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馬作宇 實習生 王慶普
跑步是一項全身運動,但相比于其它部位,小腿的重要性不亞于核心肌群。
用金牌跑步教練傑夫·蓋洛威的話說,不管是加速沖上陡坡還是減速平穩下坡,小腿的腓腸肌和比目魚肌都同時發揮着“油門”和“刹車”的作用。
正因如此,一場跑步訓練或者馬拉松比賽下來,小腿的疲勞程度是最高的,受傷的風險也是最大的。
強壯的小腿可以為跑者提供更強大的推動力及更快的速度。而軟弱無力的小腿通常會引發常見傷病,比如跟腱炎、胫痛症候群、小腿肌拉傷,腘繩肌或臀部問題,甚至是足底筋膜炎。
所以,練出強健的小腿以及跑後合理的放松,是提升跑步能力并減小受傷風險的關鍵。
近日,美國跑步雜志《Runner's World》就邀請了資深跑步教練,打造了一套由6個簡單動作組成,增強小腿力量并且可以預防小腿受傷的訓練菜單。
三個動作,增強小腿力量
動作一:踮腳農夫行走
訓練方式:手握一對沉重的啞鈴筆直放在身體兩側,如果條件允許,選擇能夠承受的最重的啞鈴。
然後,踮起腳趾向前走60秒。必須注意的是,行走過程中,要保持踮腳的高度。如果在向前走60秒之後,感覺還可以繼續堅持更久,則可以考慮增加啞鈴的重量。
訓練頻次:一天3組,每組堅持60秒。
訓練效果:踮腳進行農夫行走不僅可以增強小腿各個肌群的肌肉力量,還可以改善心血管的健康狀況。
動作二:增強式擡腳
訓練方式:站在台階上或者一塊重量足夠的磚塊上,腳後跟在台階或磚的邊緣之外。開始前,可以扶着欄杆或者牆壁以保持平衡。
踮起腳尖,收縮小腿肌肉,讓小腿進行向心性收縮,然後用10秒鐘左右的時間緩緩地讓腳後跟下落,一直落到台階或者磚塊的邊緣下方,讓小腿進行強化離心收縮。然後再次踮起腳尖,重複這個過程。
訓練頻次:一天3組,每組15次。
訓練效果:通過收縮和伸展小腿肌肉,增強小腿各肌群力量。
動作三:增強式深蹲跳
訓練方式:開始前身體直立,雙腳分開比肩稍寬,腳趾略微朝外,雙手緊扣放在胸前。随後,臀部發力,膝蓋彎曲并盡可能下蹲到最大程度,同時保持胸部挺直。
當恢複到站立狀态時,盡可能向上跳遠至最高點,然後輕柔落地。跳躍時保持良好的身體姿勢,控制好動作,盡量保持每次都輕柔地落地。
訓練頻次:一天3組,一組15次。
訓練效果:在提升小腿和臀部力量的同時,增加有氧運動能力和心肺功能。
三個動作,預防小腿傷病
動作一:下犬式
訓練方式:開始前雙手撐地,放于胸部下放,雙膝跪地,處于臀部下放,保持跪姿。
訓練開始時,雙腿向後,讓身體形成直臂平闆支撐的姿勢。然後向後和向上提臀,使身體與地面構成一個三角形。在做出這個姿勢的過程中,脊柱盡可能保持伸直,感覺坐骨被提向天花闆,而胸部則盡量靠向大腿。但是必須注意的是,身體的重量不要過多施加在雙臂和手掌之上。
然後,彎曲右膝,讓左腳的腳跟着地,感覺到左邊小腿的拉伸。保持這個姿勢10秒鐘之後,換另一條小腿拉伸。
訓練頻次:每天訓練3組,跑前或者跑後都可以。
訓練效果:放松小腿肌肉,拉伸小腿各個肌群,重點是放松小腿的腓腸肌。
動作二:直腿伸展
訓練方式:面對牆壁,兩臂伸直,雙手平放在牆面上。左腿向前伸出,膝蓋彎曲,整個腳掌接觸地面,然後将右腿伸直向後伸展,腳跟必須接觸地面。
右腿伸直,身體向牆壁傾斜,直到感覺右小腿在伸展為止。保持這樣的姿勢30秒後,換一邊腿。
訓練頻次:一共三組,每組重複兩遍。最好每天都要進行直腿伸展,如果感到小腿肌肉緊張,一天可以進行三次。
訓練效果:這組拉伸對于放松小腿非常有效,可減輕跑後肌肉疼痛。
動作三:泡沫軸放松小腿
訓練方式:坐在地闆上,左腳踝下放一個泡沫軸。右腳放在地闆上,或将右腿交叉擱在左腿上以增加訓練難度。将雙手平放在地闆上作為支撐,并保持背部自然彎曲。
向前滾動身體,直到泡沫軸到膝蓋後,接着從膝蓋到腳踝來回緩慢地滾動15次。再換右腿進行重複的動作。
訓練頻次:每天做3組,每組左右腿交替一次。如果感到困難且疼痛,可以将雙腿同時放在泡沫軸上滾動,以降低難度。
訓練效果:跑步後緊繃的肌肉可以在泡沫軸的幫助下得到放松,緩解緊張感,并提高柔韌性。
責任編輯:蒲垚磊
校對:施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