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讀
甘草一藥,大家再熟悉不過了,這大概是臨床上用得最多的一味藥了吧。我們在仲景的《傷寒論》中也随處可見甘草的身影,炙甘草尤其多見。甘草為何有如此魅力?讓我們來看看炙甘草在仲景經方中都發揮了哪些作用吧。
一、調和作用
01調和諸藥
調和為甘草之本能,《傷寒論》方中比比皆是,其中代表性方證如桂枝湯,用炙甘草調和諸藥,有安内攘外之功,惡風、發熱、汗出、頭痛、脈緩之症投之無不奏效。小青龍湯中用甘草,令藥性不暴則藥力周到,能入氣飲互結之處而攻之。芍藥甘草附子湯佐以甘草從中調和,使芍、附共同發揮作用,且兼顧氣陰。
02調和營衛
太陽主表,統轄榮衛,乃《傷寒論》所言人體最外一層,故風寒之邪外襲,太陽首當其沖。《傷寒論》第53條宜桂枝湯,其機要全在于資養胃氣。方中炙甘草既可以助桂枝調衛,又能協芍藥和榮,最主要的是使胃氣不弱,達到營衛之調和。又如桂枝加葛根湯、桂枝加附子湯、桂枝二越婢一湯、麻黃升麻湯、茯苓甘草湯中之炙甘草,均有調和營衛之用。
03調和中宮
甘草炙用可養胃助脾,作用于中宮,能起到養、資、助、健、暖、保、和、安、培、補等功能。桂枝加厚樸湯之甘草,能和中救逆而療誤下之證;小建中湯以炙甘草為臣,資養脾胃,生養營血,使木氣疏和;黃芩湯用炙甘草,以和中緩津液之下奔;栀子柏皮湯用炙甘草,以和胃保脾,緩苦寒之性;理中丸用炙甘草,以坐鎮中州,中氣既立,則清氣自升,濁氣自降,吐瀉亦自平。
04調和陰陽
“陽在外,陰之使也;陰在内,陽之守也”。發汗後陽從外洩,衛氣不固,故汗後惡寒。芍藥甘草湯佐以炙甘草從中調和,助芍、附使陰陽調和。汗下後陰陽兩虛,茯苓四逆以炙甘草之甘扶陽救陰。
二、制約作用
《傷寒論》方常以炙甘草之甘緩,制藥之悍或緩證(症)之急。
01制藥之悍
石膏辛寒,具有解肌清熱之功。仲景在白虎湯、白虎加人參湯、麻杏石甘湯、大青龍湯中一以甘草緩寒平苦,使得無損脾胃;二以甘草配人參、粳米以救津液之虛,抑制石膏之悍;三以甘草特救肺氣之困;四是倍甘草以和中,又減石膏之苦,助清内攘外。芒硝鹹寒,軟堅通腑洩熱。調胃承氣湯,用炙甘草緩大黃、芒硝之悍,使二者留中洩熱,故謂調胃;因甘能勝鹹,故用甘草制芒硝。在太陽少陽兩感證中,麻黃附子甘草湯以甘草緩麻黃發汗之猛,求微汗得解。在濕邪内阻、氣化失宣、病深關節時,用甘草附子湯,以甘草為君,緩和諸藥,使猛烈之性緩緩發揮作用,免留後患。
02緩症之急
醫反複下之之誤治,取甘草瀉心湯,重用甘草為君,既可益胃之虛,又可緩痞硬之急。太少合病之腹瀉,以黃芩湯之甘草配大棗和中,以緩津液之下奔。少陰病因陽郁不伸、氣機不宣導緻四逆,出現咳、悸、腹痛之症,投以四逆散,用甘草為君,調中緩急止痛。血虛外感風寒,氣血被寒所遏,導緻手足厥寒、脈細欲絕,當歸四逆湯調和厥陰,以甘草配大棗以緩肝。
三、配對組方
《傷寒論》方中運用甘草與治療主病證的藥物配對而發揮其特殊功能。
01救津
因服桂枝湯後大汗出、煩渴不解,白虎加人參湯之甘草配人參、大棗,取味甘補土而生金。金者水之上源,意在救津液之虛。病後餘熱未清、氣液兩傷之竹葉石膏湯證,以人參配甘草益氣生津。
02補中培土
汗後心陽虛而水邪上逆之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證,佐甘草配大棗,培土以制水,達平沖降逆之目的;栀子甘草豉湯證,先煮栀子、甘草,緩其苦寒,以利清虛熱而除煩,但重點是補益中氣,以解少氣之症見;醫反下之的甘草瀉心湯證,重用甘草為君以補胃,與大棗相配,則補中之力更著。
03剛柔相濟
病在太陽日久、表邪已微,治以麻、桂之合方輕劑。方中芍藥配草、棗而酸收甘緩,又有姜、麻、桂之辛甘發散,合方則剛柔相濟,獲小汗解邪之效。
04辛甘複陽
《傷寒論》中多次運用四逆湯,主要針對脾腎陽虛。方中甘草得姜、附,鼓腎陽,溫中寒,有水中暖土之功;姜、附得甘草,通關節,走四肢,有逐陰回陽之力。發汗過多的桂枝甘草湯證,辛甘合用,陽氣乃生,心陽得複而悸動自平。
05酸甘益陰
太陽夾飲證誤治傷津,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方中芍藥配甘草酸甘益陰,得生姜、大棗,一以協和諸藥,二以培養中氣,使内停之水飲盡從下去。
06酸甘化陰
傷寒脈浮、自汗、腳攣急誤治之後得陽複,以芍藥甘草湯酸甘化陰使陰複,如此兩腳自伸。若汗後身疼痛,乃營衛虛而不和,治用桂枝加芍藥生姜人參新加湯。方中甘草助桂枝專行營分,輔人參滋補血脈生始之源,配芍藥潛行于經脈而定痛也。
07酸甘相輔
因表證未解、陽邪陷入太陰,故以太陽之桂枝湯加芍藥,以陰和陽,芍藥得甘草,酸甘相輔,和脾緩急止痛。
08甘淡相佐
傷寒汗出而不渴,乃胃陽不足、水停中焦,茯苓甘草湯行陽以繞陰,甘草佐茯苓滲裡緩中并用,乃留津液以安營之用。
四、資助中氣
病在表而以火劫汗,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牡湯以救逆。方中甘草配大棗以資助,使心陽得複,中焦水谷之精充。邪入少陽而太陽未去之柴胡桂枝湯證,方中甘草助人參以扶正驅邪。又誤下之後邪陷痞結之半夏瀉心湯證,甘草助參、棗益氣補正,既使谷氣内充,又使邪不複作。胃虛食滞之生姜瀉心湯證,甘草配幹姜以溫裡(中)寒,助參、棗以補中州之虛。汗、吐、下後胃虛飲逆作痞之旋覆代赭湯證,以人參配甘草養正補虛,甘草得姜、棗和脾養胃,安定中州。
仲景系列好書:
研讀醫聖張仲景,從經典中汲取智慧——
《醫聖張仲景與經典新考》
本書對醫聖張仲景生平和中醫經典《傷寒雜病論》《周易》《脈經》《金匮玉函經》等進行了全新考釋,通過考釋張仲景生平、校勘《金匮玉函經》、研究《傷寒論》辨證論治思維,聯系臨床實踐,闡明了中醫學起源思維和臨床思維程序。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内容選自《醫聖張仲景與經典新考》(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吳忠文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推薦發表。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