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解析】
關注文本價值:本篇屬于第二單元“外國文學名著”中的第三篇課文,課題旁的星号提示本篇屬于略讀課文,略讀課文承擔了遷移運用從精讀課文中學到的閱讀方法。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指向閱讀的有兩個重點内容,一個是“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另一項是“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節交流感受”。在《湯姆·索亞曆險記》(節選)的課前提示:“默讀課文,說說哪些情節特别吸引你。你覺得湯姆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正體現了第二項學習重點内容。
關注作家:馬克·吐溫(MarkTwain),美國作家、演說家,真實姓名是薩缪爾·蘭亨·克萊門(SamuelLanghorneClemens)。“馬克·吐溫”是他的筆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測水的深度的術語——水深“十二英尺”(是可以同航的标準深度)。自他十二歲父親去世後,他隻好停學,做過工廠小工,密西西比河的領航員,曠工及新聞記者等,這些生活經曆給他後期的的創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他的代表作品有《百萬英鎊》、《哈克貝利·費恩曆險記》、《湯姆·索亞曆險記》等不朽名著。
關注創作背景:《湯姆·索亞曆險記》是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1876年發表的代表作品,小說的故事發生在19世紀上半世紀美國密西西比河畔的一個普通小鎮上。主人公湯姆·索亞天真活潑、敢于探險、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縛個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幹一番英雄事業。據作者在小說之前的序中介紹,本書所叙述的大多數曆險故事都實有其事,人物有的是真實存在,如“哈克”,有的是集衆人于一身的綜合體,如主人公“湯姆”。小說的時代在南北戰争前,寫的雖是聖彼得堡小鎮,但該鎮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當時美國社會的縮影——教堂、法院等社會形态一應俱全。小說通過主人公的冒險經曆,對美國虛僞庸俗的社會習俗、僞善的宗教儀式和刻闆陳腐的學校教育進行了諷刺和批判,以歡快的筆調描寫了少年兒童自由活潑的心靈。在這篇(節選中)重點體現後者,這也正是成為最偉大的兒童文學作品的原因,也是深受青少年喜愛閱讀這部小說的原因所在。
關注人物關系:一部外國長篇小說,人物衆多且名字複雜,對于中國青少年讀者來說,理清人物關系,對了解故事大意有很大幫助。
關注節選與整本書的關系:節選的内容相對整部小說來說,情節相對獨立,但是對于沒有讀過這本小說的學生來說,體會人物性格的角度和深度是有局限性的。課前閱讀或者提供整本書的目錄對學生建立人物形象有很大幫助。在處理文本結尾時,陌生名字的出現也會激發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
【教學目标】
1.能交流印象深刻的情節,根據課文内容和生活經驗,對湯姆作出簡單的評價。
2.與生活聯系,感知人物形象,尋找自己或身邊夥伴的影子。
3.激發起閱讀原著興趣,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教學重點】
1.能交流印象深刻的情節,對湯姆作出簡單的評價。
2.與生活聯系,感知人物形象。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閱讀興趣
談話導入:同學們,我們在前面學習了兩篇外國名著,通過節選的内容,我們認識了在荒島漂流數載,最終憑借智慧和毅力回國的魯濱遜,還結識了變身小狐仙的小男孩尼爾斯。在他們倆身上發生的故事,讓我們看到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情節動人心弦。今天,我再次走進外國名著《湯姆·索亞曆險記(節選)》,去看看在他身上又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闆書課題:湯姆·索亞曆險記(節選))
(設計意圖:以談話方式,增強文體意識,引出故事人物,激發學習興趣。)
二、 品讀課文題目,初談湯姆印象
1.通過課題,你們知道了什麼?
預設1:這部小說的主人公,叫湯姆·索亞,還知道他遇險了
預設2:我讀過這部小說,作者是馬克·吐溫,講了一個頑皮小男孩具有傳奇色彩的成長曆險記。
2.教師追問,就從題目而言,湯姆給你留下一個怎樣的印象?
預設1:淘氣、頑皮的孤兒
教師及時回應:看來你讀過這本書,知道湯姆父母去世的早,他被他的姨媽收養。
預設2:他是一個勇敢的小男孩。“曆險”,經曆危險,并沒有放棄,而是尋找出路,成功脫險。
教師回應:又是一個認真預習的同學。
預設3:他是一個富有冒險主義精神的小男孩。他敢于進從來沒有去過的山洞,這對于我們來說,太危險了。可以湯姆敢冒這個險。
過渡:就這樣一個淘氣頑皮、勇敢且具有冒險主義精神的湯姆在這個章節裡做了一件什麼事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設計意圖:一部作品,能夠吸引讀者就是激起閱讀者對作品的好奇和猜想。小說題目直接揭示了主人公以及主要事件,提出關注方向,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學會思考,從而達到激發閱讀興趣的目的。)
三、感知人物關系,整體把握課文内容
1.項目一:評價作家
根據課前搜集的資料以及老師提供的資料,再通過閱讀節選内容,你認為作者是一位怎樣的作家?(可以用幾個關鍵詞進行概括)(資料附在反思之後)
教師引導:請大家再來看這段資料:
(教師闆書:馬克•吐溫)
引導小結: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借兒童的眼光,以歡快、真實的筆調描寫了少年兒童自由活潑的心靈,深受青少年喜愛,對後來的美國文學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過渡:這樣一位偉大的作家,在這部小說裡塑造了很多的人物。在他們身上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這又是外國小說,小說裡出現的名字和我們的不一樣,而且出現了很多人物。我們先來認識認識他們。
(設計意圖:了解作品傳遞的思想,需要走進作家,有助于學生積累文學知識,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項目二:檢索人物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默讀節選片段,快速檢索出課文中出現的人物,并畫出人物關系圖。
引導學生抓住事件主要人物概括主要内容:節選部分主要講述的是湯姆和貝奇在山洞迷路遇險到自救返回家中的故事。
小結過渡:理清了人物關系,有助于我們理解故事内容,對我們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有很大的幫助,下面,我們就分三個項目深入探尋經典。
(設計意圖:由于中外文化的差異,姓名和人物關系較為複雜,所以理清人物關系對幫助學生了解故事大意有很大幫助,這也是幫助學生梳理課文的好方法。)
四、聚焦小說情節,感受人物形象
1.默讀課文,完成下面三個項目的學習:
項目三:根據課文情節,分段并寫出小标題。
項目四:選擇最吸引自己的情節,用關鍵詞在文中空白處寫上自己的批注。
項目五:閱讀之後,你覺得湯姆又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2.小組交流
3.分組彙報,全班分享
預設1:節選内容故事情節清晰,學生大緻能夠在同伴的交流中統一意見。
(根據學生的彙報,相互補充,最後彙總小标題為:“擔心盼歸——回到村莊——講述曆險——看望朋友”四個主要環節)
(教師闆書:擔心盼歸——回到村莊——講述曆險——看望朋友)
預設2:在分享最吸引自己的情節時,教師引導學生深入學習,關注表達的特點:
(1)細節描寫傳神——薩契爾太太和波莉阿姨的絕望狀态和湯姆講述自己的曆險過程時的語言,都細膩地表現出了人物的心情與性格;
(2)語言描寫生動——湯姆在講曆險時不停“怎樣”“如何”,誇張與吹噓溢于言表;
(3)側面有力烘托——鎮上的人們略顯失常的表現,“欣喜若狂、衣衫不整;成群結隊地迎接,邁着雄壯有力的步伐,浩浩蕩蕩地穿過大街小巷,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排着隊摟着獲救的孩子又親又吻,使勁握着撒切爾太太的手,淚水如雨,灑了一地”等,表現出鎮上人們對孩子們安危的關心。
(教師闆書:細節描寫、語言描寫、側面烘托)
預設3:随着情節的發展,怎樣的一個湯姆出現在你的腦海中?結合具體的内容進行交流。
(1)是個樂觀勇敢的孩子,當山洞中迷路,貝奇絕望時,三次探路,最終找到通道;
(2)是個、足智多謀的孩子,在已經迷路的情況下利用風筝線探路;
(3)是個有愛心的孩子,恢複後即看望朋友哈克;
(4)是個頑皮的孩子,講精彩曆險過程,還不忘誇張地吹噓一番;
(5)是個喜歡冒險的孩子,當有人問他是否還想再到那個山洞走一趟時,他說自己不會在意的。
師生總結:湯姆是個聰明愛冒險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智慧、計謀、正義、勇敢乃至領導才能等,他是一個多重角色的集合。
(教師随着學生彙報邊總結闆書:樂觀勇敢、足智多謀、有愛心、頑皮、喜歡冒險……)
(設計意圖:略讀課文的學習内容體現在文前那段“學習提示”中,這些問題也是根據學生的思維層次而設定的,體會人物特點離不開具體事件中人物的動作、語言和神态。在看到題目時,學生對湯姆有一個初步的印象,随着情節的推進,湯姆的形象慢慢豐滿起來,學生對主人公的印象也愈加深刻。)
4.過渡:冒險精神體現在國外小說中特别多,前面的魯濱遜和尼爾斯,他們經曆了無數驚心動魄的“劫難”,他們的命運牽動讀者心弦,這也是很多作家進行創作的素材,因為渴望冒險,不喜歡被約束。是每個孩子乃至成人的天性。在這部小說中,是否找到了自己或者是好朋友的影子呢?
五、閱讀遷移生活,推進整本書閱讀
1.項目六:發現自己
一部作品之所以吸引讀者,很大原因是在作品中能夠看到自己的影子。(或是原來的樣子,或者是自己理想的樣子)在湯姆的身上,你能找到自己或是身邊夥伴的影子嗎?聯系自己的生活和學習,說說自己的感受。
2.項目七:推讀原著
節選是一個窗口,走入原著,尋找更有趣的故事,課下就去讀一讀《湯姆·索亞曆險記》這本書吧。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聯系自己及身邊的小夥伴,發現自己及夥伴與作品中人物的關聯點,學會發現閃光與不足之處,在加深對作品理解的同時及時糾正自身。)
六、布置作業
1.閱讀原著小說,在閱讀中對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勾勾畫畫;
2.以《如果我是湯姆》或《我談“冒險精神”》為題,二選一寫一篇讀書心得,準備參加班級讀書會。
七、闆書設計
7湯姆•索亞曆險記(節選)
馬克•吐溫(美國)
擔心盼歸樂觀勇敢
細節描寫足智多謀
回到村莊有愛心
語言描寫頑皮
講曆險經喜歡冒險
側面烘托……
看望朋友
【課後反思】
《湯姆•索亞曆險記》是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第三篇課文,是繼兩篇精讀課文之後的略讀課文。在教學中,關注到以下幾點,我們的教學就能很好地落實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達成教學目标。
一、關注文體,找準目标定位。
本單元是以題材來組元的“外國文學名著”單元,這篇課文既承載了學習前面兩篇課文習得的學習方法進行遷移,聚焦具體的情節和人物,通過事件和描寫人物的語句表現人物特點,又承擔了“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節交流感受”這一語文要素。另外,在确定教學目标的同時,還要考慮我們要把握好教學的适切度,本篇是外國名著,對學生來說年代比較久遠,這些故事也都是有一定的時代背景,不同國家存在着文化差異,所以學生在閱讀理解上還是存在一定的難度。所以我們在教學之前,或者讓學生查找一些相關的資料,或者提供給學生一些重點資料,方便學生快速提煉有效信息,幫助學生理解文本。
二、關注課文類型,确定學習方式。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湯姆和他的小夥伴們從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後的故事,向我們展現了一個淘氣、勇敢機智、有正義感、富有愛心和冒險精神的一個孩子頭兒的形象。本篇屬于略讀課文,我們的教學主要提倡學生能根據學習提示進行自主閱讀,遷移本單元習得的方法。以學生自主、交流學習,教師引導為輔,所以我設定了五個教學環節(一、談話導入,激發閱讀興趣;二、 品讀課文題目,初談湯姆印象;三、感知人物關系,整體把握課文内容;四、聚焦小說情節,感受人物形象;五、閱讀遷移生活,推進整本書閱讀),七個學習項目(項目一:評價作家;項目二:檢索人物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項目三:根據課文情節,分段并寫出小标題。項目四:選擇最吸引自己的情節,用關鍵詞在文中空白處寫上自己的批注。項目五:閱讀之後,你覺得湯姆又是一個怎樣的孩子?項目六:發現自己;項目七:推讀原著)分版塊,以項目單的形式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意識,從而逐步達成教學目标。
三、關注思維訓練,培養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
我們建議學生在學習本冊書之前的假期閱讀這幾部小說,讓學生對作品有初步的了解,為課文的學習打下基礎。
這研究本節課的中心議題時——湯姆是個怎樣的孩子?,我們分為兩個層面進行探讨:第一根據課題談初步印象,第二是根據閱讀經驗談印象。在讨論的過程中,結合具體事例有依有據地講述,給學生的表達建立了支撐。文學作品的經典之處,是偉大作家豐富的内心和思想的體現,塑造的人物也往往是多面的,當然這個人物也是具有時代氣息的,正确的評價,客觀的評價直接影響到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也正是我們這一單元人文主題的體現。
最後環節落實由單篇向整本書閱讀的遷移。我們相信,學生個性的閱讀是自由的,在班級學習後,學生的認知體驗又有了新的提升。不管是想對精彩的情節的重溫,還是想探究故事的來龍去脈,或者是對某個人物有了新的興趣,鼓勵孩子們拿起經典,走入“好書不厭百回讀”的境界。
附:(課前,紙質打印發給學生)
資料一:馬克•吐溫(Mark Twain)美國作家、演說家,真實姓名是薩缪爾·蘭亨·克萊門(SamuelLanghorneClemens)。“馬克·吐溫”是他的筆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測水的深度的術語。代表作有短篇小說《競選州長》《百萬英鎊》;長篇小說:《湯姆·索亞曆險記》《哈克貝利·費恩曆險記》。寫作風格:借兒童的眼光,對庸俗的社會習俗、僞善的宗教以及種族歧視等做了辛辣的諷刺,語言诙諧流暢。對後來的美國文學産生了深遠的影響。人們普遍認為他是美國文學史上的一大裡程碑,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有“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大師”之稱。
資料二:《湯姆·索亞曆險記》是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1876年發表的代表作品,小說的故事發生在19世紀上半世紀美國密西西比河畔的一個普通小鎮上。主人公湯姆·索亞天真活潑、敢于探險、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縛個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幹一番英雄事業。據作者在小說之前的序中介紹,本書所叙述的大多數曆險故事都實有其事,人物有的是真實存在,如“哈克”,有的是集衆人于一身的綜合體,如主人公“湯姆”。小說的時代在南北戰争前,寫的雖是聖彼得堡小鎮,但該鎮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當時美國社會的縮影——教堂、法院等社會形态一應俱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等。小說通過主人公的冒險經曆,對美國虛僞庸俗的社會習俗、僞善的宗教儀式和刻闆陳腐的學校教育進行了諷刺和批判,以歡快的筆調描寫了少年兒童自由活潑的心靈。在這篇(節選中)重點體現後者,這也正是成為最偉大的兒童文學作品的原因,也是深受青少年喜愛閱讀這部小說的原因所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