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八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知識點梳理

八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知識點梳理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8-07 10:18:32

八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知識點梳理(八年級上冊語文課内文言文解析)1

八年級上冊語文課内文言文知識點彙總

三 峽 郦道元

自三峽七百裡中,兩岸連山,略無阙處;重岩疊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裡,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課文分析:

《三峽》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來往的船隻都被阻絕了。“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雪白的激流,碧綠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麗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贊歎“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則“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那凄異的叫聲持續不斷,在空曠的山谷裡“哀轉久絕”。三峽的奇異景象,被描繪得淋漓盡緻。

作者寫景,采用的是大筆點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餘字,就把七百裡三峽萬千氣象盡收筆底。寫春冬之景,着“素”“綠”“清”“影”數字;寫秋季的景色,着“寒”“肅”“凄”“哀”數字,便将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文章先寫山,後寫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寫水則分不同季節分别着墨。在文章的節奏上,也是動靜相生,搖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洶湧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構成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一、指出加橫線詞的含義

1、重岩疊嶂 高聳險峻如屏障的山峰 2、夏水襄陵 襄:上

3、乘奔禦風 奔:這裡指快跑的馬 4、素湍綠潭 湍:急流

5、不見曦月 曦:陽光,這裡指太陽 6、霜旦 下霜的早晨

7、飛漱其間 飛漱:沖刷 8、屬引凄異屬:連接; 引:延長

9、或王命急宣或:有時 10、雖乘奔禦風 雖:即使

11、良多趣味真,實在 12、絕巘多生怪柏 絕巘:極高的山峰

13、略無阙處 略:無、毫無;阙:通“缺”,斷開、缺口

14、自非亭午夜分 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15、沿溯阻絕 沿:順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二、翻譯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羲月 譯文: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2、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譯文:即使騎上快馬,駕着風,也沒有這樣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譯文: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時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絕了。

4、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譯文: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種景物的影子。

5、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譯文:懸泉和瀑布在那裡飛流沖蕩

6、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譯文: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盛,實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譯文:每當到了初晴或結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

8、常高猿長嘯,屬引凄異 譯文:有時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叫,聲音持續不斷,異常凄涼。

9、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譯文:空蕩的山谷裡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

三、回答以下問題

1、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三峽自然景觀?

作者是從“山”、“水”兩方面描寫描寫三峽自然景觀的。先寫“山”後寫“水”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描繪出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

2、用原文回答:表現群山高峻的句子是重岩疊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表現水流急速的句子是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 表現春冬清流緩的句子是素湍綠潭,回清倒影。表現秋季凄清蕭瑟的句子是林寒澗肅,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3、作者是如何從不同的季節景象來描寫江水的特點的?

夏天,寫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險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兇險和疾速的特點。春冬之時,水退潭清,景色秀麗,突出了三峽春冬景色的清麗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靜,水枯氣寒冷以高猿哀鳴襯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蕭瑟氣氛。

4、文章結尾引用了漁者的歌詞,有什麼作用?

進一步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說明三峽秋天寂靜、凄清的特點。

5、三峽适合修建水力發電站,也可以從本文找出兩條理由,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并寫出文中印證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勢迅猛或水流湍急) 原句1:朝發白帝,暮到江陵(或:雖乘風禦風不以急也)

理由2:落差大 原句2: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6、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第四段是寫三峽的秋天?理由是什麼?

晴霜初旦,林寒澗肅。因為隻有在秋天才會有霜,冬天是雪,夏天是雨,所以說這是秋天。還有林寒,夏天的樹林是茂盛的,冬天是光秃的,隻有秋天才會林寒澗肅。

7、為什麼“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說明江面狹窄,兩岸群峰相連,峭壁對峙,山下隻見一線天

8、作者為什麼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順序依次描寫,而是首先寫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為一體?

本文重在寫水,夏季三峽的水為湍急,極具特色,所以先寫“夏水”。春冬兩季的景色相似,所以将春冬兩季合起來寫;秋季凄清,寫在最後.

9、“朝發白帝,暮到江陵”的意思是什麼?這使我們想到李白的哪兩句詩?

早上從白帝城出發,當晚就到達江陵。朝發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

10、“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描寫得形神兼備,試分析好在哪裡?

這兩句的意思是: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種景物的影子。句中以“回清”寫“素湍”的動态,以“倒影”寫“綠潭”的靜态,極言江水這清澈。“素湍”見浪花之雪白;“綠潭”顯潭水之清澈,“回清”寫江水之動态。 

11、用簡短的話歸納各段的大意:

第一段:總寫三峽峰巒重疊,雄偉峻拔的山勢。第二段:寫三峽夏天水勢的湍急。第三段:寫春冬二季三峽清幽隽絕、令人向往流連的風光。第四段:寫三峽秋冬之時景色的凄清

四、譯文:

在三峽七百裡當中,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層層的懸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在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時候,上行和下行的船隻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時皇帝的命令要急速傳達,這時候隻要清早坐船從白帝城出發,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間相距一千二百裡,即使騎着駿馬,駕着疾風,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兩個季節,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種景物的影子。在極高的山峰上,生長着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在山峰之間,常有懸泉瀑布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趣味無窮。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連續不斷,非常凄涼怪異。空曠的山谷傳來猿啼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漁歌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一)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曉霧将歇,猿鳥亂鳴;夕陽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複有能與其奇者。

課文分析:

《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書信。

文章以感慨發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有高雅情懷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樂事。

接下來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筆觸具體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雲,清流見底”,極力描寫山之高,水之淨,用筆洗練,寥寥八字,就寫出了仰觀俯察兩種視角,白雲高山流水三重風物,境界清新。“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又改用平遠、高遠的視角極目遠眺,青翠的竹木與五彩的山石相映襯,呈現出一派絢爛輝煌的氣象,在清爽宜人的畫卷上平添了萬物勃發的生命力。“曉霧将歇,猿鳥亂鳴;夕陽欲頹,沉鱗競躍”,由靜景轉入對動景的描寫。猿鳥的鳴叫聲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霧,傳入耳際;夕陽的餘晖中,魚兒在水中競相嬉戲。這四句通過朝與夕兩個特定時間段的生物的活動,又為畫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了生命氣息。最後,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實欲界之仙都”,這裡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現無盡的樂趣,帶有自豪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本文寫景,沒有僅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靈魂,即自然萬物的勃勃生機,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一、指出加橫線詞的含義

1、四時俱備 四時:四季。 俱:都 2、曉霧将歇 歇:消散

3、夕日欲頹,沉鱗競躍欲:将要。頹:墜落。 沉鱗:潛遊在水中的魚 競躍:争着跳躍

4、未複有能與奇者與:參與,這裡指欣賞

5、五色交輝 交輝:交相輝映

二、翻譯句子

1、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譯文: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輝映。

2、夕陽欲頹,沉鱗競躍。 譯文: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遊在水中的魚兒争相跳出水面。

3、未複有能與其奇者。 譯文: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三、回答下列問題

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麼思想? 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達的思想感情)本文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3、書是一種怎樣的體裁? 書即書信,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可具有文學性。

4、文中提到的“康樂”指誰?作者舉他有什麼用意?

“康樂”指謝靈運。說明能夠欣賞領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5、找出文中的議論句,說說其作用。

最後一句。說明能夠欣賞山水之美的人很少。

6、文中描繪了哪些景物?請用一個短語來概括短文内容。

峰、流、壁、林、竹、霧、猿、鳥、夕日、沉鱗等景物。短文是:欲界之仙都

四、填空

1、“高峰入雲,清流見底”表現了 山水相映 之美。

2、“兩岸石壁,五色交輝”表現了 色彩配合 之美。

3、“曉霧将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表現了 晨昏變化之美。

五、譯文: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贊歎的啊。巍峨的山峰聳入雲端,明淨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清晨的薄霧将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遊在水中的魚兒争相跳出水面。這裡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記承天寺夜遊 蘇轼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未寝,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課文分析:

《記承天寺夜遊》是蘇轼的一篇小品文,寫于作者被貶黃州期間。文章僅84字,卻創造了一個清幽甯靜的藝術境界,傳達了作者複雜微妙的心境。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時值冬初,寒意森森,正“解衣欲睡”之時,月色悄然入戶,于是作者“欣然起行”。“欣然”寫其興奮喜悅之情。“念無與為樂者”,“念”由“行”轉化而來,寫出心理活動的變化過程,文情也顯得跌宕起伏。作者也許在想:究竟與誰一起賞月,才不緻辜負如此良夜?在這貶居的寂寞中,誰又能與我共同賞月呢?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這是作者“念”的結果,下筆十分輕淡,實則意味深長。“懷民亦未寝,相與步于中庭”,月光下的漫步,該是如何一種心情!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積水空明”寫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橫”寫竹柏倒影的清麗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練的筆墨,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寥寥數語,意味隽永:貶谪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種種難言的感情盡在其中;語言凝練,含蓄深沉,精美傳神。

一、解釋加橫線詞的含義

1、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 念:考慮、想到。 遂:于是。 至:到

2、相與步于中庭 相與:共同,一起

3、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但:隻是 閑人:清閑的人

4、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交橫:交錯,縱橫。 蓋:原來是

5、月色入戶 戶:窗戶

6、欣然起行 欣然:高興地

二、翻譯句子

1、念無與為樂者。 譯文:想到沒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

2、相與步于中庭。 譯文:一起在院裡散步。

3、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譯文:隻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

三、回答以下問題

1、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麼? 月光(月色)

2、描寫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哪一句? “庭下如積水空明……影也”

3、全文分幾層,請用“/”劃分,并寫出層意全文分三層:

第一層記事,交代了賞月散步的時間,原因。第二層寫景,寫了月下庭中景物。第三層抒情,抒發了對月光,竹柏蔬影的感觸。

4、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表達了作者曠達的心境。

5、中心思想是什麼? 本文表現了作者曠達的胸襟和積極樂觀的情懷。

6、全文沒有一處直接寫友情,但可以從字裡行間看出來。請找出能表現蘇轼與張懷民友情的句子(寫出兩句),并以其中一句為例,說說你選擇它的理由。

能體現友情的句子①遂至承天__②相與步于中庭__③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理由:①唯張懷民可以同樂 ②關系親密 ③志同道合 志趣相投 命運相同

7、作者稱自己是“閑人”,有什麼深意?

“閑人”可指閑來無事可做的人,依此解可看出蘇轼被貶後失意落寞之情;“閑人”又可指有閑情逸緻的人,自此我們又可看出蘇轼不以被貶為意,仍舊有積極樂觀曠達的人生情懷。

8、“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一句表達作者怎樣的胸懷?

體現了蘇轼樂觀曠達的闊大胸襟。

9、文章結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被貶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種種微妙複雜的感情盡在其中。

10、古人愛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作者寫竹柏的用意是什麼?

借景抒情,表達和張懷民的深厚友情。

四、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脫了衣服,打算睡覺,這時月光照進門裡,(十分美好),我高興地起來走到戶外。想到沒有人與我同樂,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于是)我們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哪一夜沒有月光?哪裡沒有竹子和松柏?隻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啊。

與朱元思書 吳均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缥碧,千丈見底。遊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嘤嘤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鸢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課文分析

《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朋友朱元思述說行旅所見的信,全文寥寥一百餘字,把富春江的山光水色描繪得生動逼真,使人讀後悠然神往,仿佛也親自領略了其間的山水之美。

一、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風煙俱淨俱:全,都

2、從流飄蕩從:随着

3、水皆缥碧,千丈見底。缥碧: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比得過    奔:飛奔的馬

5、負勢競上負:憑依

6、蟬則千轉不窮轉:通“啭” 叫

7、鸢飛戾天者,望峰息心戾:到      息:平息

8、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經綸:經營    反:通“返” 返回

9、橫柯上蔽柯:樹幹

二、翻譯下列文言句子

1、風煙俱淨,天山共色。那空間的煙霧都消散盡淨,天和山呈現相同的顔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速的水流比飛箭還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飛奔的馬。

3、負勢競上,互相軒邈。(那一座座高山)憑依高峻的形勢争着向上,争着向高處和遠處伸展。

4、鸢飛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鸢飛到天上一樣極力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他那熱衷功名得祿的心。

5、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忙于經營俗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

6、疏條交映,有時見日。稀疏的樹木枝條相互交叉掩映,有時偶爾也見到(一絲)陽光

三、閱讀課本,回答問題

1、本文總領全文的句子是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寫水流勢湍急,《三峽》一文中的哪句話與它有異曲同工之妙?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時,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一句表達了作者怎麼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作者對富春江奇山異水的贊美,留戀以及鄙棄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請找出文章裡具體描繪富春江的“異水”“奇山”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見底。遊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從聽覺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體語句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嘤嘤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6、鸢飛戾天者息心和經綸世務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麼?望峰窺谷

譯文:沒有一絲兒風,煙霧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樣的顔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飄飄蕩蕩,時而偏東,時而偏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來裡(的水路上),奇山異水,獨一無二。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遊魚和細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那驚濤駭浪勢若奔馬。

江兩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長着蒼翠的樹,透出一派寒意。(重重疊疊的)山巒各仗着自己的地勢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誰爬得最高,伸得最遠,由此而形成無數的山峰。(山間)的泉水沖擊着岩石,發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兒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諧。蟬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極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看到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務的人就會流連忘返。樹枝縱橫交錯擋住了上面的天空,雖在白晝,林間仍顯得昏暗;在枝條稀疏的地方,有時還能看到陽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