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資格證科二材料分析題? 衆所周知,小學科目二是教師資格考試中出題最“陰晴不定”的,出題範圍很不穩定在這不穩定中有一個較為穩定的知識點,常考材料分析題同時這也是科目一必考的點,建議全文背誦,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小學教師資格證科二材料分析題?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衆所周知,小學科目二是教師資格考試中出題最“陰晴不定”的,出題範圍很不穩定。在這不穩定中有一個較為穩定的知識點,常考材料分析題。同時這也是科目一必考的點,建議全文背誦!
一、小學科目二材料分析題必考知識
圖片見文件包
二、小試牛刀
1.王老師出示問題:每棵樹苗16元,張叔叔要買4棵,經過協商,買3棵送一棵。每棵便宜多少元?學生很快就有了以下兩種解法:
(1)16x3=48(元),48÷4=12(元),16-12=4(元)
(2)16x3=48(元),16×4=64(元),64-48=16(元),16÷4=4(元)
王老師習慣性的問了一句:“還有不同的解法嗎?”
小傑遲疑地舉起了手:“老師,我的方法是16÷4=4(元),但我說不出為什麼。”這種解法王老師也沒預料到,是否可行呢?是巧合嗎?面對這一情況,王老師及時調整了教學思路,組織同學進行探讨。
學生紛紛發言,有的說這個16元也表示買4棵一共便宜的,除以4得到的就是每棵便宜的,有的說買3棵送1棵,便宜的就是送的這1棵,也就是4棵便宜16元,所以16除以4就是每棵樹便宜多少元……小傑困惑的表情舒展了,王老師也露出了笑容。
問題:(1)結合材料,評析王老師解決小傑困惑的教學行為。
參考解析:
(1)材料中,王老師的教學行為體現了新課程背景下的職業理念值得我們學習。
首先,王老師的教學過程注重以學生為主體。材料中王老師設計組織學生回答,善于啟發學生思維,材料中王老師組織學生讨論得出結果後還引導提出:“還有其他解法嗎?”這些都體現了王老師把學生當作能動的主體。
其次,王老師的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教育機智,材料中當小傑有自己的想法時,老師及時調整了自己的教學思路引導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另外也體現了王老師的生成能力。
最後,王老師體現了把學生當作獨立人格的人,發展中的人,材料中,當小傑有想法但是無法表達清楚時,老師并沒有遏制學生思維的主動性,而是組織學生讨論,引導學生學習,最終在老師的啟發、幫助下,小傑疑惑的心情疏解了。
總之,王老師的做法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在教學過程中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教學情況非常正常,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發揮自己的教育機智因勢利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此題從引導、幫助、啟發學生、激勵鼓勵學生這些維度闡述也可得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