終弟及的方式。最終由季劄即位,以效法西周早期太王讓季曆即位的先例。于是王位又傳給了餘昧,希望以這個順序傳給季劄。但是季劄依舊不接受讓位,于是餘昧的兒子即位,是為吳王僚。在季劄不願意即位的前提下,諸樊的兒子公子光心懷不滿,于是與楚國的流亡貴族伍子胥聯合起來,這就有了專儲刺殺吳王僚,公子光登基的典故。後來要離受公子光,也就是吳王阖闾的委托刺殺流亡太子慶忌的典故,同樣血氣彌漫:生命力和意志力極其頑強的要離,以自斷右臂的極端自殘靠近謀殺對象,取得慶忌的信任;最後在慶忌帶兵回國的時刻刺倒慶忌,并在慶忌得到的寬恕後,投江自盡。這一段記載中,吳人的尚武,對寶劍的喜愛,對于君主的忠誠,為了信義輕視死亡的壯烈體現地淋漓盡緻。

楚國真覺得自己是蠻夷嗎(先秦吳國人的自我認知變化)4

攻郚太子姑發劍,出土于安徽淮南蔡家崗蔡聲侯墓

在吳王阖闾即位後,與楚國重臣子西和子反有私人恩怨的流亡貴族申公巫臣流亡到了晉國,并憑借自己對中國南方的了解,為晉國尋找可以制約南方楚國的盟友。這一次他看中了流落在南方的同宗後裔吳人。春秋的霸主之位,主要是在中原諸侯和中原周邊的半夷半夏的邊緣諸侯間流轉。随着春秋争霸的規模擴大,卷入國家的增多,一個規律是:霸主的位置在中原諸侯和周邊國家間流轉,而周邊國家齊,秦,楚等國的優勢越發明顯。因為他們不僅有着更具優勢的文化與族群結構:出身周王室同宗或者古代君主的統治者統治着半戎半夏的臣民,還有更大的戰略緩沖空間。在晉楚弭兵前後,晉國在與楚的争霸活動中明顯處于下風,為在争霸活動中取得優勢,晉景公接受楚國亡臣申公巫臣的建議,在楚國背後安插勢力。作為周王室遠在南方的後裔,同為姬姓國的吳國,成為了晉國的統戰對象。

與此同時,稱王的壽夢發現,自己的部族發展到了一定規模。為了在和其他南方民族以及楚人的競争中生存,就需要接受新技術與新文化的刺激。基于互補性的需求,公元前585 年,從楚國出奔晉國的巫臣以提供軍事和外交援助為條件,遊說吳王聯晉伐楚,吳王壽夢欣然接受。巫臣給吳國帶去了戰車和戰車禦手,車戰射手,幫助吳人發展軍事技術。

楚國真覺得自己是蠻夷嗎(先秦吳國人的自我認知變化)5

吳王是野(壽夢)戈

壽夢與巫臣相談甚歡,而且巫臣還讓兒子狐庸留下來為吳王效力。在新技術和文化的刺激下,吳王壽夢也沒有讓晉國失望。在協助吳國的同時,晉國不忘給吳國劃定勢力範圍:隻許與楚國開戰。公元前584年,吳國為了打通與中原聯絡的要道,北上征伐魯國南部的小國郯,引發了晉國盟友---魯國的警惕。于是第二年,晉國糾集齊國、魯國、邾國等共同攻打郯國,譴責這個小國侍奉吳國。這無疑在敲山震虎,警告吳國不許超越一定的勢力範圍。于是,在十九世吳王壽夢後,相繼接位的二十世吳王諸樊、二十一世吳王馀祭,二十二世吳王餘昧忠實地執行吳王壽夢制定的"聯晉抗楚"的國家戰略,執行西進伐楚和南進伐越的政策。

此時的中原大地,晉、楚兩大集團舉行列國弭兵盟會。達成除齊國、秦國以外的原屬兩大集團的小國奉晉、楚為共同霸主,同時承擔對晉、楚兩國朝見、納貢的政治義務的盟約,但是楚國略占上風。這一時期,吳國被該盟會排除在外,其政治地位成為了既不朝晉、又不朝楚的被邊緣化的特殊國家。因此,第二次弭兵盟會是春秋晉、楚争霸曆史的一個拐點。自此以後,晉、楚之間的大戰停止,楚國的注意力也随之回到了南方世界。這是吳、楚東南争奪的曆史拐點。它以外交盟約形式,使得楚國和吳國的矛盾進一步激化。

楚國真覺得自己是蠻夷嗎(先秦吳國人的自我認知變化)6

從公元前584 年開始到公元前519年之間的60多年裡,吳楚進行了10次規模較大的會戰。其中吳國完勝6場,楚軍完勝的僅有1場。其餘的4場會戰往往是吳國被楚人引入伏擊圈或者平原地帶所以初戰不利,但是往往能反敗為勝。

吳國之所以屢戰屢勝,不僅僅是因為擁有新技術,而且還因為吸收了楚國太子建等流亡貴族,所以比較了解楚國東部邊疆的邊防狀況。在吳王壽夢後的四代人時間裡,吳國每隔若幹年,就趁着夏末秋初,對楚國邊疆進行周期性襲擾。由于吳人以果敢的劍士和叢林輕步兵見長,還能利用南方河道快速運兵,進行滲透與包抄,使同樣偏好步戰的楚軍都感到力不從心。即使在平原地帶作戰失利,吳軍也能設置伏擊圈,讓楚軍戰車陷入沼澤,河道等複雜地形進而圍攻之,最後反敗為勝。楚軍猝不及防,隻能通過不斷修建要塞,加固城池來應對吳人的突襲,通過射殺主将的方式結束戰鬥。一系列瘋狂的進擊,迫使楚國在東方戰線上對吳國轉入被動防禦,吳國國土擴張到了楚國的東部邊疆經常打到州來,巢,潛,六等城邑下。

楚國真覺得自己是蠻夷嗎(先秦吳國人的自我認知變化)7

吳國與楚國争奪州來之地的雞父之戰,可以視作吳國戰術的經典示範。公元前519年7月,楚平王令司馬薳越統率楚、頓、胡、沈、蔡、陳、許七國聯軍前往救援被吳國進攻的城邑州來。吳軍統帥見楚聯軍力量強盛,遂撤去對州來的包圍,将部隊移駐于鐘離伺機行動。由于楚國令尹陽匄病死軍中,楚軍士氣低落。司馬薳越被迫回師雞父休整。在得知這一情報之後,吳人認為諸侯聯軍很不團結,可以先擊敗楚國的仆從軍,最後攻擊楚軍本部。

吳王僚采納公子光的建議,并制定出具體的作戰計劃:不顧及中原傳統,利用七月二十九日這一不适合用武的日子違背傳統作戰。在兵力部署上,先以一部分兵力首先來進攻胡國、沈國和陳國的軍隊,打亂其他諸侯軍,再集中兵力攻擊楚軍主力。

楚國真覺得自己是蠻夷嗎(先秦吳國人的自我認知變化)8

吳軍的計劃很快令楚軍陷入了慌亂,于是楚國人讓陳,胡,沈三國的軍馬作為第一線。對此,吳人先派出3000囚徒死士詐敗誘敵。這些未受過軍事訓練的吳刑徒即散亂退卻。胡、沈、陳三國軍隊貿然追擊,捕捉戰俘,紛紛進入了吳軍主力的預定伏擊圈中。這時吳三軍從三面合圍,戰勝了胡、沈、陳軍隊,并俘殺胡、沈國君和陳國大夫夏齧。爾後又縱所俘的三國士卒逃回本陣。這些士卒僥幸逃得性命,便紛紛狂奔。

許、蔡、頓三國軍隊見此狀況,軍心動搖,陣勢不穩。吳軍緊随亂兵之後,乘勝擂鼓呐喊進攻許、蔡、頓三國之軍,三國人馬因驚恐而不戰而潰。楚軍初見胡、沈、陳、軍戰勝吳軍,正覺得吳軍脆弱無能。所以掉以輕心,沒有排成嚴密的陣勢,忽見諸侯亂軍漫山遍野狂奔而來,打亂了楚軍嚴密整齊的陣線;而後面吳國軍隊又沖擊過來,楚軍突受此種奇襲,倉猝之間向後敗退。吳軍大獲全勝,并乘勝攻占了州來。

正當吳王僚在大規模伐楚之時,公元前515年,在楚國流亡貴族伍子胥的謀劃下,王僚被刺客專諸刺死,吳王阖闾即位。新國王判斷晉國已經無力與楚國開始新一輪争霸,更無力南下指揮吳國。于是吳王以水路不通為理由,拒絕參與公元前529年晉國組織的"平丘盟會",表示自己即将采用全新的外交策略,開啟獨立的稱霸事業。

對内,吳國興建城牆、打造軍備,準備開始新的發展。在政權更叠之後,楚國一度吸納了吳國的兩位公子掩餘和燭庸,招降納叛的行為給了新王阖闾以充分的進攻理由。公元前512年,吳國吞并了楚國的附庸鐘吾和徐國。滅鐘吾、徐之後,吳王阖闾向伍子胥請教伐楚之策,伍子胥獻上為三師輪番襲擊的疲楚之策,派出軍隊分批次襲擾楚國的邊疆,讓楚人誤以為吳國僅僅是小打小鬧;但是在國内,吳王阖闾正在厲兵秣馬,收斂國用,操練兵法,準備給楚國來一次出其不意的重擊。

大破楚國

楚國真覺得自己是蠻夷嗎(先秦吳國人的自我認知變化)9

公元前507年,姬姓諸侯國蔡昭侯、唐成公為報楚令尹子常的勒索和被拘三年之仇,背叛楚國而與晉、吳結盟,使楚北側失去屏障。公元前506年春,應蔡國之請,晉、齊、魯 、宋、蔡、衛、陳、鄭、許、曹、莒、邾、頓、胡、滕、薛、杞、小邾18國諸侯在召陵(今河南省郾城縣東)會盟,共謀伐楚。

同年4月,晉國又指使蔡國出兵攻滅楚之附庸沈國。楚國于同年秋發兵圍攻蔡國。吳國君臣認為楚國的外部環境已經比較孤立,可以展開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了。在行軍路線上,吳軍決定避開吳楚拉鋸了半個世紀的傳統西線戰場,而是以救蔡為名,秘密經淮河流域秘密繞過大别山脈,從楚守備薄弱的東北部突入楚境,實行長途迂回,對楚國實施掏心式打擊。

楚國真覺得自己是蠻夷嗎(先秦吳國人的自我認知變化)10

公元前506年冬,吳王阖闾親自挂帥,以孫武、伍子胥為大将,阖闾的胞弟夫概為先鋒,傾全國3萬水陸之師,乘坐戰船,由淮河溯水而上,直趨蔡國境内。囊瓦見吳軍來勢兇猛,不得不放棄對蔡國的圍攻,回師防禦本土。當吳軍與蔡軍會合後,另一小國唐國也主動加入吳蔡兩軍行列。于是,吳、蔡、唐三國組成聯軍,溯淮水繼續西進。

進抵淮汭後,孫武決定舍舟登陸,由向西改為向南。伍子胥不解其意,問孫武:"吳軍善于水戰,為何改從陸路進軍呢?"孫武答道:"用兵作戰,最貴神速。應當走敵人料想不到的路,以便出其不意。逆水行舟,速度遲緩,吳軍優勢難以發揮,而楚軍必然早有預料,很可能乘機防備,那就很難破敵了。"于是孫武挑選3500名精銳士卒為前鋒,迅速地突破楚北部的大隧、直轅、冥阨三關險隘,然後沿着漢水深入南下,深入楚腹地,不出數日,挺進到漢水東岸。當吳軍突然出現在漢水東岸時,楚昭王急派令尹子常、左司馬沈尹戌、大夫史皇等,傾全國兵力,趕至漢水西岸,與吳軍對峙。

楚國真覺得自己是蠻夷嗎(先秦吳國人的自我認知變化)11

楚國方城遺址

左司馬沈尹戍認為楚國兵多,但是多數是封君的私人部隊,而且分散在各地。這些人長期互不往來,武器和編制都不統一,很難統一調度,更難以阻止吳軍突破漢水的防禦。針對吳軍孤軍深入,不占地利的弱點,主張充分發揮楚國兵員衆多,本土作戰的優勢,變被動為主動。他向令尹子常建議:由子常率楚軍主力沿漢水西岸正面設防。而他本人則率部分兵力北上方城,迂回吳軍的側背,毀其戰船,斷其歸路。爾後與子常主力實施前後夾擊,一舉消滅吳軍。子常起初也同意了沈尹戍的建議。可是在沈尹戍率部北上方城後,楚将武城黑和大夫史皇卻慫恿子常與沈尹戍争奪功勞,子常一聽,覺得有理,于是改變與沈尹戌商定的夾擊吳軍計劃,不待沈尹戌軍到達,擅自率軍渡過漢水攻擊吳軍。

吳國君臣見楚軍主動出擊,遂采取後退疲敵、尋機決戰的方針,主動由漢水東岸後撤。子常中計,揮軍直追。吳軍以逸待勞,在小别山至大别山間迎戰楚軍,三戰三捷。子常連敗三陣,便想棄軍而逃。史皇對他說"國家太平時,你争着執政,現在作戰不利,你就想逃跑,這是犯了死罪。現在你隻有與吳軍拼死一戰,才可以解脫自己的罪過。"子常無奈,隻得重整部隊,在柏舉列陣,準備再戰。

楚國真覺得自己是蠻夷嗎(先秦吳國人的自我認知變化)12

11月18日,吳軍停止後退,在柏舉與楚軍對陣。夫吳軍先鋒認為應先發制人,他對吳王阖闾說:"子常這個人不仁不義,楚軍沒有幾個願為他賣命。我們主動出擊,楚軍必然潰逃,我軍主力随後追擊,必獲全勝。"阖闾不同意夫概意見。夫概回營後,對部将說:"既然事有可為,為臣子的就應見機行事,不必等待命令。現在我要發動進攻,拼死也要打敗楚軍,攻入郢都。"于是率領自己的5千前鋒部隊,直闖楚營。

楚軍果然一觸即潰,陣勢大亂。阖闾見夫概部突擊得手,乘機以主力投入戰鬥,楚軍很快便土崩瓦解。史皇戰死,子常棄軍逃往鄭國。喪失主帥的楚軍殘部紛紛向西潰逃,吳軍乘勝追擊,到柏舉西南的清發水追上楚軍,阖闾欲立即展開攻擊,夫概認為乘其半渡而擊,楚軍隊列混亂不堪,必獲大勝。楚軍見吳軍追至而未進攻,急于求生,争相渡河。待其半渡之時,阖闾揮軍攻擊,俘虜楚軍一半。渡過河的楚軍逃到雍澨(今湖北京山縣境),正埋鍋造飯,吳軍先鋒夫概部追至,楚軍倉惶逃走。吳軍吃了楚軍做的飯,繼續追擊。楚左司馬沈尹戍得知子常主力潰敗,急率本部兵馬由息趕來救援。

楚國真覺得自己是蠻夷嗎(先秦吳國人的自我認知變化)13

吳軍先鋒夫概部在沈尹戍部突然的淩厲反擊下被打敗。吳軍主力趕到後,孫武指揮部隊迅速将沈尹戍部包圍。盡管沈尹戍左沖右突,奮勇沖殺,受傷三處仍無法沖出包圍。最後沈尹戍見大勢已去,遂令其部下割下自己的首級回報楚王。楚軍失去主帥,慘敗潰逃。

此後,吳軍又連續五戰擊敗楚軍,一路向郢都撲去。楚昭王得知前線兵敗,不顧大臣子期、子西的反對,帶領親信逃走。昭王西逃的消息傳到軍前,楚軍立即渙散,子期率部分精兵趕去保護楚王,子西則率殘兵西逃,吳軍于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農曆11月29日攻入楚國都城郢都。吳國的勢力達到巅峰。

華夏認同

楚國真覺得自己是蠻夷嗎(先秦吳國人的自我認知變化)14

在春秋時代,華夏逐漸成了文化概念,而不再是血緣概念。大家都知道吳國有王室血統,還屬于最早冊封的一批諸侯。比如《左傳》襄公十二年,吳王壽夢去世,魯襄公按照禮制,到周廟去悼念同宗親屬的過世,這說明魯國承認吳王的周王室血統;《左傳》哀公十二年五月,魯昭公的夫人孟子去世。《左傳》的作者通過微妙的筆法不稱孟子為"夫人",譴責了吳國和魯國的聯姻是同姓通婚,屬于非禮。在《論語·述而》裡,孔子等人也讨論了這一事件,認為吳國和魯國聯姻是違背禮制的。

由于華夏是文化身份,而不僅僅是血緣認同,所以自我蠻夷化的吳國長期被視為蠻夷。在公元前584年,吳王壽夢北上進軍,征伐魯國南部的郯國由于這裡是魯國的勢力範圍,所以引發了周禮繼承者,姬姓諸侯國魯國的驚呼:中國軍威不振,所以蠻夷才會如此猖狂。說明再次進入中原視野的吳人,是以看待蠻夷的方式看待這個周朝在南土的同宗。

楚國真覺得自己是蠻夷嗎(先秦吳國人的自我認知變化)15

在這樣的背景下,曆經了四代君王經營的吳國,随文化的進步和國力提升,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稱霸意識。不再滿足于當晉國的打手,而是以姬周王室的身份,組建自己的稱霸聯盟。吳王不斷吸收來自齊魯,楚國,晉國的人才和流亡貴族,并和蔡國,沈國等曆史悠久,爵位較高,但是飽受楚國侵略的姬姓小國結盟,所以吳人在文化上開始向中原靠攏。而在見識了中原的禮樂文化後,吳人開始有意識利用周王室後裔的身份造勢宣傳。到了吳王僚的時代,吳國趁着楚國的貴族内鬥大舉出擊,多次在戰場上擊敗楚軍,而且吳國開始增進和中原的聯系,中國文化史上著名的"季劄出遊"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展,旨在讓中原接納吳國崛起,并在國際上孤立楚國。

季劄趁着中原弭兵的和平歲月周遊列國,熟練地點評《詩經》裡《國風》中的各國民樂。不僅體現了吳國上層對于正統禮樂文化的極高修養,也使中原不再完全鄙視吳國為蠻族。而且吳國貴族對西周曆史,列國地理與人文風俗的全面了解,體現了他們志在天下,稱霸諸侯的野心。随着實力的增長,吳國不滿足于充當晉國霸權的代言人。很明顯的舉動是在公元前570-563年間,晉國組織中原諸侯進行了6次會盟,還邀請吳國參加,但是吳國隻有一次到會。除了距離遙遠,中原諸侯依舊歧視吳人不懂華夏禮儀,更主要的原因是,吳國初步戰勝楚國之後,不願再寄人籬下;身為周王室後裔的他們,開始謀求建立自己的霸業。

楚國真覺得自己是蠻夷嗎(先秦吳國人的自我認知變化)16

三國時代東吳朱然墓出土的季劄挂劍漆盤

所謂的春秋霸主,就是要以弱攻強、興滅繼絶,同時要輔佐周王室,維持諸侯的秩序平衡。因為是家天下秩序的維護者,各諸侯都是兄弟。所以在關鍵時刻,霸主應避免與同為一家人的大國爆發十分激烈的沖突,而要以強大的軍威和娴熟的外交手腕壓服對手。除對周邊的戎狄小國之外,霸主不輕易對華夏諸侯發動滅國戰争。所以後來的吳人經常将侵略楚國的戰鬥宣傳成懲戒蠻夷,捍衛姬姓的正義之舉。

楚國真覺得自己是蠻夷嗎(先秦吳國人的自我認知變化)17

吳王光戈

随着周人認同的逐漸複蘇,吳人很重視宣傳自己的王室身份。《左傳-昭公三十年》,記載了楚令尹子西對楚昭王的進言:"吳國是周王室的後裔,長期被遺忘在海濱,不和其他姬姓諸侯來往。現在吳人開始強大了,向着華夏諸侯看齊;吳王光修養文德,要恢複先王的榮耀。"可見吳國的強國舉措和外交宣傳已經受到了對手的重視。

根據出土春秋竹簡《吳命》的記載,楚人在外交場合侮辱吳人是周王室抛棄在南方的"棄子",引來了吳人的強烈憤慨。在公元前506年的對楚遠征中,吳的兩個盟友唐國和蔡國都是姬姓國;在得知姬姓的随國收容了流亡的楚王後,吳王派人到城下喊話:"楚國幾乎兼并了漢水流域的姬姓諸侯,你們也是周王室後裔,為什麼要包庇楚王?"

楚國真覺得自己是蠻夷嗎(先秦吳國人的自我認知變化)18

左下方第三把是吳王光青銅劍,出土于山西原平

再加上吳人曾在公開場合被齊魯稱為蠻夷,不懂中國之禮,使得這個後發的邊緣蠻族國家對于自己的身份更加敏感。而"稱霸"的外交思路,影響了吳國的邦交,以及最後吳越争霸的曆史結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