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調副營太難了

調副營太難了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13:17:10

「★我一定是那個最特别的

三劍客

調副營太難了(戰區當參謀幹事)1

小岩

一般人不告訴他哦

點擊聆聽

主播:小岩

調副營太難了(戰區當參謀幹事)2

我在戰區這一年(by文武雙拳)

我,是一名西部戰區參謀人員。

還記得年初 “一聲令下”來得有些突然,妻子問我:“父母、孩子和我的工作都在蘭州,你真的要走嗎?”我沒有回答她,便匆匆上了入蜀的列車,這樣的回答或許會讓她好受些。

進了戰區大院,還沒顧上置辦必要的生活物資,就受領了領導開始安排的新任務,整理資料,清點物資,研究工作職責,制定工作規範......忙得不亦樂乎,勁頭堪比當年新排長剛下來那陣。

是的!“到新單位都會有新鮮感。”可我心裡明白,戰區成立隻是萬裡長征第一步,後面的活兒應該不會少!

重塑——一個陣痛的字眼

由于我以前在軍區政治部工作,來戰區順理成章被分到了政治工作部。剛成立那會兒,業務上的工作較多,這倒讓我感到很熟悉,可陸續展開的政工部職能任務的研究訓練,漸漸感到老虎吃天無從下口。

當年也是在比武競賽中過五關斬六将才進的軍區機關,如今反倒成了“門外漢”,而這并不是我個人的感受。一位局長在半年總結時寫到“辛苦不可怕,找不到方向最可怕”。

在下半年的一次演練中,關于“什麼時機展開心理進攻作戰?”這樣一個小小的問題,大家衆說紛纭,但始終不能統一。有人說“根據時機定?”那麼有人就問了“什麼時機合适?”有人說“根據掌握的對手信息定?”有人又問了“誰負責動态掌握對手信息?”“不同情況所對應的作戰樣式有什麼差别?”......

在戰區機關,我們經曆了無數這樣由一個問題生出幾個問題的演練,有時感到豁然開朗,有時卻感到頭皮發麻,心裡發怵,“這玩意兒為啥以前就沒有遇到呢?”但大家心裡都很清楚,關乎“實戰化”的每一個問題被提出,其意義甚至比解決更重要。

是的,這種因運行體制“重塑”帶來的困擾對于我們戰區參謀人員是難熬的,但毫無疑問都是值得的。

主戰——努力當好領頭羊

戰區主戰,靠什麼實現?有位戰區首長曾說:以前體制審視作戰是用“終點”視角,即從“我”來看聯合作戰,從我出發尋覓作戰樣式,如今的戰區模式是用“原點”視角,從聯合作戰看“我”,一切以作戰需求為準,而戰區機關就是這标準的實踐者、制定者和驗收者。

在一次戰區機關演練中,有位領導因在部隊回撤方案中沒有犧牲人員遺體回運方案,被上級指揮員嚴肅批評。在今年的綜合演習中,一位部隊長反映裝備太落後,影響了機動進度。我們考核組當場就拿出其他同類型裝備的單位演習數據遞給這位部隊長,裝備保養水平上的差距,讓這位指揮員羞愧難當。有了戰區,“實戰化”這道門就有專人把守了!

一年來,每名戰區參謀人員熟練掌握本作戰方向可用力量情況、戰場情況、地形情況、對手情況等作戰動态信息,旨在提供科學、全面的戰役戰術決策;

一年來,我們在抓好戰區自身演練和秩序建設的同時,帶部隊組織實施了新領導指揮體制下首次聯合實兵演訓,組織單模塊要素演練十餘次,試點觀摩、學習調研、研讨交流活動數十次之多;

一年來,為糾治戰區官兵和平積習等問題,我們依托政工網等渠道開辦“訓風演風考風監督平台”, 發揮戰區官兵集體智慧為實戰化訓練收集建言獻策千餘條,每一條都會被戰區機關按照初審、上會、論證、操作的步驟進行處理。

作為戰區參謀人員,我隻希望這一切的努力都朝着“主戰”的方向邁進就好,畢竟我們以前走得彎路真的不少了。

聯合——戰區永恒的話題

如果把戰區參謀人員考評體制比作一個坐标系,那麼“實戰化”标準就是橫坐标,“聯合作戰能力”就是縱坐标。

在戰區,來自原成都軍區、蘭州軍區、成都軍區空軍,蘭州軍區空軍,火箭軍某部五個大單位的幾百名參謀人員,身着各自軍種服裝在一個院子工作,真有點“聯合作戰”的意思,但面對“如何聯?”“怎麼合?”還有很多問号等待我們去拉直。

在一次聯合作戰演練的協調會上,幾個軍種發言人都介紹了自己的作戰方案,乍聽每個方案都堪稱完美,“這些大區來的參謀确實有兩下子!”當時心裡就一個字“服!”,但沒多久這些發言人卻都坐不住了。

原來随着演練的不斷推進,所有方案都一一被推翻,演練指揮員總結說:每個方案都存在各軍種間“聯合”考慮過于簡單、不科學等問題,有些甚至緻命的。有兩句話我印象深刻:“聯合不是軍種間相互協同這麼簡單,戰區不是協調員是指揮員!”“沒有站位于戰役戰術全局,克服各自壁壘實現全方位的‘聯合’,聯合作戰依舊是貌合神離!”

調副營太難了(戰區當參謀幹事)3

差距——努力永遠在路上

在我看來,戰區成立的最大價值是讓“謀打仗”這個以往不好見效、不易出彩的“中心”工作,真正有專門的機構和人員來謀來抓了。

當然,這一級抓得不好,不會抓,又和以前有什麼區别呢?因此,在戰區工作,從不看苦勞,隻看真本事。一年來,我們參謀人員被要求參謀技能必須全部達标,統籌謀劃能力,戰役戰術素養、協同運籌能力等方面也要定期考評。但領導卻嚴肅地說:“這些都隻是基礎,解決不好如何‘主戰’和怎麼‘聯合’的問題,戰區職能就沒有發揮好。”

這一年,對照戰區職能發揮的要求,戰區機關建設的差距也是有的。和平積習還能找到影子,作戰評估科學性有待提升,考核下級多,自身考評少,戰區官兵職業路線規劃、基本生活保障,家屬就業,子女上學方面也都還有不短的路要走,等等,戰區發展的明天依舊任重道遠。

一位同事翻着手機裡在喀拉昆侖山三十裡營房的照片,感慨地說:“入伍近二十年第一次去邊防,那裡的艱苦程度真不是看電視能體會到的。”

是的,在帶部隊演訓過程中,很多經曆不僅改變了我們的作戰方案,還改變了我們價值觀。軍改的這一年,作為參謀人員的我,見證了戰區的從無到有,從轉隸重組到已成體系,而同時戰區也見證了我們的成長進步。

我在戰區學到更多的不是如何改變,而是如何沉澱。沉澱于思考如何接近戰場,如何做好一名真正的戰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