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電動車怎樣才能又快又省電

電動車怎樣才能又快又省電

汽車 更新时间:2025-04-04 16:10:33

電動車一次充電的行駛裡程,是電動車電瓶容量以及電機和控制器匹配性優劣外加使用環境的綜合體現。同時也是大家判斷一輛電動車質量好壞的參考标準之一。對于很多電動車用戶來講,尤其是新電動車,如果行駛裡程達不到自身要求的話往往歸咎于電瓶質量不好或電動車質量問題,而恰恰忽視了使用環境對電動車行駛裡程的影響這一重要因素。

電動車怎樣才能又快又省電(電動車怎樣騎才最省電)1

電動車使用環境是多個方面的變量,主要包含以下幾個因素:

1.溫度。溫度高低對電瓶的充放電性能影響較大,進而影響電瓶容量,通常環境溫度25攝氏度為宜,過高宜造成充電發熱電池失水,過低則造成充放電不足,據有關資料表明氣溫低至零下10攝氏度能減少百分之二十到三十充放電量。

2.車速。車速越快消耗電流越大,電動車相比機動車而言速度較慢,所以大多情況下都用最高速度騎行。這也造成了行駛裡程大幅減少。就像汽車高速行駛的油耗會大大高于經濟油耗。

3.載重。電動車多為輕便高效設計,适合單人騎行,如果載重過大就會大幅度消耗電量,導緻行駛裡程減少。

4.其它因素。諸如路況高低起伏,頻繁起步、加速、刹車,輪胎氣壓偏低,自帶刹車等也都對行駛裡程有所影響。

電動車怎樣才能又快又省電(電動車怎樣騎才最省電)2

騎電動最害怕的事情莫過于半路上電動車突然沒電,雖然前一天晚上已經充滿電,但總覺得不耐用。想要自己的電動車每天都像新的一樣耐電又跑的遠嗎?小編告訴你一些節電、省電小技巧,掌握了這些技巧,讓你的電動車每天都元氣滿滿,多跑幾個來回。

技巧一:避免急行急停

電動車騎行時不宜急行急停,短時間内如果頻率急行急停,會加重蓄電池的承受量,這樣不但費電而且會減少電動機的使用壽命。正确的方法應該是先用腳蹬一段距離,使電動車有一定的速度以後再加電。因此,在日常行駛時,切忌急行急停。

技巧二:保持勻速行駛

在道路交通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車輛應保持穩定的行駛速度。在騎行中,不要急刹車,這樣做不但對電機損害很大,而且容易使車閘抱死,影響電動車的使用。如果需要加速,應緩慢旋轉調速手把,不要直接加速至最快檔,應該先蹬幾下,讓電動機的運轉有一個過渡,再加速,這樣做比較節電,還能延長其使用壽命。

技巧三:少走颠簸路

如果路面太颠簸,會對蓄電池電流放電造成沖擊性傷害,降低蓄電池的容量,影響續行裡程和使用壽命,嚴重時還有可能引起零部件的損壞。所以,盡量騎行在寬敞、平坦的路面,遇上坑坑窪窪的地面記得繞行,不要強行騎行坑窪路面。

電動車怎樣才能又快又省電(電動車怎樣騎才最省電)3

​技巧四:合理充電

電動車用完後要及時充電。一般情況,蓄電池都在夜間進行充電,平均充電時間在8小時左右。充電時,綠燈亮表示電池基本上充滿了,但離100%還有差距,建議每周或每兩周比平常多充電幾小時,做到合理充電,避免傷害性充電。

技巧五:控制承重量

超載是目前電動車經常遇到的狀況,電動車載重量越大,就越耗電,所以一定要使電動車的載重在合理範圍内,切勿超載,增加負擔。

嚴技巧六:禁虧電存放

蓄電池在嚴禁處于虧電狀态。蓄電池常“虧電”,容易出現硫酸鹽化,硫酸鉛結晶物附在極闆上,導緻電池極闆受傷。虧電狀态閑置時間越長,電池損壞越重。

電動車怎樣才能又快又省電(電動車怎樣騎才最省電)4

最省電之騎行方法

一般的電動車最高時速都會在30公裡以上,(國家标準的最高時速為每小時25公裡)。

1、經安全行車測驗,時速在每小時25公裡為電壓最優輸出,以此速度行駛最省電。

2、車子在零速啟動時,最好先用腳蹬助力,在帶速狀态下再使用電機發電,也可節省電源。

3、少走颠簸路。

4、漸進加速,切勿猛增油門。

5、另外,在行車過程中盡量避免急刹車可延長電池和電機壽命。

6、“十分”虧電時可用腳蹬助力發電,但此舉對電池壽命傷害極大!所以最好确保行車過程中電池電量處于正常狀态。

電動車怎樣才能又快又省電(電動車怎樣騎才最省電)5

最省電之注意事項

1、用完後要及時充電,不能在沒電狀态下長時間放置,否則電池極闆就容易出現硫酸鹽化現象;

2、綠燈亮了,表示電池可以使用或基本上充足電了,但離100%還有差距,建議綠燈亮了後再繼續浮充!冬季浮充4小時,夏季浮充2小時;

3、平常騎行時要注意檢查胎壓,夏天可适當低一些,其他季節可以高一些,胎壓高表示比較省電哦!

大能量通常都在小技巧中爆發。記得給自己的小毛驢充滿電,然後融會貫通這些省電小妙招,你會比别人更省電哦,順便可以去除裡程焦慮症哦!你學會了嗎?如果您有更好的方式去除裡程焦慮症,請在評論區留言喲!說不定你就挽救一大批人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