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全歸納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全歸納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8-31 16:14:25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全歸納?第一章 走近細胞第一節 從生物圈到細胞,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全歸納?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全歸納(高中生物必修1知識點清單)1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全歸納

高中生物必修 1 知識點

第一章 走近細胞

第一節 從生物圈到細胞

1、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僅有(蛋白質和遺傳物質)組成,必須依賴活細胞才能生存。

必須寄生在活細胞中,利用寄主細胞裡的物質生活、繁殖。

2、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

(生态系統)、(生物圈)。

4、血液屬于(組織)層次,皮膚屬于(器官)層次。

種子是(器官)層次,由受精卵發育而來。

5、植物沒有(系統)層次,單細胞生物既可化做(個體)層次,又可化做(細胞)層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是(細胞),最大的生态系統是(生物圈)。

7、種群:在一定的區域内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例:一個池塘中所有的鯉魚。

8、群落:在一定的區域内所有生物的總和。例:一個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魚)。

9、生态系統: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

10、生物圈中存在着衆多的單細胞生物,單個細胞就能完成各種生命活動。如:藍藻、變形

蟲、綠眼蟲、草履蟲、細菌。

許多植物和動物是多細胞生物,他們依賴各種分化的細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複

雜的生命活動。

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命形式,也是具有細胞形态的(單細胞生物)。

第二節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細胞的統一性:細胞基本相似結構,都具有細胞膜、細胞質、DNA、核糖體。

細胞的多樣性:細胞的形态、結構、功能有差異。

一、高倍鏡的使用步驟:"一移二轉三調"

1 在低倍鏡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視野中央),

2 轉動(轉換器),換上高倍鏡。

3 調節(光圈)和(反光鏡),使視野亮度适宜。

4 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顯微鏡使用常識

1 調亮視野的兩種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鏡)。

2 高倍鏡:物象(大),視野亮度(暗),視野小,看到細胞數目(少)。

低倍鏡:物象(小),視野亮度(亮),視野大,看到的細胞數目(多)。

3 物鏡:(有)螺紋,鏡筒越(長),放大倍數越大。

目鏡:(無)螺紋,鏡筒越(短),放大倍數越大。

放大倍數越大 視野範圍越小 視野越暗 視野中細胞數目越少 每個細胞越大

放大倍數越小 視野範圍越大 視野越亮 視野中細胞數目越多 每個細胞越小

4 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х目鏡的放大倍數

5 放大倍數的實質:指放大的長寬,不是指面積或體積。

6 成像的特點:上下颠倒、左右颠倒,即旋轉 180 度。

視野中的物象在左下角,實際在右上角。

7 判斷污物的位置:先移動裝片,污物移動則在裝片上。污物不動,則轉動目鏡,若污物移

動則在目鏡上,不動則在物鏡上(不可能在反光鏡上)。

7 一行細胞高倍鏡下細胞數量與低倍鏡下細胞數量之比等于放大倍數的倒數

計算方法:個數×放大倍數的比例倒數=最後看到的細胞數

如:在目鏡 10×物鏡 10×的視野中有一行細胞,數目是 20 個,在目鏡不換物鏡換成 40×,那麼

在視野中能看見多少個細胞? 20×1/4=5

8 圓行視野(充滿細胞)高倍鏡下細胞數量與低倍鏡下細胞數量之比等于放大倍數之比的倒

數的平方

如:在目鏡為 10×物鏡為 10×的視野中看見布滿的細胞數為 20 個,在目鏡不換物鏡換成 20

×,那麼在視野中我們還能看見多少個細胞? 20×(1/2)2=5

三、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

1 科學家根據細胞内有無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把細胞分為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兩大類。

2 原核生物:藍藻(藍球藻、念珠藻、顫藻、發菜)、放線菌、衣原體、支原體、細菌(球、

杆、螺旋、弧菌、乳酸菌)

真核生物:大多數植物、動物、真菌(蘑菇、酵母菌、黴菌、大型真菌)、黴菌、其餘藻類

(綠藻、紅藻)

3 藍藻細胞質:含藻藍素和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自養生物);

細菌中的絕大多數種類是營腐生或寄生生活的異養生物。(光合細菌、硝化細菌是自養)

4 原核細胞具有與真核細胞相似的細胞膜和細胞質,沒有有核膜包被的細胞核,也沒有染色

體,但有一個環狀的 DNA 分子,位于細胞内特定的區域,這個區域叫拟核。

真核細胞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DNA 和蛋白質

5 原生生物是簡單的真核生物,草履蟲等

四、細胞學說

1 創立者:(施萊登,施旺)對動植物細胞的研究而揭示細胞的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統一性。

2 細胞的發現者及命名者:英國科學家 虎克

3 内容要點:共三點。

第二章組成細胞的分子

第一節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識梳理:

1、 生物界與非生物界 統一性:元素種類大體相同 差異性:元素含量有差異

2、組成細胞的元素(常見 20 多種)

大量元素:C H O N P S K Ca Mg

主要元素:C、H、O、N、P、S

基本元素:C、H、O、N

最基本元素:C(幹重下含量最高)

微量元素: Zn 、Mo、Cu、B、Fe、Mn(口訣:鐵門碰新木桶)

質量分數最大的元素:O(鮮重下含量最多的是水)

數量最多的元素:H

細胞鮮重:O>C>H>N 細胞幹重:C>O>N>H

3 組成細胞的化合物

鮮重下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水

鮮重下含量最多的有機化合物:

幹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蛋白質

4 檢測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實驗原理:某些化學試劑能夠使生物組織中的有關有機化合物産生特定的(顔色反應)。

糖類中的還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麥芽糖、乳糖、半乳糖)與斐林試劑發生作用,生成磚

紅色沉澱。脂肪可以被蘇丹紅Ⅲ染成橘黃色(或被蘇丹紅Ⅳ染液染成紅色)。澱粉遇碘變藍

色。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發生作用,産生紫色反應。

(1)還原糖的檢測和觀察

常用材料:蘋果和梨

試劑:斐林試劑(甲液:0.1g/ml 的 NaOH 乙液:0.05g/ml 的 CuSO4)

注意事項:①西瓜汁不能用 ②甲乙液必須等量混合均勻後再加入樣液中,現配現用,混

合使用 ③必須用 50~65 攝氏度水浴加熱

顔色變化:淺藍色 棕色 磚紅色

(2)脂肪的鑒定

常用材料:花生子葉或花生油

試劑:蘇丹Ⅲ或蘇丹Ⅳ染液

注意事項:

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會導緻觀察時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50%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③需使用顯微鏡觀察

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劑染色時間不同

顔色變化:橘黃色或紅色

(3)蛋白質的鑒定

常用材料:雞蛋清,黃豆組織樣液,牛奶

試劑:雙縮脲試劑(A 液:0.1g/ml 的 NaOH B 液: 0.01g/ml 的 CuSO4 )

注意事項:

①雙縮脲試劑與菲林試劑濃度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②先加 A 液 1ml,再加 B 液 4 滴

③鑒定前,留出一部分組織樣液,以便對比

④A 液作用:提供堿性環境;B 液不能過多,否則會産生藍色絮狀沉澱,遮蔽紫色。

顔色變化:産生紫色反應

(4)澱粉的檢測和觀察

常用材料:馬鈴薯

試劑:碘液顔色變化:變藍

第二節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1 蛋白質是組成細胞的有機物中含量最多的。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2 氨基酸

元素組成:C H O N S 等

基本單位:氨基酸

氨基酸及其種類 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或單體)。

種類:約 20 種

通式:

結構要點:每種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

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氨基酸的種類由 R 基(側鍊基團)決定。

3 最小的氨基酸是甘氨酸,其 R 基為 H

4 有 8 種氨基酸是人體細胞不能合成的(嬰兒有 9 種),必須從外界環境中直接獲取,叫必

需氨基酸。另外 12 種氨基酸是人體能夠合成的,叫非必需氨基酸。

5 蛋白質的結構

氨基酸分子相互結合的方式是: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

氨基(—NH2)相連接,同時脫去一分子水,這種結合方式叫做脫水縮合。連接兩個氨基酸

分子的化學鍵(—NH—CO—)叫做肽鍵。有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

肽鍊能盤曲、折疊、形成有一定空間結構的蛋白質分子。

6 蛋白質分子多樣性的原因

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列順序不同

肽鍊盤區折疊方式不同使蛋白質的空間結構不同導緻蛋白質結構多樣性

7 蛋白質的功能

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結構的重要物質(肌肉毛發)

催化細胞内的生理生化反應(酶,大部分是蛋白質)

運輸載體(血紅蛋白、細胞膜載體蛋白)

傳遞信息,調節機體的生命活動(某些激素)

免疫功能( 抗體)

8 蛋白質、多肽鍊都可使雙縮脲發生紫色反應,雙縮脲可以和其中的肽鍵發生反應。

蛋白質的變性是改變其空間結構,沒有使肽鍵斷裂。

9 蛋白質的有關計算:

公式:①肽鍵數=失去水分子的數目=氨基酸數-肽鍊數(不包括環狀)

②n 個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 m 條多肽鍊時,共脫去(n-m)個水分子,形成(n-m)個肽鍵。

至少存在 m 個-NH2和 m 個-COOH,具體還要加上 R 基上的氨(羧)基數。

③蛋白質總的分子量=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總分子量-脫水縮合反應脫去的水的總分子量

④環狀肽鍊:氨基酸數目=脫水數目=肽鍵數目

⑤鍊接兩條肽鍊之間的鍵為二硫鍵(大多數),有些為肽鍵,連接位置為兩個氨基酸的 R 基。

⑥--SH SH-- 轉變--S--S-- (二硫鍵)去掉兩個 H

⑦每條多肽鍊上至少有一個遊離的氨基,至少有一個遊離的羧基

⑧肽鍵 (—NH—CO—)有一個 O 一個 N 元素

⑨ 設氨基酸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 a

肽鍊數目 氨基酸數目 肽鍵數目 脫去水分子

數目

多肽的相對

分子質量

氨基數目 羧基數目

1 m m-1 m-1 ma-18(m-1) 至少 1 個 至少 1 個

n m m-n m-n ma-18(m-n) 至少 n 個 至少 n 個

第三節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

一、核酸的分類

細胞生物含兩種核酸:DNA 和 RNA

病毒隻含有一種核酸:DNA 或 RNA

核酸包括兩大類:一類是脫氧核糖核酸(DNA);一類是核糖核酸(RNA)。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 DNA,DNA 病毒遺傳物質為 DNA,RNA 病毒遺傳物質

為 RNA。

二、實驗核酸在細胞中的分布——觀察核酸在細胞中的分布:

原理:DNA 主要分布在細胞核内,RNA 大部分存在于細胞質中。甲基綠使 DNA 呈綠色,吡

羅紅使 RNA 呈現紅色。

鹽酸作用:能夠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同時使染色質中的 DNA 與蛋

白質分離

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細胞(不可用洋蔥紫色鱗片葉、葉肉細胞、成熟哺乳動物紅細胞)

試劑:0.9%生理鹽水(保持細胞形态),甲基綠吡羅紅染液現用現配

步驟:制片--水解--沖洗--染色--觀察

結論:真核細胞的 DNA 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線粒體、葉綠體内含有少量的 DNA。RNA 主

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三、核酸的結構

1、核酸是由核苷酸連接而成的長鍊(組成元素 C H O N P)。

DNA 的基本單位脫氧核糖核苷酸,RNA 的基本單位核糖核苷酸。

核酸初步水解成許多核苷酸。

基本組成單位—核苷酸(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堿基組成)。

根據五碳糖的不同,可以将核苷酸分為脫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

2、DNA 由一般由兩條脫氧核苷酸鍊構成。RNA 一般由一條核糖核苷酸連構成。

3、核酸中的相關計算:

(1)若是在含有 DNA 和 RNA 的生物體中,則堿基種類為 5 種;核苷酸種類為 8 種。

(2)DNA 的堿基種類為 4 種;脫氧核糖核苷酸種類為 4 種。

(3)RNA 的堿基種類為 4 種;核糖核苷酸種類為 4 種。

類别 DNA RNA

基本單位 脫氧核糖核苷酸(4 種) 核糖核苷酸(4 種)

腺嘌呤脫氧核苷酸 鳥嘌呤脫氧核苷酸 鳥嘌呤核糖核苷酸 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胞嘧啶脫氧核苷酸 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 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堿基 腺嘌呤(A)、鳥嘌呤(G) 腺嘌呤(A)、 鳥嘌呤(G)

胞嘧啶(C)、胸腺嘧啶(T) 胞嘧啶(C)、尿嘧啶(U)

五碳糖 脫氧核糖 核糖

磷酸 磷酸

四、遺傳信息多樣化的原因:脫氧核苷酸的數量和排列順序不同。

五、常見的 RNA 病毒:HIV 病毒、SARS 病毒、煙草花葉病毒

常見的 DNA 病毒:噬菌體病毒

第四節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

一、細胞中的糖類——主要的能源物質

糖類的分類,分布及功能:

種類 分布 功能

單糖 五碳糖 核糖 (C5H10O5) 細胞中都有 組成 RNA 的成分

脫氧核糖(C5H10O4) 細胞中都有 組成 DNA 的成分

六碳糖 (C6H12O6) 葡萄糖 細胞中都有 主要的能源物質

果糖 植物細胞中 提供能量

半乳糖 動物細胞中 提供能量

二糖 (C12H22O11)麥芽糖 發芽的小麥、谷控中含量豐富 都能提供能量

蔗糖 甘蔗、甜菜中含量豐富

乳糖 人和動物的乳汁中含量豐富

多糖 (C6H10O5)n 澱粉 植物糧食作物的種子、變态根或莖等儲藏器官中 儲存能量

纖維素 植物細胞的細胞壁中 支持保護細胞

糖原 肝糖原 動物的肝髒中 儲存能量調節血糖

肌糖原 動物的肌肉組織中 儲存能量

二、一分子麥芽糖分解為:兩分子的葡萄糖

一分子蔗糖分解為:一分子果糖、一份子葡萄糖

一分子乳糖分解為:一分子半乳糖、一份子葡萄糖

澱粉、纖維素、糖原分解的單體都是葡萄糖

三、還原性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麥芽糖、乳糖

動物特有的糖:半乳糖、乳糖、糖原

植物特有的糖:果糖、麥芽糖、蔗糖、澱粉、纖維素

動植物共有的糖:核糖、脫氧核糖、葡萄糖

四、細胞中的脂質

脂質存在于所有細胞中,與糖相似,組成脂質的主要元素為:C H O,有些還有 N P。

脂質分子氧元素含量遠遠少于糖類,H 的含量更多。

脂質的分類 、分布及功能:

1 脂肪(組成元素 C、H、O)存在人和動物體内的皮下,大網膜和腸系膜等部位。

動物細胞中良好的儲能物質,與糖類相同質量的脂肪儲存能量是糖類的 2 倍(脂肪含 H 較

多,燃燒等質量的脂肪和糖,脂肪消耗的氧更多)。

脂肪可以水解為脂肪酸和甘油,是由葡萄糖經過複雜化學反應合成的。

功能:①保溫②減少内部器官之間摩擦③緩沖外界壓力,可以保護内髒器官。

2 磷脂(組成元素 C H O N P)是構成細胞膜以及各種細胞器膜重要成分。

分布:人和動物的腦、卵細胞、肝髒、大豆的種子中含量豐富。

3 固醇包括:①膽固醇------構成細胞膜重要成分;參與人體血液中脂質的運輸。

②性激素------促進人和動物生殖器官的發育以及生殖細胞的形成,激發并維持第二性征。

③維生素 D------促進人和動物腸道對 Ca 和 P 的吸收。

五、單體和多聚體的概念: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是由許多氨基酸連接而成的。核酸是由許多

核苷酸連接而成的。 氨基酸、核苷酸、單糖分别是蛋白質、核酸和多糖的單體,而這些大

分子分别是單體的多聚體。

脂質相對分子質量較小,都不是大分子物質,也沒有單體組成,不是多聚體。

第五節 細胞中的無機物

1、細胞中的水包括

結合水: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

自由水:細胞内良好溶劑 ;許多生化反應有水的參與;提供液體環境;運輸養料和廢物。

自由水與結合水的關系:自由水和結合水可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自由水水含量高,代謝活動旺盛,抗逆性差;結合水水含量高,代謝活動下降,抗逆性強。

2、細胞中的無機鹽

細胞中大多數無機鹽以離子的形式存在

3 無機鹽的作用:

細胞中許多有機物的重要組成成分

(缺碘:地方性甲狀腺腫大;缺鐵:缺鐵性貧血;植物卻 Mg,不能合成葉綠素。

維持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

(缺鈣:抽搐、軟骨病,兒童缺鈣會得佝偻病,老年人會骨質疏松;鈣多:肌無力)

維持細胞的酸堿平衡和滲透壓

第三章細胞的基本結構

第一節 細胞膜——系統的邊界知識網絡:

一、制備細胞膜的方法(實驗)

原理:滲透作用(将細胞放在清水中,水會進入細胞,細胞漲破,内容物流出,得到細胞膜)

選材:人或其它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沒有細胞壁,沒有細胞核和衆多細胞器。

提純方法:差速離心法

細節:取材用的是新鮮紅細胞稀釋液(血液加适量生理鹽水)

二、細胞膜主要成分:脂質和蛋白質,還有少量糖類

細胞膜成分特點:脂質中磷脂最豐富(還有膽固醇),功能越複雜的細胞膜,蛋白質種類

和數量越多,不同細胞的細胞膜的差别主要是膜上蛋白質種類數量不同。

與生活

細胞癌變過程中,細胞膜成分改變,産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減少。

三、細胞膜功能:

①将細胞與環境分隔開,保證細胞内部環境的相對穩定

②控制物質出入細胞(選擇透過性膜,隻有活細胞有此特性)

③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

方式一:間接交流。如内分泌細胞産生激素,随血液到達全身各處,與靶細胞的細胞膜表面

的受體結合,将信息傳遞給靶細胞。

方式二:直接交流。相鄰的兩個細胞的細胞膜接觸,信息從一個細胞傳遞給另一個細胞。例

如,精子和卵細胞之間的識别和結合。

方式三:通道交流。相鄰的兩個細胞之間形成通道,攜帶信息的物質通過通道進入另一個細

胞。例如,高等植物細胞之間通過胞間連絲相互連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前兩種方式一般需要受體。

三、細胞壁

植物:纖維素和果膠(原核生物:肽聚糖) 作用:支持和保護

第二節 細胞器——系統内的分工合作

分離各種細胞器的方法:差速離心法

細胞膜、細胞壁、細胞核、細胞質均不是細胞器。

一、細胞器之間分工

1 線粒體: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雙層膜(内膜向内折疊形成脊),分布在動植物

細胞體内。

2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能量轉換站",雙層膜,分布在植物的葉肉細胞。

3 内質網:蛋白質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質合成的"車間",單層膜,動植物都有。

分為光面内質網和粗面内質網(上有核糖體附着)

4 高爾基體:對來自内質網的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和包裝,單層膜,動植物都有,植物細

胞中參與了細胞壁的形成。

5 核糖體:無膜,合成蛋白質的主要場所。生産蛋白質的機器。

包括遊離的核糖體(合成胞内蛋白)和附着在内質網上的核糖體(合成分泌蛋白)

6 溶酶體:内含有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

病菌,單層膜。

溶酶體吞噬過程體現生物膜的流動性。溶酶體起源于高爾基體。

7 液泡:主要存在與植物細胞中,内有細胞液,含糖類、無機鹽、色素和蛋白質等物質,可

以調節植物細胞内的環境,充盈的液泡還可以使植物細胞保持堅挺。與植物細胞的滲透吸水

有關。

8 中心體:動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細胞,由兩個相互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圍物質組成,與

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無膜。一個中心體有兩個中心粒組成。

二、分類比較:

1 雙層膜:葉綠體、線粒體(細胞核膜)

單層膜:内質網、高爾基體、液泡、溶酶體(細胞膜、類囊體薄膜)

無膜:中心體、核糖體

2 植物特有:葉綠體、液泡 動物特有(低等植物):中心體

3 含核酸的細胞器:線粒體、葉綠體(DNA) 線粒體、葉綠體、核糖體(RNA)

4 增大膜面積的細胞器:線粒體、内質網、葉綠體

5 含色素:葉綠體、液泡

6 能産生 ATP 的:線粒體、葉綠體(細胞質基質)

7 能自主複制的細胞器:線粒體、葉綠體、中心體

8 與有絲分裂有關的細胞器:核糖體、線粒體、高爾基體(形成細胞壁)、中心體

9 發生堿基互補配對:線粒體、葉綠體、核糖體

10 與主動運輸有關:核糖體、線粒體

三、在細胞質中,除了細胞器外,還有呈膠質狀态的細胞質基質。

細胞質:包括細胞器和細胞質基質

四、電子顯微鏡下看到的是亞顯微結構,普通顯微鏡下看到顯微結構。

光鏡能看到:細胞質,線粒體,葉綠體,液泡,細胞壁

實驗: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

健那綠染液是将活細胞中線粒體染色的專一性染料,可以使活細胞中的線粒體呈現藍綠色。

材料:新鮮的藓類的葉(葉片薄,直接觀察)

菠菜葉稍帶葉肉的下表皮(上表皮起保護作用,幾乎無葉綠體;下表皮海綿組織,有氣孔

保衛細胞,有葉綠體)

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

有些蛋白質是在細胞内合成後,分泌到細胞外起作用,這類蛋白叫分泌蛋白。如消化酶(催

化作用)、抗體(免疫)和一部分激素(信息傳遞)

核糖體 内質網 高爾基體 細胞膜

(合成肽鍊) (加工成蛋白質) (進一步加工) (囊泡與細胞膜融合,蛋白質釋放)

分泌蛋白從合成至分泌到細胞外利用到的細胞器?

答:核糖體、内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

分泌蛋白從合成至分泌到細胞外利用到的結構?

核糖體、内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細胞核、囊泡、細胞膜

三、生物膜系統

1、概念:細胞膜、核膜,各種細胞器的膜共同組成的生物膜系統

2、作用:使細胞具有穩定内部環境物質運輸、能量轉換、信息傳遞;為各種酶提供大量附

着位點,是許多生化反應的場所;把各種細胞器分隔開,保證生命活動高效、有序進行。

3、内質網膜 内連核膜 外連細胞膜還和線粒體膜直接相連。

經過囊泡與高爾基體膜間接相連。

第三節 細胞核——系統的控制中心

一、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篩管細胞和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等極少數細胞外,真核細胞都有

細胞核。植物的導管細胞是死細胞(主要運輸水分、無機鹽),篩管主要運輸有機物。

二、細胞核控制着細胞的代謝和遺傳。

三、細胞核的結構

1 核膜(雙層膜,把核内物質與細胞質分開)在有絲分裂時,前期核膜消失,末期核膜重建

2 染色質(主要由 DNA 和蛋白質組成,DNA 是遺傳信息的載體

3 核仁(某種 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合成 rRNA 和核糖體,與蛋白質合成有關

4 核孔(實現核質之間頻繁的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核孔有選擇透過性,上面有載體,大分

子物質(蛋白質和 mRNA)出入細胞需要能量和載體,細胞代謝越旺盛,核孔越多,核仁體

積越大。

四、細胞分裂時,細胞核解體,染色質高度螺旋化,縮短變粗,成為光學顯微鏡下清晰可見

的圓柱狀或杆狀的染色體。分裂結束時,染色體解螺旋,重新成為細絲狀的染色質。染色質

(分裂間期)和染色體(分裂時)是同樣的物質在細胞不同時期的兩種存在狀态。

五、細胞既是生物體結構的基本單位,又是生物體代謝和遺傳的基本單位。

第四章 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

第一節 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

一、半透膜(人工膜):某些物質可以通過而另一些物質不能通過的多孔薄膜,能否通過取

決于物質分子的直徑大小。

(1)滲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劑分子)通過半透膜從相對濃度高一側向相對濃度低

的一側擴散。

(2)發生滲透作用的條件:①是具有半透膜 ②是半透膜兩側具有濃度差。

二、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滲透作用)

1、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細胞吸水膨脹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細胞失水皺縮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水分進出細胞處于動态平衡

2、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①細胞内的液體環境主要指的是液泡裡面的細胞液。

②原生質層:細胞膜和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實驗原理:

①植物細胞的原生質層相當于一層半透膜。

②細胞液有一定的濃度,能滲透吸水、失水

③原生質層比細胞壁的伸縮性大

注意:①不是所有的植物細胞都能滲透吸水,要有中央大液泡

②需要質量濃度 0.3g/ml 的蔗糖溶液,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③在觀察過程中原生質層被液泡擠壓,幾乎看不到

④質壁分離過程不能太長,細胞長時間處于高滲溶液會失水死亡

3、根:成熟區(成熟)、伸長區(不成熟)、分生區(不成熟)、根冠(成熟)

沒有液泡的不成熟植物細胞靠吸脹作用吸水:細胞中的親水物質吸水

4、細胞吸水能力大小與細胞液濃度成正比

5、質壁分離的自動複原:細胞發生質壁分離後,由于外界溶液中物質自動進入細胞内,使

細胞液濃度升高,發生質壁分離的自動複原,如:硝酸鉀、甘油、尿素、乙二醇等。

三、物質跨膜運輸的其他實例

1、同一種植物對不同的離子吸水量不同

2、不同植物對相同離子吸水量也不同

3、植物細胞膜對無機鹽離子的吸收具有選擇性

4、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膜

第二節 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一、對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曆程

膜是由脂質組成的(相似相溶)。

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質和蛋白質。

細胞膜中的脂質分子必然排列為連續的兩層。

磷脂分子組成:磷酸頭部親水,脂肪酸尾部疏水(形成磷脂雙分子層排列的原因)。

羅伯特森→暗亮暗→蛋白質—脂質—蛋白質→靜态統一結構

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動鑲嵌模型。細胞膜具有流動性。

二、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磷脂雙分子層構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質分子有的鑲在磷脂雙分子層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雙分子層中,有的貫穿

整個磷脂雙分子層

▲磷脂雙分子層和大多數蛋白質分子可以運動。輕油般的流體,具有流動性。

三、細胞膜特性:

結構特性:流動性

功能特性:選擇透過性

四、細胞膜的外表有一層糖蛋白(糖被)。有糖蛋白的一側為細胞膜的外部。

作用:保護和潤滑、與細胞表面的識别有關。

五、細胞膜表面還有糖類和脂質分子結合成的糖脂。

第三節 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

一、被動運輸:物質進出細胞,順濃度梯度的擴散,稱為被動運輸。

1、自由擴散:物質通過簡單的擴散作用進出細胞

(1)自由擴散 方向:高→低 能量:不需要 載體:不需要

舉例:水、CO2、O2、N2、乙醇、甘油、苯、脂肪酸、膽固醇,性激素

(2)影響因素(細胞内外濃度差)曲線:

2、協助擴散:進出細胞的物質借助載體蛋白的擴散

(1)協助擴散 方向:高→低 能量:不需要 載體:需要

舉例:葡萄糖進入紅細胞

(2)影響因素(細胞内外濃度差、載體蛋白)曲線:

二、主動運輸:從低濃度一側運輸到高濃度一側,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同時還需要消耗細

胞内化學反應所釋放的能量,這種方式叫做主動運輸。

1、逆濃度梯度的運輸,保證了活細胞能夠按照生命活動的需要,主動選擇吸收所需要的營

養物質,排除代謝廢物和有害物質。

2、主動運輸 方向:低→高 載體:需要 能量:需要

3、舉例:K 、Na 、Ca 等離子的運輸、氨基酸、葡萄糖進入小腸上皮細胞

4、影響因素(載體蛋白、氧氣濃度、溫度、pH、細胞内外濃度差)曲線:

①載體蛋白:有特異性、飽和性

②氧氣濃度

③溫度:

三、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胞吞、胞吐

1、需要消耗能量 2、不需要載體蛋白

3、依賴細胞膜的流動性,并有選擇性

4、不屬于跨膜運輸

第五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

第一節降低反應活化能的酶

一、細胞代謝的概念:細胞内每時每刻進行着許多化學反應,統稱為細胞代謝.

特點:1、一般都需要酶的催化 2、在水環境中進行

3、反應條件溫和 4、一般伴随着能量的釋放和儲存

二、實驗:比較過氧化氫酶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

無機催化劑:三價鐵離子(生鏽的鐵釘)

有機催化劑:過氧化氫酶(肝髒研磨液、土豆浸出液)

1 号試管:2ml 過氧化氫溶液

2 号試管:2ml 過氧化氫溶液水浴加熱到 90 攝氏度

3 号試管:2ml 過氧化氫溶液 三價鐵離子

4 号試管:2ml 過氧化氫溶液 過氧化氫酶

實驗結論:1、加熱促使過氧化氫分解,是因為加熱使過氧化氫分子得到能量,從常态轉化

為容易分解的活躍狀态。2、Fe3 和過氧化氫酶促使過氧化氫分解,是降低了過氧化氫分解

的活化能。3 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無機催化劑 Fe3 高得多

活化能:分子從常态轉變為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的活躍狀态所需要的能量。

①沒有酶催化的反應曲線是 b

②有酶催化的反應曲線是 a

③AC 段的含義是在無機催化劑的條件下,反應所需要的活化能

④BC 段的含義是酶降低的活化能

⑤若将酶催化改為無機催化劑催化該反應,則 B 點在縱軸上将向上移動

三、控制變量法:變量、自變量(人為改變的變量)、因變量(随着自變量的變化而變化的

變量)、無關變量的定義。

對照實驗:除一個因素外,其餘因素都保持不變的實驗。

原則:對照原則,單一變量的原則。

四、酶的概念:酶是活細胞産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絕大多數是蛋白質,少數是 RNA。

1、酶的特性:專一性(脲酶分解尿素成氨和二氧化碳、蛋白質分解蛋白質)

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高于無機催化劑)

作用條件較溫和(最适溫度,最适 pH)

2、 影響酶活性的條件(要求用控制變量法,自己設計實驗)

建議用澱粉酶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用過氧化氫酶探究 PH 對酶活性的影響。探究溫度

對唾液澱粉酶活性的影響

探究 pH 對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影響

注意:①不能用過氧化氫酶探究溫度對酶的影響,因為過氧化氫高溫分解

②探究溫度對酶的影響不能用斐林試劑,斐林試劑檢測還原糖需要加熱

③斐林試劑和碘液不可檢測 pH,斐林試劑和酸反應,碘液和堿反應

五、影響酶促反應的因素

1、溫度:高溫使酶失活。低溫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溫度下酶活性可以恢複。

2、PH 值:過酸、過堿使酶失活

3、底物濃度 4、酶濃度 5、激活劑和抑制劑

注:酶制劑适合在低溫(1~4 攝氏度保存)

第二節 細胞的能量"通貨"——ATP

一、ATP 直接給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的有機物(直接能源物質)

糖類(主要能源物質)脂肪(主要儲能物質)、最終能量來源(太陽光)

二、ATP 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鍵

ATP 是三磷酸腺苷的縮寫,結構式可簡寫成 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集團,~

代表高能磷酸鍵。

A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組成

三、ATP和 ADP可以相互轉化

ATP 可以水解(高能磷酸鍵水解),遠離 A 的~易斷裂(釋放能量);易形成(儲存能量)。

反應須水

ATP ADP Pi 能量

在有關酶催化下,ADP 和 Pi 重新形成 ATP(有水生成)

ADP Pi 能量 ATP

ATP和 ADP的相互轉化時時刻不停的發生并且處于動态平衡之中。

四、ATP和 ADP能量轉化

1、ATP 水解時的能量用于各種生命活動。

2、ADP 轉化為 ATP 所需能量來源:

動物和人:呼吸作用

綠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場所:細胞質基質、線粒體、葉綠體

3、ATP 的利用

吸能反應一般與 ATP 水解相聯系,由 ATP 的水解提供能量。

放能反應一般與 ATP 的合成有關,釋放的能量用于 ADP 合成 ATP 儲存在 ATP 中。

第三節 ATP 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

一、細胞呼吸是指有機物在細胞内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塘或其他産物,釋放

能量并生成 ATP 的過程。

呼吸作用的實質:細胞内有機物的氧化分解,并釋放能量。

二、實驗: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

材料:新鮮的食用酵母菌(單細胞真菌,在有氧和無氧條件下都可以生存,屬于兼性厭氧菌)

檢測二氧化碳的産生: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由藍變綠再變黃。

檢測酒精的産生:橙色的重鉻酸鉀溶液,在酸性條件下與乙醇發生化學反應,變成灰綠色。

實驗注意:

1、培養液的配制:5%的葡萄糖溶液要煮沸再冷卻使用。(殺死其他微生物)

2、無氧呼吸的酵母菌培養瓶,應該先封口一段時間再連接澄清石灰水的錐形瓶(使瓶内的

原有氧氣消耗完)

三、有氧呼吸

1、有氧呼吸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

線粒體的内膜上和基質中含有許多種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

2、一般地說,線粒體均勻的分布在細胞質中,但是活細胞中的線粒體可以定向的運動到代

謝比較旺盛的部位。如:鳥類的胸肌,動物的心肌線粒體較多。

3、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質是葡萄糖,反應方程式可以簡寫成:

總反應式:C6H12O6 6O2 6H2O 6CO2 12H2O 大量能量(38ATP)

第一階段:細胞質基質 C6H12O6 2 丙酮酸 4[H] 少量能量(2ATP)

第二階段:線粒體基質 2 丙酮酸 6H2O 6CO2 20[H] 少量能量(2ATP)

第三階段:線粒體内膜 24[H] 6O2 12H2O 大量能量(34ATP)

概括的說,有氧呼吸是指細胞在氧的參與下,通過多種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機

物徹底氧化分解,産生二氧化碳和水,釋放能量,生成大量 ATP 的過程。

這裡的[H]是簡化的表示,[H]是還原型的輔酶Ⅰ即 NADH,是由氧化型輔酶ⅠNAD

4、1mol 葡萄糖徹底氧化分解産生大約 2870kJ 能量,其中 1161 左右轉化到 ATP 中,剩餘均

以熱能形式散發出去。

四、無氧呼吸

1、無氧呼吸的全過程可以概括為兩個階段,需要不同酶的催化,都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

2、無氧呼吸産生酒精:C6H12O6 2C2H5OH 2CO2 少量能量

第一階段:細胞質基質 C6H12O6 2 丙酮酸 4[H] 少量能量(2ATP)

第二階段:細胞質基質 2 丙酮酸 4[H] 2C2H5OH 2CO2

發生生物:大部分植物,酵母菌

3、無氧呼吸産生乳酸:C6H12O6 2 乳酸 少量能量

第一階段:細胞質基質 C6H12O6 2 丙酮酸 4[H] 少量能量(2ATP)

第二階段:細胞質基質 2 丙酮酸 4[H] 2C3H6O3

發生生物:高等動物、乳酸菌、甜菜塊根、馬鈴薯塊莖、玉米胚(蛔蟲和哺乳動物成熟紅細

胞隻能無氧呼吸産生乳酸)

注意:微生物的無氧呼吸也叫發酵,生成乳酸的叫乳酸發酵,生成酒精的叫酒精發酵

五、有氧呼吸及無氧呼吸的能量去路

有氧呼吸:所釋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熱能形式散失了,一部分用于生成 ATP。

無氧呼吸:能量大部分儲存于乳酸或酒精中,小部分用于生成 ATP 和熱能。

六、有氧呼吸過程中氧的去路:水中的 O 都來自于氧氣,二氧化碳和丙酮酸中的 O 來自葡

萄糖

七、細胞呼吸的影響因素(外因):

1、溫度:通過影響呼吸酶的活性來影響呼吸速率。

2、氧氣濃度:綠色植物或酵母菌在完全缺氧條件下進行無氧呼吸,在低氧條件下通常無氧

呼吸與有氧呼吸并存,O2 的存在對無氧呼吸起抑制作用。在一定範圍内,有氧呼吸強度随

氧濃度的增加而增強。

①當氧氣濃度為 0 時,細胞隻進行無氧呼吸,Q 點對應的縱坐标大小表示無氧呼吸的強度。

②氧氣濃度在 0~10%之間,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并存,随着氧氣濃度增加,無氧呼吸強度

減弱,有氧呼吸強度增強。

③當氧氣濃度大于或等于 10%時,無氧呼吸消失,此後隻進行有氧呼吸。但當氧氣濃度達到

一定值後,有氧呼吸強度不再随氧氣濃度的增大而增強。

④當氧氣濃度為 C 時,有機物消耗量相對較少,在該氧氣濃度下保存瓜果蔬菜效果較好。

⑤氧氣吸收量也可以表示有氧呼吸産生 CO2 的量,所以,兩條實線間的距離可表示無氧呼

吸的強度,當兩曲線重合時(距離為 0),無氧呼吸強度為 0。

3、二氧化碳濃度:CO2 是呼吸作用産生的,從化學平衡角度分析,CO2 濃度增加,呼吸速率

下降。在密閉的地窖中,氧氣濃度低,CO2 濃度較高,抑制細胞的呼吸作用,使整個器官的

代謝水平降低,有利于保存蔬菜水果。

4、含水量:呼吸作用的各種化學反應都是在水中進行的,自由水含量增加,代謝加強。糧

油種子的貯藏,必須降低含水量,使種子處于風幹狀态,從而使呼吸作用降至最低,以減少

有機物消耗。如果種子含水量過高,呼吸作用加強,使貯藏的種子堆中溫度上升,反過來又

進一步促進種子的呼吸作用,使種子的品質變壞。

八、細胞呼吸的影響因素(内因):

受遺傳因素影響,不同植物呼吸速率不同,相同植物的不同時期和不同部位植物呼吸速率也

不相同。

第四節 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

一、對于絕大多數生物來說,活細胞中所需能量的最終源頭是來自太陽的光能。将光能轉化

為細胞能利用的化學能就是光合作用。

二、實驗——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1、實驗原理:綠葉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有機溶劑如無水乙醇中,且都可溶解在層析液中,

它們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快。

2、方法步驟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步驟要記準确)

(1)稱取新鮮的綠葉,葉子中葉綠素容易分解,不新鮮葉子中葉綠素減少。

(2)研磨時加入二氧化矽有助于研磨得充分,加入碳酸鈣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壞。

(3)在濾紙條一端剪去兩角,防止層析液在濾紙條的邊緣擴散過快而形成弧形色素帶。

(4)濾紙上的濾液細線為什麼不能觸及層析液?防止細線中的色素被層析液溶解。

(5)濾液細線幹燥後再畫一兩次,增加色素含量使分離出的色素帶清晰分明 2.試分析分離

(6)色素時色素帶顔色過淺的原因。

葉片顔色太淺;葉片放置時間太久;研磨不充分;未加 CaCO3 粉末;加入提取液量太多。

3、實驗結果:

葉綠體中的色素有 4 種,他們可以歸納為兩大類:

葉綠素(約占 3/4):葉綠素 a(藍綠色)

葉綠素 b(黃綠色)

類胡蘿蔔素(約占 1/4):胡蘿蔔素(橙黃色)

葉黃素(黃色)

葉綠素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類胡蘿蔔素主要吸收藍紫光。白光下光合作用最強,其次是

紅光和藍紫光,綠光下最弱。因為葉綠素對綠光吸收最少,綠光被反射出來,所以葉片呈綠

色。

三、捕獲光能的結構——葉綠體

結構:外膜,内膜,基質,基粒(由類囊體構成,類囊體在基粒上)。

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分布于基粒的類囊體及基質中。

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類囊體的薄膜上。

吸收光能的四種色素和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就分布在類囊體的薄膜上。

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僅分布着許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

子,還有許多進行光合作用所必須的酶。

四、恩格爾曼通過研究水綿和好氧細菌得出結論,氧氣由葉綠體釋放,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

場所。(課本 100 頁)

五、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着能量的有

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普利斯特利和英格豪斯發現,植物可以更新空氣。

梅耶指出,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起來。

薩克斯遮擋一半植物葉片實驗證明,光合作用的産物除氧氣外還有澱粉。

魯賓和卡門證明,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來自水。(同位素标記法)

卡爾文碳原子同位素标記法發現,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轉化成有機物中的碳的途徑,這

一途徑稱為卡爾文循環。

2、光合作用的過程: (熟練掌握課本 P103 下方的圖)

總反應式:CO2 H2O (CH2O) O2 ,其中(CH2O)表示糖類。

6CO2 12H2O C6H12O6 6H2O 6O2

根據是否需要光能,可将其分為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

(1)光反應階段:必須有光才能進行

場所:類囊體薄膜上

條件:光照、色素、酶、水、ADP、Pi

水的光解:2H2O O2 4[H]

ATP 形成:ADP Pi 光能 ATP

光反應中,光能轉化為 ATP 中活躍的化學能

(2)暗反應階段:有光無光都能進行

場所:葉綠體基質

條件:[H]、酶、ATP、CO2、C5

CO2 的固定:CO2 C5 2C3

C3 的還原:2C3 [H] ATP (CH2O) C5 ADP Pi

暗反應中,ATP 中活躍的化學能轉化為(CH2O)中穩定的化學能

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 ATP 和[H],暗反應為光反應提供合成 ATP 的原料 ADP 和 Pi

五、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産實踐中的應用(詳見步步高第 11 講)

(1)光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①光的波長

葉綠體中色素的吸收光波主要在紅光和藍紫光。

②光照強度

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在一定範圍内随着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光照強度達到一定時,光

合作用的強度不再随着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

③光照時間

光照時間長,光合作用時間長,有利于植物的生長發育。

(2)溫度

溫度低,光合速率低。随着溫度升高,光合速率加快,溫度過高時會影響酶的活性,光合速

率降低。生産上白天升溫,增強光合作用,晚上降低室溫,抑制呼吸作用,以積累有機物。

(3)CO2 濃度

在一定範圍内,植物光合作用強度随着 CO2濃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達到一定濃度後,光合作

用強度不再增加。生産上使田間通風良好,供應充足的 CO2

(4)水分的供應當植物葉片缺水時,氣孔會關閉,減少水分的散失,同時影響 CO2 進入葉

内,暗反應受阻,光合作用下降。生産上應适時灌溉,保證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水分。

六、化能合成作用

概念:自然界中少數種類的細菌,雖然細胞内沒有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夠利

用體外環境中的某些無機物氧化時所釋放的能量來制造有機物,這種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

成作用,這些細菌也屬于自養生物。

如:硝化細菌,不能利用光能,但能将土壤中的 NH3氧化成 HNO2,進而将 HNO2氧化成 HNO3。

硝化細菌能利用這兩個化學反應中釋放出來的化學能,将 CO2 和水合成為糖類,這些糖類可

供硝化細菌維持自身的生命活動.

舉例:硝化細菌、硫細菌、鐵細菌、氫細菌

自養型生物:綠色植物、光合細菌、化能合成性細菌

異養型生物:動物、人、大多數細菌、真菌

第 6 章細胞的生命曆程

第 1 節細胞的增殖

一、限制細胞長大的原因:細胞體積越大,其相對表面積越小,細胞的物質運輸的效

率就越低。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系限制了細胞的長大。

細胞核是細胞的控制中心,細胞核中的 DNA 不會随着細胞體積擴大而增加。

二、細胞增殖

1.細胞增殖的意義: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2.真核細胞分裂的方式:有絲分裂、無絲分裂、減數分裂。有絲分裂是真核生物進行細胞

分裂的主要方式。

(一)細胞周期

(1)概念:指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

(2)兩個階段:

分裂間期:從細胞在一次分裂結束之後到下一次分裂之前

分裂期:分為前期、中期、後期、末期

(二)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各期的主要特點:

1.分裂間期

特點:分裂間期所占時間長。完成 DNA 的複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

結果:每個染色體都形成兩個姐妹染色單體,呈染色質形态

間期又分為 G1 期、S 期、G2 期,G1 期進行 RNA 和有關蛋白質(DNA 聚合酶、解旋酶)的

合成,為 S 期 DNA 的複制做準備;S 期合成 DNA;G2 期進行 RNA 和蛋白質的合成,特别是

微觀蛋白(紡錘絲)

2.前期

特點:①出現染色體、出現紡錘體②核膜、核仁消失

染色體特點:1、染色體散亂地分布在細胞中心附近。2、每個染色體都有兩條姐妹染色單體

口訣:膜仁消失現兩體

3.中期

特點:①所有染色體的着絲點都排列在赤道闆上 ②染色體的形态和數目最清晰

染色體特點:染色體的形态比較固定,數目比較清晰。故中期是進行染色體觀察及計數的最

佳時機。

口訣:形定數晰赤道齊

4.後期特點:①着絲點一分為二,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子染色體。并分别向兩極移

動。②紡錘絲牽引着子染色體分别向細胞的兩極移動。這時細胞核内的全部染色體就平均分

配到了細胞兩極

染色體特點:染色單體消失,染色體數目加倍。

口訣:點裂數加均兩極

5.末期

特點:①染色體變成染色質,紡錘體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現。③在赤道闆位置出現細胞闆,

并擴展成分隔兩個子細胞的細胞壁

參與的細胞器:

口訣:兩消兩現質分離

有單體出現時,DNA 與染色體數目相同,單體消失時,DNA 數目為染色體的 2 倍。

三、植物與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的比較

不同點:

植物細胞 前期紡錘體的來源 由兩極發出的紡錘絲直接産生

末期細胞質的分裂 細胞中部出現細胞闆形成新細胞壁将細胞隔開

動物細胞 由中心體周圍産生的星射線形成。

細胞中部的細胞膜向内凹陷使細胞缢裂

相同點:1、都有間期和分裂期。分裂期都有前、中、後、末四個階段。

2、分裂産生的兩個子細胞的染色體數目和組成完全相同且與母細胞完全相同。染色體在各

期的變化也完全相同。

3、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DNA 分子數目的變化規律。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完全相同。

五、有絲分裂的意義:

将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複制以後,精确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從而保持生物

的親代和子代之間的遺傳性狀的穩定性。

六、無絲分裂:

特點:在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紡錘絲和染色體的變化。但是有遺傳物質的複制和平均分配。

例:蛙的紅細胞

七、有絲分裂各時期,染色體、染色單體、DNA 數目

八、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

1.實驗原理:① 高等植物體内,有絲分裂常見于 根尖、莖尖等分生區細胞。

② 細胞分裂具有 獨立性 :同一時刻,同一組織的不同細胞,可處于細胞周期的不同分裂時

期。在高倍顯微鏡下,根據染色體的形态和數目,識别有絲分裂的不同時期。

③堿性染料( 龍膽紫溶液 或醋酸洋紅液)能将染色體染成深色。

2.制作流程:解離(鹽酸和酒精 1:1)--漂洗(防止解離過度)--染色(龍膽紫或醋酸洋紅)

---制片

3. 觀察:把制成的裝片先放在 低倍顯微鏡 下觀察,掃視整個裝片,找到分生區細胞:細胞

呈 正方形,排列緊密 。再換成高倍顯微鏡仔細觀察,首先找出 分裂中期 的細胞(原因: 因

為中期細胞中染色體的形态更為清晰和固定 ),然後再找前期、後期、末期的細胞,注意觀

察各時期細胞内染色體形态和分布的特點,最後觀察分裂期間的細胞。

第二節細胞的分化

一、細胞的分化

(1)概念:在個體發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産生的後代,在形态,結構和生理功能

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叫做細胞分化。

(2)過程:受精卵 增殖為多細胞 分化為組織、器官、系統 發育為生物體

(3)特點:持久性、穩定不可逆轉性、普遍性

分裂結果:增加細胞的數目

分化結果:增加細胞的種類

分化意義:1 細胞分化是生物個體發育的基礎。2 使多種生物體中的細胞趨向專門化,有利

于提高各種生理功能的效率。

基因層次:基因進行選擇性表達。

二、細胞全能性:

(1)體細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由于體細胞一般是通過有絲分裂增殖而來的,一般已分化的細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

DNA 分子,因此,分化的細胞具有發育成完整新個體的潛能。

(2)植物細胞全能性

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全能性。特點:①高度分化 ②基因沒改變

例如:胡蘿蔔跟根組織的細胞可以發育成完整的新植株

(3)動物細胞全能性

高度分化的動物細胞,從整個細胞來說,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細胞核中含有本無種遺傳

特性所需全套 DNA,細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例如:克隆羊多莉

(4)同一生物體全能性大小:受精卵>生殖細胞>體細胞

第三節細胞的衰老和凋亡

一、細胞的衰老

1、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的關系

單細胞生物體,細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個體的衰老或死亡。

多細胞生物體,個體衰老的過程就是組成個體的細胞普遍衰老的過程。

2、衰老細胞的主要特征:

1)在衰老的細胞内水分 減少。

2)衰老的細胞内有些酶的活性 降低。

3)細胞内的 某些色素 會随着細胞的衰老而逐漸積累。

4)衰老的細胞内呼吸速度減慢,細胞核體積增大,染色質固縮,染色加深。

5)細胞膜的通透性功能改變,使物質運輸功能降低。

3、細胞衰老的學說:(1)自由基學說(2)端粒學說

二、細胞的凋亡

1、概念: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

由于細胞凋亡受到嚴格的由遺傳機制決定的程序性調控,所以也常常被稱為細胞編程性死亡

2、意義:細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體感染的細胞的清除,也是通過細胞凋亡完成的。完成

正常發育,維持内部環境的穩定,抵禦外界各種因素的幹擾。

3、與細胞壞死的區别:細胞壞死是在種種不利因素影響下,由于細胞正常代謝活動受損或

中斷引起的細胞損傷和死亡。

細胞凋亡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

第四節細胞的癌變

1、癌細胞的概念:

外因:緻癌因子

内因:遺傳物質發生變化

結果:産生不受機體控制的、連續進行分裂的惡性增殖細胞,癌細胞。

2、癌細胞的主要特征

适宜的條件下,無限增殖;

形态結構發生顯著變化;

表面發生變化,糖蛋白等物質減少,黏着性顯著降低,容易在體内分散和轉移;

遊離核糖體增多。

3、緻癌因子分三類:物理緻癌因子、化學緻癌因子、病毒緻癌因子

原癌基因主要負責調節細胞周期,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的進程。

抑癌細胞主要是阻止細胞不正常的增殖。

4. 細胞癌變的原因:緻癌因子使細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細胞發生突變,導緻正常細胞轉化

為癌細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