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董鋪水庫、大房郢水庫,是合肥人的兩大“水缸”,關系着千家萬戶的飲水安全。前段時間,合肥面臨連續的高溫晴熱天氣,水面蒸發量增大,老百姓的供水需求又不斷上升,而身處董鋪·大房郢水庫管理處調度科調度崗位,今年36 歲的助理工程師徐嘯,和同事們一起,竭盡全力維護着合肥的“大水缸”,保障城市用水無憂。
合肥每天用掉一個“天鵝湖”
“今年旱情比較嚴重,供水壓力大,兩大水庫作為合肥市最主要的水源地,自8月8日以來,每天為城市供水超200 萬立方米,其中8月16日達到了破曆史紀錄的210.88 萬立方米。”徐嘯指着電腦監控上顯示的數字說,按照天鵝湖的體量來算的話,兩大水庫相當于每天給合肥提供一個天鵝湖的用水量。
徐嘯介紹,董鋪水庫曾多次發揮蓄洪、調洪、錯峰的功能,攔截100立方米/秒以上的洪峰就達79次。“當然,除了攔截洪峰,它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保障城市用水。”高溫持續的天氣裡,徐嘯常去董鋪水庫大壩查看,沿着董鋪水庫洩水涵洞閘控室右側的一條樓梯往下,就能看到大壩的水位刻度線。“董鋪水庫的正常水位應該是29米,汛限水位28米,但現在的水位僅有26.28米,低于正常水位2.72米!”徐嘯眼瞅着水庫水位一再下降,心裡十分焦急。“目前兩大水庫庫容9300萬立方米,還是比較充足的。兩大水庫的儲水量,不僅關系到城市蓄洪能力,更關系着合肥全市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
除了巡邏查看,徐嘯和同事們更要做的,是結合氣象預報和水庫蓄水情況,做好董大水庫調度運用,精準調控水庫水位。
“我們根據需要編報補水申請,與淠史杭總局加強補水溝通協調,今年已經順利開展3 輪城市供水補水,補水已經180 天了。”據統計,1~8 月份,兩大水庫已補充源水3.6 億方,向合肥城市供水4.1億方,有力保障了合肥城市供水安全。
烈日下連續測流一個多月
徐嘯介紹,從7月15日開始,南淝河洩洪閘就三孔齊開,全力引水,水流沿着河道一路向東流淌,途經五六公裡後注入董鋪水庫。這就是今年開啟的第三輪城市補水,在補水期間,徐嘯和同事要根據安排駐守在距城區20多公裡的幹渠測流點值班,每天開展補水流量測驗和補水通道巡查。
一個多月來,面對近40℃的高溫天氣,徐嘯和同事們每天堅持兩次渠道測流,上午和下午各一次,每次需要測一小時。“測流是人工和自動化相結合,需要手動用纜繩将鉛魚放進水裡,測量水流的斷面流量。”徐嘯說,每天都需要記錄測流的數據,根據數據可以掌握入庫水流量有多少,如果補水流量不足,就要和上級部門協調加大放水量。“測流的主要目的就是為群衆用水需求提供精準服務。”
除了要去渠道測流,還需要對補水通道進行巡查,查看渠道有沒有雜草堵塞,供水是否通暢。工作緊張時,徐嘯經常放棄休息日,加班加點是家常便飯,一旦遇到突發事件,就要晝夜工作在一線。
做好科學調度保障城市供水
當下旱情依然嚴重,徐嘯和同事們要時刻掌握水庫水位、供水水量等重點運行數據,及時收集上遊水庫蓄水及天氣預報信息,每月統計兩庫庫容、水位、降雨等,測算産流、進水、出水數據,編報董大水庫源水通報,為領導決策提供重要信息。
“水庫工程調度既要防汛也要抗旱,汛期到來前要把水庫水位降至汛限以下,為防洪做好準備,非主汛期則可以多蓄點水。”徐嘯說,今年梅雨季合肥出現了罕見的“空梅”,全市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少四成。根據統計到目前為止,董鋪、大房郢水庫的自産水隻有4000萬方,不足正常年份的一半,“這意味着大部分的用水來源都是靠上遊補水,第三輪補水從7月15日至9月上旬,從淠河總幹渠向董大水庫補水,水量約1億立方米。”
2020年、2021年汛期,合肥遭遇流域性大洪水,徐嘯堅守在防汛抗洪一線,在調度崗位上連續工作2個多月沒回家。今年3月,他主動報名、迅速下沉合肥南站疫情防控一線配合做好防控工作,7月開始還參加了集賢路高速道口值守。“希望能用自己的一些努力,踐行一名共産黨員的責任擔當。”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受訪者供圖)
來源:安徽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