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人生到中年方知行路難

人生到中年方知行路難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4 00:17:54

人生到中年方知行路難?龜雖壽神龜雖壽,猶有竟時;,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人生到中年方知行路難?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人生到中年方知行路難(年齡隻是符号奮鬥才是人生)1

人生到中年方知行路難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裡;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詩臨其境】

建安十二年,曹操率軍先後消滅董卓、黃巾軍、呂布、袁術、袁紹、劉表等地方勢力,控制了北方領土。袁紹的兒子投奔北方的烏桓,53歲的曹操馳騁戰場,徹底征服20萬烏桓人,擊敗袁紹父子,平定了北方的烏桓,他躊躇滿志,寫下《步出夏門行》四首,此詩乃第四首。

當時曹操已經五十三歲,想到“神龜”、“騰蛇”也不免化為塵土,不禁感歎歲月無情,匆匆而過。但是,詩人還有未竟的事業,想到未來的藍圖,詩人不禁抒發出自己豪邁的情懷,表達了自己“壯心不已”的志向。進而,詩人指出,人的生命并不是由上天決定,隻要自己懂得調養生息,就可以益壽延年,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前進的路上享受追求的樂趣。如此想來,我真是太幸運了,于是詩人揮毫寫下:

神龜雖然壽命很長,也仍有死去的時候;

騰蛇縱然有騰雲駕霧的本事,到頭來仍不免化為灰土。

老邁的千裡馬即使躺在槽廄邊,其内心依然有馳騁千裡的志向。

有遠大理想的人雖然已是遲暮之年,但他建功立業的雄心依然絲毫不減。

然壽命的長短,并不僅僅由上天決定。

如果注意養生保健、調養身心,也可以益壽延年。

我真是幸運至極,就讓我賦歌一曲抒發我的情懷志向吧。

【一句鐘情】

“老骥伏枥,志在千裡。”

看吧!年老的千裡馬就算躺在馬棚裡,他的雄心壯志依然是馳騁千裡。

有遠大抱負的人士即使到了晚年,奮發進取的雄心亦絕對不會止息。

這一句筆力遒勁,韻律沉雄,内蘊着一股自強不息的豪邁氣概,深刻地表達了曹操老當益壯、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讀罷,一位“霸氣”的蓋世英豪形象頓時躍然紙上。加上後面的“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總是會讓人激情澎湃、激動不已,好像渾身立時就充滿了震撼人心的力量,于是,千百年來,多少仁人志士就深深愛上了這經典有力的吟唱!

據《世說新語》記載:東晉時代重兵在握的大将軍王敦,每酒後辄詠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擊打唾壺為節,壺口盡缺。

曹操自诩一匹上了年紀的千裡馬,雖然形老體衰,但胸中仍然激蕩着馳騁千裡的豪情,這蓬勃的朝氣,不比年輕人差!他說,有志幹一番事業的人,雖然到了晚年,但那顆勃勃的雄心永不會消沉,那種對宏偉理想的追求永不會停息!

東漢末年的戰亂,給生産力帶來極大破壞,經濟蕭條,白骨累累,給人帶來一種感傷頹廢的情緒。這一句如一陣春風吹散陰霾,艱難時期,曹操能激流勇進、積極向上,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又何嘗不是一種高尚的情操呢?

【詩歌故事】

中國人曆來有頤養天年的傳統,奮鬥應該是年輕人的生活态度。但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這樣的身影:他們愈老彌堅,仍然濃墨重彩地書寫着輝煌燦爛的人生。

今年遍及全世界的新冠病毒,目前仍然在一些國家猖獗,而我們偉大的祖國,隻用了很短的時間就控制住了疫情,這裡面有位85歲高齡的老人——鐘南山,桑榆不服老,奮戰在抗疫一線,成了老百姓的“定心丸”。看到他的身影,就不由得想起“老骥伏枥,志在千裡”這句詩,鐘老的身上,已經不僅僅是“老骥伏枥志在千裡”,他更多承載了一種 “擔當”的愛國情懷。

還有現年75歲的任正非先生帶領華為公司憑實力跻身世界五百強企業,這個民營企業依靠強大的産品支撐,已經成為中國的名片。華為的優秀已經讓某些人害怕,面對美國的打壓,面對女兒孟晚舟以莫須有的罪名被羁押,這位老人依然堅守在科技前沿,毫不退縮,一心為中華民族振興,發出:我們要向美國學習,他們推動了我們的發展,我們要豐富自己的内涵。一個具有豁達胸襟,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大企業家形象赫然眼前。

“老骥伏枥,志在千裡”。年齡的“老”隻是生理上的變化,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不老精神永生!在有志者的眼睛裡,沒有“老”的概念,隻有奮鬥不息的人生。

【無障礙閱讀】

神龜:傳說中的通靈之龜,能活幾千歲。《莊子.秋水篇》:“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

竟:終結,這裡指死亡。

騰蛇:傳說中與龍同類的神物,能乘雲霧升天。

骥(jì):良馬,千裡馬。

枥(lì):馬槽。

烈士:有遠大抱負的人。

盈縮:指人的壽命長短。盈,滿,引申為長。縮,虧,引申為短。

但:僅,隻。

養怡:指調養身心,保持身心健康。怡,愉快、和樂。

永:長久。

永年:長壽,活得長。

【作家介紹】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谯(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财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其詩現存二十餘首,或反映社會動亂,或抒寫個人抱負,氣魄雄偉,情感深沉,情調蒼涼悲壯。《短歌行》、《觀滄海》流傳甚廣。

【佳句背囊】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發唱黃雞。”

出自北宋詩人蘇轼《浣溪沙》。東坡為人胸襟坦蕩曠達,做此詞的時候,世事匆促,光景催年,他身處困境,,卻老當益壯,對生活的熱愛不減分毫,“命壓人頭不奈何”的逆境中,他仍保持曠達樂觀、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精神,與“老骥伏枥,志在千裡”有異曲同工之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