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四川日報-川觀新聞
川觀新聞記者 蘭珍 文\圖
十月的泸定,秋高氣爽,惠風和暢,青山綠水間的小城,大渡河奔流而過,自然風光與曆史底蘊交相輝映,特别是有了“紅色”裝點,更添文化韻味。
10月1日上午9時,國慶大假濃厚的節日氛圍已經填滿整個泸定縣城。熙熙攘攘的泸定橋廣場上,穿梭的遊人拍照、休憩、問詢,來來往往,熱鬧非凡。廣場正對着的泸定橋東橋頭,排隊上橋的遊客隊伍彎彎繞繞已達百米開外。掃碼、檢票、進閘,依次有序上橋。陽光下,泸定縣城的溫度迅速升高,一如遊人的熱情,大家一批又一批走到橋上,一撥又一撥接續而來。
1935年5月29日,紅軍“驚險奇絕”飛奪泸定橋,使泸定這座川西小城蜚聲中外,孕育出了“不畏艱險、舍生忘死,敢于拼搏、勇于勝利”的紅軍飛奪泸定橋精神,在中國近代史上寫下了不朽的篇章,泸定由此成為名副其實的紅色名城。今年國慶大假,這座曆史紅色名城再次成為全國各地衆多遊客感受紅色文化、弘揚紅軍長征精神、開展紅色主題教育的重要目的地。
遊人絡繹不絕,紅色泸定橋深受青睐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在泸定橋排隊的遊客中,11歲正上六年級的曾梓晗铿锵有力地背誦着《七律·長征》,戴着口罩下的雙頰緊繃,雙眸認真堅定,熟悉的詩詞流暢且情緒飽滿地從他口中朗朗而出。
據曾梓晗母親介紹,他們一家三口今早4點過從成都出發自駕到甘孜州,特意到泸定橋來感受曆史。一路上,孩子在車裡來來回回背誦《七律·長征》。“孩子剛升六年級,不久前學習了《七律·長征》這首詩,課堂上老師講解飛奪泸定橋的故事,他特别喜歡,每每說起既緊張又熱血沸騰。趁着假期,帶他來看看泸定橋,親身感受一下紅軍當年長征時的艱難險阻,從書本挪到現實,對于孩子學習和感觸将會更大。”
波濤滾滾的大渡河奔騰不息,搖晃不定的鐵索橋讓不少遊客一下子回到詩詞描繪的場境中。“紅軍當年隻攀着鐵鍊都能過河,我也不害怕,我會自己走過去。”聽到11歲曾梓晗表态,周圍的遊客紛紛點贊。
91歲的晏素瓊
在一旁,來自自貢的91歲奶奶晏素瓊杵着拐杖,聽到孩子的話,眯着眼睛笑開了。因為年紀較大,腿腳不便,晏素瓊不能親自走上泸定橋感受一番。靠着河岸邊,晏素瓊擡頭望着大渡河上搖曳的泸定橋,看着橋上來來往往的遊客,不時和兒子劉軍交流。“泸定橋是大渡河上建造最早最長的一座橋梁,橋身由十三根鐵鍊組成,橋長101.67米。1935年5月29日下午4時,紅軍22勇士為先鋒,正面突擊奪取東橋頭……”劉軍是一位人民教師,這是他和家人第三次來到泸定,而母親晏素瓊是第一次來,他的講解也格外緩慢細緻。“今天是國慶節,感恩祝福,願祖國繁榮昌盛。今天和母親來到泸定橋意義更不同,感受這裡濃厚的紅色文化,更讓我們後輩懂得曆史的艱難、勝利的不易,更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
截至1日16時,泸定橋頭排隊上橋的遊人依然絡繹不絕。景區工作人員曹鳳舒介紹,今日泸定橋景區預計遊客将達到8000人次,是平時非假日的3倍。
擦亮紅色名片 泸定橋景區提檔升級
“紅色”是泸定的底色。目前該縣境内有泸定橋、紅軍飛奪泸定橋紀念碑、岚安蘇維埃政府舊址、紅軍醫院等紅色遺迹遺址。作為現存保存最為完好的紅軍長征戰鬥遺址,泸定橋是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屬國家重點培育的12個“重點紅色旅遊區”之一,是重點組織規劃的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一,也是重點建設的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紅軍飛奪泸定橋紀念館更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國防教育基地、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示範基地。
“紅色”是泸定重要的文化基因,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泸定不斷擦亮紅色名片。
沿着紅軍飛奪泸定橋的路線,從東橋頭跨入西橋頭,兩步開外,便走入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泸定橋示範段。巨大銅塑紅軍雕像背靠青山,攀着鐵索,凝望着大渡河上搭建300餘年的泸定橋,帶着曆史的視角,見證而今的泸定。這裡不僅是泸定新晉的長征曆史打卡地,更是直接連接泸定橋與紅軍飛奪泸定橋紀念館的重要紅色文化長廊,将大渡河兩岸紅色景點連片成區。
2019年開始,泸定縣與四川能投集團合作,投資18億元,傾力打造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泸定橋示範段。其中主體一期項目已于今年“七一”前完工。
同時,依托紅城綠谷“紅 綠”旅遊發展定位,泸定将境内精品景區景點加以串聯,打造“泸定橋—岚安古寨—化林坪—磨西古鎮”“烹壩騎遊小鎮—泸橋海子山居—杵坭櫻桃谷—得妥灣東溫泉”等鄉村旅遊與紅色傳承相結合的紅色旅遊路線,讓遊客在鄉村旅遊感受美的同時,接受紅色教育。
目前,泸定縣依托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曆史機遇,進一步促進泸定橋景區提檔升級,已啟動泸定橋景區創5A工作,創5A景觀價值報告編制完善工作正在有力推進中。
視頻拍攝剪輯 甯宵玉
本文來自【四川日報-川觀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