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出塞古詩講解王昌齡

出塞古詩講解王昌齡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23 16:30:33

出塞古詩講解王昌齡(名師解讀王昌齡出塞)1

王昌齡:與李白齊名40歲左右才考中進士

王昌齡是唐代非常有名的一個詩人,在唐代是和李白齊名的一個偉大詩人,他的生涯特别是為官的生涯并不順利,早年他困于農耕,長期在科場不順利,一直到他40歲左右才考中進士,然後做了一個秘書省的校書郎的小官,但是不久就遭貶。就王昌齡的一生來說,他兩次遭貶,第一次他貶為江甯丞,所以在文學史上也有人稱他王江甯,後來他又貶為龍标尉,所以也有人稱他為王龍标。

更不幸的是安史之亂爆發以後,他竟然被他所屬的刺史所殺,死于非命。所以王昌齡的一生可以說是仕途上走得很不順利,而且人生的結局很不好。但是王昌齡生活中的這種不順利,并不意味着他的文學成就不高,反過來,由于他生活上的許多不順利,他自己反而在文學創作上取得了非常輝煌的成就。

“秦時明月漢時關”加上“秦”、“漢”,在時間上代入曆史感

王昌齡最高明的地方就是他在明月和邊關之前,由于加上了時代,加上了秦和漢,就把這個時空、把這個曆史感加了進去,這個在寫法上叫做點染,這種點染的方法是王昌齡最擅長的。

由于他寫唐代,而一下子推到秦漢,所以自秦漢到唐代以來,無數個駐守邊關的将士和戍卒就一下子進入了他的詩歌之中。這種點染的方法,使它的時空的容量加大、加長了,因此它的内涵也就一下子變得十分沉重了。

“萬裡長征人未還”“萬裡”一詞,拉長了空間

在“長征”之前加了一個“萬裡”,加了一個萬裡,這是從空間上拉長了,如果說首句是在時間上點染的話,那麼次句就在空間上點染,由于有這麼一個點染,所以戍守邊關的将士就不僅僅是唐代一朝的将士,從秦漢一直到唐代曆朝曆代駐守邊疆的将士們,他們共同面對的問題一下子全出來了,這問題就是邊關未靖,征人未歸。所以王昌齡這兩句詩就一下子把自秦漢到唐代以來所有駐守邊關的那些征夫戍卒的那種思鄉、那種痛苦全部解釋出來了。

“但使龍城飛将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引入李廣的典故,表達作者的美好心願

這首詩的第二點,用了一個典故,“但使龍城飛将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面對這麼一個現實,也就是戍守邊關的将士長期不得歸鄉,長期不得和家人團聚,這應如何處理是個問題。

關于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王昌齡有自己的看法。他覺得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一定要選擇優秀的将領,真正能夠戍守邊關的将領。

【典故】他說找西漢的飛将軍李廣。我們今天去讀史記的《李将軍列傳》,其中明确地記載了李廣在做右北平太守的時候,匈奴人把他稱為飛将軍,而且知道李廣在鎮守右北平的時候,匈奴人就避開右北平,多年都不敢到右北平去。所以李廣鎮守的右北平郡之所以能夠安定,戍邊的戰士不用打仗,這個地方的老百姓不用擔心匈奴的搶劫,就是因為有李廣在。

所以這個詩的後兩句,實際上表達了王昌齡一個非常美好的願望,或者說表達了一個他解決兩大民族——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矛盾的一種辦法,即要找到戍關的優秀将領。

可以說這個詩的後面兩句,它也是一種點染,當然這個點染,他是用典,他用了一個曆史典故,回答了前兩句所提出來的問題。前兩句反應了當時的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就是戍守邊地的将士,長期不得和家人團聚。而後兩句的點燃,他用一個曆史典故說明,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需要良将戍邊,這就可以把問題解決了。

【敬請關注微信公衆号"學學詩詞讀讀書"觀賞更多精彩内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