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豐指食物堆滿豆,
最初祭品或是韭。
祈求子孫人丁旺,
企盼社稷長且久。
以下素材來源百度百科--豐的介紹
【甲組】“豐”字形演變流程圖
“豐”和“豐”本是兩個不同的字。古代有個“豐”字。甲骨文(甲組圖1、2、3)字形像一棵茂盛的樹,生長在土堆上。它與“封”字有關聯。甲骨文的“封”字像用手将一棵樹種植在土堆上,表示在這裡堆土種樹劃分界線。後來這“豐”字發展為兩類意思。就其樹來說,有茂盛之義,此義用“豐”來表示;就其種樹的目的來說,是為了确定界線,此義用“封”來表示,這便是“分封諸候”了。
“豐”由草木之盛轉而指人的容貌豐潤,體态豐滿。如在《詩經·鄭風·豐》這首詩中,女主人公這樣描述追求她的男子:“子之豐兮,俟我乎巷兮。”“子之豐兮”之“豐”是形容詞性語素,後又引申指人的(美好的)容貌舉止,作名詞性語素使用,構成一些合成詞。如豐采、豐格、豐儀、豐韻、豐姿等等。這些詞中的“豐”又可寫作“風”。現代漢語中“風”比“豐”用得更普遍些。 [1] [5] [6]
【乙組】“豐”字形演變流程圖
“豐”的繁體字寫作“豐”,它在甲骨文中寫作乙組圖A、圖B,金文中寫作乙組圖1、圖2。乙組圖A字形像一個高腳的容器中盛着兩串玉。玉是貴重之物,古人用它象征财富;圖B字形像是一個容器中裝着樹苗。容器中裝着玉串也罷,樹苗也罷,其本義都是指财富的種類多、數量大。戰國文字寫作乙組圖3,小篆寫作乙組圖5,下部變為“豆”,“豆”也是一種高腳容器,與甲骨文、金文字形中的容器相近。
“豐”字的本義就是“豐”的字形所體現的:滿,豐滿。後來,其字義圍繞“滿”向幾個方向延伸。
第一,滿則足,所以“豐”有了滿足的意義。如《論衡·自紀》:“故時進意不為豐,時退志不為虧。
第二,由所盛物之“豐”轉而形容肌膚、體态之豐腴、豐滿。如景差《大招》:“肉微骨,體便娟隻。”“豐”的這一用法與“子之豐兮”之“豐”非常接近,隻是前者由“滿”之義引出,後者由“茂盛”之義引出,可說是殊途同歸。
第三,滿自然就多,所以“豐”又有了“多”的意義。如潘嶽《楊荊州诔》:“多才豐藝,強記洽聞。”又如好的年成收獲多,稱為“豐年”;日子過得不愁吃穿,則說“豐衣足食”。“豐”由“多”還引申出富饒、茂密等義。如張衡《西京賦》:“地沃野,百物殷阜。”現代漢語常用的合成詞,如豐厚、豐盛、豐茂、豐收、豐碩,其中的“豐”都含有“多”的意思。
第四,滿、多則大,所以“豐”又有“大”的意思。如《莊子·山木》:“豐狐文豹。”又如“豐碑”指高大的石碑(今多比喻偉大的功績),“豐功偉績”即指偉大的功績。
豐、豐二字上古音均在東部;中古音“豐”在敷母鐘韻,“豐”在敷母東韻,讀音稍有差别。而今音都讀fēng。因“豐”字形筆畫較多,且豐、豐二字意義較接近,所以《簡化字總表》用同音代替的方法将圖11字形簡化為“豐”,兩字合為一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