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狹窄的田間小路,一片長勢正旺的玉米地和稻田,2015年7月之夏,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劍河縣大稿午村,30多度潮濕而炎熱的天,太陽熱辣辣地照在頭頂。在通往村寨山坡的小路上,人頭攢動,來自全國四面八方的遊客正湧向一片田地,來看場奇特的“水鼓舞”表演。
“水鼓舞”是一種流行于我國少數民族地區苗族群衆中以祭祀祖先、祈求風調雨順、村寨平安的水、鼓、舞相結合的一種舞蹈,為貴州省非物質遺産代表作名錄,有近600年的曆史,它被專家、學者譽為民族原始舞蹈的“活化石”,并于2009年獲第五屆CCTV電視舞蹈大賽決賽金獎。此舞蹈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高的獎項,除了演員們精彩的表演外,她深邃的文化内涵也是奪冠的重要原因。
大稿午村是水鼓舞的發源地,至今還保留着當地苗族人民的原生态舞蹈元素,是全國最為獨特的一種在水中跳的舞蹈。
載我們的大巴車從劍河縣城出發,一個多小時後,到達革東鎮西部隻有一百多戶的大稿午村,此時正值劍河縣2015“仰阿莎”民族文化節期間,一年一度的苗寨傳統水鼓舞表演,将在這個村中盛大激情開演。下車,被當地宣傳部的朋友們一路前方帶路,穿過村中幾戶寨子的羊腸小道,一路朝田埂上走去。水、鼓、舞,頭腦中預想的是一個早已搭建好的大舞台,納悶帶我們去山坡上幹什麼。迎面走來一位身穿節日盛裝的苗家大姐,手拎一隻剛剛宰殺過的大鵝,身後跟着一個4-5歲的小男孩往山下走,不遠處,飄來苗家妹子們的歌聲,有人說舞蹈已經開始了。我們拐進一片泥塘,在幾間廢舊的木闆敞篷房之前,幾十位身穿苗家服裝的男男女女,赤腳在黃泥湯裡陣勢已經排開,原來著名的水鼓舞大舞台是在真正的田中沼澤地裡表演的,真叫我們震驚了。
據說每次大稿午村水鼓舞活動期間,村中各家各戶都會積極主動貢獻出香紙、酒、肉等公共的祭品在河邊共同祭祀,而且家家戶戶都要派人參與。
水鼓舞開始,村中最有名望的老人喊号敲起振奮人心的大鼓,表演大幕拉開。
演員們在沒膝蓋的泥塘中忘情投入地表演。
在如此環境下演出,真是佩服演員們的敬業精神。
一陣有章法的舞蹈表演後,最後開啟水塘裡歡樂的泥巴大戰。
有表演者相互的泥巴秀,還有人将泥巴抛向觀衆群。現場一片尖叫聲。
這位哥哥把妹追。
看誰的臉上塗的泥巴最多,表明他吉祥如意最歡樂。
隻差一點點了O( _ )O~。
下手真是夠狠。
一年裡等待的就是這一天,完全是忘我狀态。
都瘋了,哈哈。
歡樂在此時,歡樂在此刻。
笑抽了。
激情過後,全都變成了泥人。附近的觀衆大多身上也都挂了泥花。我也不例外。
作者: 編輯: 劉麗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