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聽設計師介紹項目或看一些設計項目的文案時,搜腸刮肚用盡了其所能知道的各種褒義詞之後,為了使其項目進一步提高檔次、加重分量,便會泰然自若地搬出一句“該設計極具禅意……”或“令人深刻體會到禅意之美”雲雲。越用越熟,幾成固定套路。“禅意”和“東方”這樣的詞彙,可以像萬金油一般,靈活運用。
每到這時,我便有一種沖動,想要問問他們:“你真的知道什麼叫‘禅意’嗎?你真的知道什麼叫‘禅’嗎?”
不在少數的設計師,其實在這個問題上的理解絕不比普通老百姓高多少,以為戴串念珠就算信佛,搞點幽暗的燈光擺幾個茶杯茶壺就算禅意了。他們也許會努力解釋,說些“禅意就是樸素、禅意就是神秘、禅意就是孤傲清高”之類的套話,完全不明白試圖去“定義禅”這件事本身就很不“禅意”了。中國的禅宗祖師們對于什麼是禅從來沒有給過标準答案,為的就是不給後人留下一個“禅是什麼”的框子,唯恐他們被套牢。
話說到這一步,或許有人要問了,那你說說什麼是禅?怎麼叫有禅意?很遺憾,我不能。因為這不是一件能指望任何人告訴你的事情。如果一定要說禅,我們可以試着從它“不是什麼”說起。至少,它不是某些特定的材料,比如木頭;它不是拙劣的仿造明式家具;它不是幾竿竹子;它不是紙糊的燈籠……它不是任何既定的、不經思索的惡俗組合。
世界上是有“禅意設計”這回事的,那需要設計師經年累月讀書、讀房子、讀人情、讀物性、讀這大千世界,切膚刻骨,深入血液,并最終能跳出世界看世界,才可能有真正的體悟與吸納,并化而為我所用。“禅意”是與“洞見”相關的。如果一個設計師能真正理解了哪怕一丁點兒禅的精神,把這點味道用設計傳達出來,而不是去抄書、抄名家名作而做出一些徒具表象、全無内容的設計,或是打着禅的幌子做些跟禅八竿子打不着的仿冒日式風格,那麼他倒反而幹脆不需要用“禅意”裝飾自己了。
最後,可以試着用一則略有禅意之眉目的設計案例再多解釋一下這樁本無法解釋的事情吧。話說茶道大師千利休在俯瞰濑戶内海的一處危崖上設計建造了一個日本茶道庭園。盡管海景壯闊,千利休卻小心翼翼地規劃了一整圈高大的樹籬,将庭園團團圍住,也因此完全阻隔了海景。樹籬的内側,千利休立了一個石台,供人在參與茶道前淨手。在淨手台正上方的樹籬上,他修剪出一方小洞。參訪者淨手時,必須屈膝跪在台前,而就在雙手與冷泉接觸的一刹那,透過那個小洞,驚鴻一瞥地望見了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