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廖湛兮
原創不易,抄襲、洗稿、未經授權的轉載必究。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指出,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更優秀,讓自己過得更好。
在阿德勒看來,自卑源于人類骨子裡對優越的追求,不是一件可恥或者可悲的事,如果運用得當便能成為促使大家進步的動力。
如何才能做到呢?
主要包括以下3步: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自卑,來自于自己内心用某方面和他人比較之後發現自己不及對方後産生的自愧不如、落寞痛苦的心理。
換句話說,如果不拿自己去和别人做比較,就不會有對比,也不會得出自己在某方面低于或者高于他人的結論。
這種比較本身不是強制性的,很多時候都是我們下意識在内心進行的,我們為什麼會不知不覺地去比較?
有人說,可能是人類劣根性的攀比心作祟。
其實,不然。
根本原因是人類對美好的人、事、物都有一種追求和向往之心,遇見了就會不自覺地被吸引,想去靠近和擁有,下意識的會試着把自己代入到美好的場景之中,當發現自己無法企及、甚至相差甚遠時,自卑之心便油然而生。
這本質上就是源于我們希望自己本身就很美好,或者說可以變得更美好的心态,不是什麼可恥可悲的事。
我們要意識到人與人之間因為出身、經曆、自身客觀條件的不同,永遠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差距,如果你事事時時都要和優秀的人去比較,過分關注自己的不足,将目光停留在自己的困難和缺陷上。
那麼,你幾乎一生都無法擺脫自卑。
一旦你認定自己很差勁兒、處處都不如别人。接下來,你大概率就會接受自己是廢柴,什麼都做不好、怎麼努力都沒用,自卑感會越來越重,生活也會越過越頹喪……
如此說來,難道我們隻能杜絕比較,甚至徹底放棄自己,心裡才會好過嗎?
當然不是!
關鍵在于我們要調整對自卑的認識,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别用“人有我無”去折磨自己,不妄自菲薄,客觀、勇敢的去直面自身的不足和缺點,追本溯源,找出自卑的根源,并對症下藥有針對性的去改善。
同時,要深知隻要無法脫離人群,内心的下意識比較就不會徹底消散。
無論自身如何進步,也不可能永遠規避自卑感的出現。
因為永遠都有如同“天選之子”般的人出現,讓周圍一切都黯淡無光,我們要試着去接受并允許少量的自卑感的存在。
隻是切記自卑感不能多,要知道過分的自卑感是毀滅性的災難,會阻礙個人的成長和進步,必須克服。
具體要做到以下3點:
①直面讓自己感到自卑的方面,并客觀、誠實地羅列出來。
比如肥胖、瘦弱矮小、膽小、沒錢、沒一技之長等等。
②不沉溺在因為某一方面的不足讓自己産生的自卑感之中,學着去改變對不足之處的看法,并分析且有針對性地去改善。
比如,被肥胖困擾時,不要沉浸在自卑中,也别覺得肥胖是奇恥大辱,先問問自己為什麼會肥胖?是疾病引起的?還是既管不住嘴又邁不開腿?
如果是前者就先治好病,如果是後者就要實實在在地拿出決心和行動去減肥。
要知道自卑感産生了不會平白無故的消失,在确定了造成自卑的具體事件後,就要有針對性的制定改善計劃并堅定的去執行。
要明白任何情緒發洩都沒用,隻有實際的改進才能解決問題。
③改變生活方式
心理學認為,一個人思想意識的核心,言行舉止的驅動力,最外化的表現就是個人的生活方式。
有研究表明,自信、樂觀的人,多半開朗健談,生活積極向上,有事業,也能獲得一定的情感支持(能處理好人際關系)。
相反,一個自卑的人,則多半悲觀,少言寡語,生活消極,難以處理好人際關系,可能很宅,甚至孤僻。
這本質上是一種逃避人群、逃避下意識比較,避免刺激自己自卑心理不想加深内心傷痛的做法。
但實際上,卻無異于飲鸩止渴!
因為人不可能完全脫離社會、人群而存活,越是把自己封閉起來,自卑感越是得不到疏導,最後不但社交能力會不斷退縮,恐怕還會生出其他的負面情緒。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學會改變自己在自卑感促使下形成的生活方式。
建議試着先從小範圍和人建立生活和情感上的聯系開始,比如,和願意相信的親友多交談、常來往,學着去處理好人際關系,建立積極樂觀的心态。
同時,不要把優秀美好的人、事、物當成是刺傷自己的利劍,要學會去欣賞效仿、學習借鑒,試着把對方當成是鞭策自己前進的動力,而不是給自己心裡添堵的畔腳石。
自卑的核心是覺得自己在某些方面不足,或是整體上不夠好。
這種意識會讓人産生一定程度的焦慮感,促使人想去改善某些劣勢使内心變得平和。
隻要我們能保有對自卑的正确認識,即知道它本身不可恥也不可悲,人作為群居動物不可能真正地隔絕于人群之外。
有人的地方就難免會有比較,有比較就遲早會有自卑,幾乎無法避免。
與其厭惡逃避,不如坦然面對,與其諱莫如深,不如和諧相處,與其把自卑當成洪水猛獸,不如把自卑當成一面鏡子,用來更客觀的看待自身的缺點。
并抱着“知恥近乎勇”的心态,在發現自卑的地方之後,調整好自己的心态勇敢地去面對并改善。
其實,自卑之所以讓當事人抗拒厭惡,關鍵就在于它會讓人滋生出一種恐懼和羞愧心理。
讓人害怕和不好意思面對他人、面對社會,甚至面對自己和親人。
久而久之,就會很容易被焦躁、抑郁、甚至厭世的情緒腐蝕,生活也會逐漸陷入惡性循環且難以自拔。
不過,隻要我們能正确地看待自卑,學着用上述3個辦法克服過分的自卑,并和少量的自卑感和諧共處,相信生活便會開啟不同的篇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